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入冬,轉行賣口罩,這能賺錢嗎?

今年2月份,整個奢侈品行業的損失可能達到300億到4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76億元),這意味著行業收入將下降15%左右。

受到疫情的打擊,近段時間以來,奢侈品消費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狀態,就連線上消費也無法拯救這些奢侈品大牌的業績。

因此,一些奢侈品商開始停產服裝、手袋,轉而開始生產起了口罩、防護服,然而,奢侈品牌這一次的“轉型”真能解決業績不振的問題嗎?

1

行業入冬,擴張計劃受阻

一貫以線下銷售為主的奢侈品行業,因受疫情重創紛紛關店,如Tiffany就關停了它在紐約第五大道的旗艦店。

除了關停門店,這些大牌的生產基地也處在停擺中,奢侈品企業相繼發出了“停產聲明”,種種跡象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奢侈品行業已進入寒冬。

為了擺脫頹勢,奢侈品行業紛紛轉型線上銷售,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畢竟奢侈品牌更多的是售賣一種抽象的價值,包括奢侈品的店鋪設計、現場購買的服務等,而線上銷售很難體現奢侈品的附加值,也導致品牌價值不完整,全球奢侈品行業和相關零售公司的業績預期都頗為悲觀。

貝恩諮詢公司發佈報告顯示,今年2月份,整個奢侈品行業的損失可能達到300億到4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76億元),這意味著行業收入將下降15%左右。

歐洲奢侈品巨頭的股價也持續震盪,全球知名奢侈品集團LVMH股價累計下跌6%,市值縮水至1637億歐元;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股價下跌4.86%,市值縮水至566億歐元;就連持續多年增長的愛馬仕的股價也下跌6%,市值縮水至630億歐元;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股價累計下跌6.2%,市值縮水至260億瑞士法郎。

不僅如此,這些奢侈品企業的擴張戰略隨著市值的下跌受到了影響。例如,一直被視為LVMH近年來最重要戰略計劃,收購珠寶企業蒂芙尼(Tiffany&Co),但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這一收購計劃也被延遲了。路透社稱,由於新冠疫情暴發,澳大利亞監管機構需要更多時間審查LVMH針對Tiffany的收購案,要求法定的審查截止日期從4月8日延長至10月6日。

2

改賣口罩,不賺錢賺名聲

有業內人士認為,或許這是一個行業洗牌的機會。在疫情大考之下,奢侈品企業或許可以找到新的發展機會,比如不少奢侈品企業開始轉型生產口罩和防護服。

當地時間4月14日,CNN報道稱,英國時裝品牌巴寶莉(Burberry)、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兒(Chanel)等都將原本的服裝、手袋生產線轉變為了口罩生產線。巴寶莉甚至還將其位於約克郡的風衣工廠改建,為英國醫院的患者生產非手術服。普拉達(Prada)在意大利蒙託內的工廠,也開啟了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模式。

不過,這並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一些與政府進行的合作訂單大多是以成本價簽訂,有的甚至是無償貢獻。例如,普拉達生產的11萬個口罩和8萬件防護服都直接捐贈給了意大利托斯卡納的醫院,LVMH生產的洗手液則是直接免費提供給法國。

據《商業內幕》雜誌報道,LVMH集團接下了以500萬歐元為法國生產1000萬個口罩的訂單,每個口罩約合0.5歐元(約合人民幣4元),因此轉線生產口罩也無法解決奢侈品行業的盈利問題。

但這不妨礙成為一些品牌的營銷噱頭。

例如美國品牌Los Angeles Apparel正以30美元(約合人民幣210元)三包棉質口罩的價格在線上售賣。該公司負責人稱,這一售價除了包括口罩的成本還包括了向醫療機構的捐贈;美國服裝公司gr.dano則在以40美元4件的價格售賣可重複使用的口罩;街頭服飾品牌Daniel Patrick直接選擇了搭送的方式,顧客只要購滿50美元,即可獲贈一隻價值25美元的自制口罩。

記者 張者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