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化有底蕴 旅游有景点 产业有支撑

商丘:文化有底蕴 旅游有景点 产业有支撑

匡城乡马泗河村蒲公英种植基地内鲜花盛开。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匡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乡按照‘文旅结合+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路上跑出了加速度。”睢县匡城乡党委书记孟晓东如是说。

如今,行走在匡城乡,大街上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公园内花红树绿,游人如织;田野间,西瓜、辣椒、芦笋、草莓大棚比比皆是,夹杂着成片成片盛开的蒲公英黄花、粉面桃花,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文化底蕴深厚

匡城是目前我市保存至今、为数极少的春秋战国城址之一,春秋时期“承匡之会”曾在这里举行,孔子周游列国而游匡。现历史考证记载的有“女娲生承匡”“秦始皇置县”“五柏一所庙”等系列史实,“临危不惧”的典故源于此,古有“匡城八景”,四十里狼烟洞尚存。匡桑、匡茶、瓷器曾是匡城乡的三宝。

旅游景点众多

近年来,该乡依托历史资源优势,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性开发,投资6万元栽植了150棵优质法桐,投资20万余元购置了60盏复古式景观路灯和120盏灯笼景观灯。并结合历史传说,在府前大街和后街墙面上,绘制了“孔子游匡”“孔子讲学”“孔子抚琴”“李斯解梦”“秦始皇置县”“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花开富贵”及古睢州八景之一的“承匡晚牧”等大型壁画。同时打造了集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承匡城寺、娲皇文化公园、孔子游匡主题文化公园、承匡古城迎宾广场、秦汉风格阙门等文化景点。“目前,‘承匡古城’‘娲皇故里’商标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匡城被评定为3A级景区,并免费开放。”孟晓东说。

特色产业繁荣

“睢县是农业大县,匡城是农业大乡,我们在注重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更注重以‘农’字做文章,快速增加农民收入。”该乡乡长张来峰说,近年来匡城乡全面推进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发展。

该乡依托马泗河村有西瓜种植的历史,在该村发展西瓜大棚130多座,品种20多种,辣椒大棚40多座,优质花生大棚4座,蒲公英种植面积近百亩。“马泗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周边苏岭、北张等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我们将以马泗河为中心,把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成方连片打造生态种植产业园。”张来峰说,如今该乡已发展西瓜种植2000余亩,辣椒种植1000余亩,芦笋种植3000余亩。

此外,该乡还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利用在外务工成功人士和返乡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打造创业园。目前,该乡10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就业人数有2000多人。在该乡洪庄村冬桃生产基地,返乡大学生宋飞剑告诉记者,他现以示范带动的方式,发展80户农民种植冬桃400多亩,并采取供苗、管理、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方式。他还研究解决了独一无二的冬桃裂果问题,确保群众增产增收,其研发的“睢州蜜”商标也正在审批之中。

同时,该乡还拉长生产链条,大力发展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从而提高群众种粮的积极性。目前,该乡已建成面粉加工厂1个,食品机械厂1个,都正开足马力全面运行;发展大型养猪场20多个,养鸭场100余个,养鸡场50多个;在废弃窑厂建成的面筋生产厂,预计4月底投产运行,届时将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我们的产品不但丰产,更要让群众丰收。”从事电商的马泗河村返乡大学生马建峰说,他的经营方式直接与群众对接,采取订单种植,确保群众利益,解决了睢县产出的芦笋、辣椒、大蒜等农产品滞销问题。疫情期间,他每天接单4000多个,帮群众销售胡萝卜等农产品 13吨。

据了解,目前在匡城乡新建商登高速出入口已经审批,投资1.5亿元、亚洲最大的中原风力发电场有望在今年7月开工。“下一步,我们将不失时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带领全乡人民奋力而为。” 孟晓东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