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做生意的前提是你要有人,也就是流量。有人的地方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交易,有交易才有利潤。錢從哪裡來?錢從人身上來。

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假設你在一個大沙漠的正中心,方圓500裡除5公里外,你所居住的村莊,什麼人都沒有。你發現你有很好的產品,很好的服務,有用嗎?一點用都沒有。為什麼,因為沒人消費。這時,你突然聽到了一陣駝鈴聲,一個駝隊來了,終於來人了。他們非常渴,問你:“有水嗎?”你說:“有,但是每個人收100塊錢。”駝隊很驚訝,抱怨這水也太貴了吧,不管他們多麼不情願,他們還是會向你買,水畢竟是救命的。

你最後跑到5公里之外的村莊找來了水,把水給了駝隊完成了產品的交付。然後你再問他們:“你們餓嗎?”這些人眼睛一亮:“還有東西吃嗎?”你把菜單圖片給他們看:“只有牛肉麵,但是有點貴,500塊錢一碗。”在沙漠裡能吃上熱飯熱麵條這可是件奢侈的事,保命要緊,於是你每人又收了他們500塊。

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同樣,你拿到錢,又跑回5公里外的村裡,讓村子裡的人煮麵,每碗給他們100塊,你每碗麵還能賺400塊。對,你沒有牛肉麵,但是你有顧客。你可以讓別人為你生產產品。

當你天天說你的水有多甜,牛肉麵有多好吃,因為你沒有流量,你不知道在哪裡找顧客。今天各行各業其實處於客流量的大荒漠中,找不到人。你必須把過去的產品思維,進入到客戶思維。只要你能找到人,找到流量入口,即使不賺錢的行業,都可以讓你賺到錢。

關於互聯網思維,我們不妨先看以下幾個故事:

故事一:

一家僅有十二道菜的菜館,一個毫無餐飲行業經驗的人,一家只有十二道菜的菜館在北京只有兩家分店,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所在商場餐廳坪效第一名,VC投資6000萬,估值4億元人民幣,這家餐廳就是“雕爺牛腩”。

故事二:

這是一個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貓上線65天后成為中國網絡堅果銷售第一,2012年“雙十一”創造了日銷售766萬的奇蹟,名列中國電商食品類第一名,2013年1月單月銷售額超過2200萬,至今一年多的時間累計銷售過億,並再次獲得IDG公司600萬美元投資,這就是堅果品牌“三隻松鼠”。

故事三:

一家創業僅三年的年輕企業,2011年銷售額達到5億元,2012年銷售額達到126億元,2013年上半年銷售額達到132.7億元,預計全年銷售額達到280億元有可能突破300億元,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達到100億美元,位列國內互聯網公司第四名,這家企業就是“小米”。

這三個企業雖然分別屬於不同的行業,但是卻又驚人的相似,我們稱之為互聯網品牌。一個互聯網品牌大都離不開以下五個思維:

一、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它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都是做好了市場定位和目標人群選擇,抓住更大市場,即大眾喜聞樂見的喜好才能成功,其次大眾需要更多的是參與感,因而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都是能將參與感傳遞到位,從產品開發到品牌宣傳都讓用戶參與其中,並且從細節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

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二、迭代思維

迭代思維最重要的就是“微”和“快”,就像小米系統堅持每週迭代,就連雕爺牛腩的菜單也是每月更新,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都是從細微的用戶需求入手。在用戶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同時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讓產品更貼近消費者,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及時乃至實時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三、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是指對大數據的認識對企業資產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營銷策略和計劃要求營銷人員能夠深入瞭解每一個人而不是目標人群,要針對個性化用戶做精準營銷,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都能夠對用戶產生的信息、行為、關係、數據進行分析、沉澱構建大數據平臺。將海量的用戶和良好的數據資產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利用開放、共享、共贏的平臺思維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四、跨界思維

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讓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跨界的本質就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包括結構效率和運營效率,未來十年是中國商業領域大規模打劫的時代,所有大企業的糧倉都可能遭受打劫,一旦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來不及變革的企業必定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難,唯有跨界改革才能夠讓你不被時代淘汰,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真正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座標,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用戶和數據資源能夠敢於跨界創新的組織,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過來打劫,你不跨界就有人讓你出局。

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五、平臺思維

當我們有了用戶思維,有了迭代思維,有了大數據思維,有了跨界思維,接下來真正讓我們做大的就是平臺思維。

過去我們靠產品賺錢的時候,滿腦子思考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如果你的商業思維是建立在幫助別人賺錢的基礎上,也就是進入了平臺思維。這個時候你根本不用考慮降低成本,應該研究如何加大成本,就是把成本革命性地外包和轉嫁。思考的方向也變成:為什麼我自己要收入很高呢?為什麼不可以幫助別人創造收入呢?如何讓別人創造收入掙到錢?唯一的出路就是讓公司變成顧客創業的平臺。

互聯網品牌的五個思維,平臺思維變革了,消費和賺錢方式。


關於平臺思維,我們不妨用案例來演示一下。

假設你開了一家超市。你投入100萬,每年收入200萬除去成本可以讓你賺50萬。產品思維下,你會想如何賺60萬甚至賺80萬,要麼增加收入,要麼降低成本。為了賺這60萬,你就想到把成本降到70%,這樣收入200減去成本140萬,就是60萬。如果再開一家店,仍然是收入400萬減去280萬,賺120萬。提高收入,降低成本這是慣性的產品思維。

平臺思維就不一樣了。如果你能投入100萬年賺50萬,相信有很多人都想做這個生意。所以你要思考的是年賺50萬,如果把40萬給別人,自己只留10萬元,會不會有人願意做這個生意?這樣你就不用去考慮公司的成本、績效提成、獎金甚至股份制,有格局的老闆其實都願意分。改變你過去的思維邏輯,年賺50萬,只留下10萬元,其他40萬元讓別人去掙,即使他是一個小白,也能通過你的幫助一年賺40萬。如果你的思維這樣一改變,你要做的就是一個創業平臺,設計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

你把這個能讓別人賺40萬的生意到處宣講,給100個人講了,有10個人跟著一起幹,給1000個人講完,就有100個人跟你一起幹。

原來你開店,你自己投資自己幹,每年賺50萬。現在100個人跟你幹,每家店賺50萬,40萬給投資者,你每家店只賺了10萬塊錢,但是100個人用你的商業模式去創業,你就可以賺到1000萬。看起來這個生意,你每家店都少賺了,結果是你賺大了。在流量為王、渠道為王的時代,少賺就是多賺,多賺就是少賺,這是未來的賺錢邏輯。

今天的模式必然將會變成平臺型電商,平臺型電商也就是利他型、幫扶型、複合型,也就是說你的這一個平臺能夠成為大眾創業的平臺,能夠成為員工創業的平臺,能夠成為各行各業的商品流通的平臺,能夠讓消費者擁有更美好生活的平臺,這樣的平臺就是一個偉大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