孩子成長100細節之生活細節第八篇(試著打理自己的生活)

孩子成長100細節之生活細節第八篇(試著打理自己的生活)

打理自己的生活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識和能力,也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優秀品質。簡單來說,打理自己的生活就是不依賴別人,而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做事。我們必須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這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發展自己。

一個獵人,打獵時撿了幾頭剛出生不久的小獅子,把它們帶回家中精心餵養。獵人給他們設計的籠子也是溫暖而舒適的,這幾頭小獅子慢慢長大了。有一天,一不小心,一頭小獅子從籠子裡跑了出去,獵人到處尋找也沒有找到,而其他幾頭還在受著保護。

有一天,那個獵人外出打獵後再也沒有回來,習慣了被餵養和保護的小獅子們最後被活活餓死了。而那頭當年跑出去的小獅子呢?它已經變成了一隻野獅子。它獨自在野外時,餓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受了傷,它學會了用舌頭舔傷口;遇到敵人,它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正是這種獨立的、不依靠別人的習慣,使它在大自然的環境裡順利地活了下來。

故事中獅子和獵人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有我們和父母的影子。我們就像是備受寵愛,沒有受過傷害的小獅子。但是,請不要忘記,獵人總有離去的那一天。當獵人離去時,當初擁有不同選擇選擇的小獅子的命運,也隨之發生改變。

當我們在讚歎那頭有勇氣逃跑的小獅子時,也在為其餘的擁有不幸的命運小獅子感到惋惜。同時,也在為我們自己祈禱,希望我們都能認識到打理生活對於我們成長和發展的意義。雖然我們不會有像那些小獅子一樣的待遇,但是,一個能打理好自己生活的孩子總是令人讚歎的,也總是生存能力最強的一個。

遺憾的是,現在能打理自己生活的孩子實在太少了。北京某大學新生,從小就被父母嬌生慣養,考取大學後,因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而被迫離開夢寐以求的學府。

曾經有一位博士說,他從小的時候,父母就教他洗衣、做飯,當時他很不開心。上初中的時候,母親生病住院,父親忙得不可開交,他就自己照顧自己,在母親生病的日子裡他還學會了自己做飯。從那以後,他知道了生活自理對一個青少年的重要,直到最終事業有成,他一直堅持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說,要想提高自理能力,那就得多做身邊小事,從而總結出經驗,並運用於實際。

我們將來要走向社會,絕不僅僅會面對知識和智能的較量,面對的是綜合能力的較量,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我們在起跑線上就會滿盤皆輸。所以,從小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能不能打理好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人生成長與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也就很難做好其他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自己去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學會積累經驗,培養自理能力。平時,要注意培養打理生活的意識,比如,把玩完的玩具放進櫃裡,作業做完後收拾書包等,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學會約束、控制自己,養成良好的打理生活的習慣。

在美國,不管其家裡多富有,男孩12歲以後就通過剪草、送報等零工方式賺些零用錢,女孩則做小保姆去賺錢。在日本,有句名言在青少年中廣為流傳:“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由自己安排。”在加拿大,高中生必須做30個小時義工。

相比之下,我們打理生活的能力讓人擔憂。其實,我們必須放開父母的手,要憑自己的能力應付事情,要獨立承擔生活的責任。能夠打理自己的生活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從現在開始,鍛鍊我們的打理生活的能力吧,它將為我們未來的生活增添絢爛的光彩!

我們這樣做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衣服並擺放整齊,保持日用品的清潔,吃完飯及時收拾並清洗碗筷,等等。

2.培養一片真誠的孝心。真誠的孝心可以讓我們體會父母的深情和對我們的呵護,希望這種真誠的小心可以激發起我們承擔責任、分擔父母憂愁的赤子之心。

3.勇於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讓自己的心情處於與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中,不僅幫助了別人也培養了自己的愛心和自立能力。

4.克服依賴心理。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會影響自己獨立人格的完善,制約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從而阻礙自己自立能力的發展。

智慧滿行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寫過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可以說,這首小詩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自立做了最精闢的解釋。用陶行知自己的話說:“……寫這首詩,志在勉勵青年打破依賴性,不再做那貪圖享福之少爺小姐。”

一位哲人曾這樣說:“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而發展,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凡是天性剛強的人,必定有自強不息的力量。”

如果我們不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就不會是一個能自立的真正強者。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承載著父母的殷切盼望,我們沒有什麼理由不行動起來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