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1949年1月10日,国民党名将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结束。国民党在淮海战役的惨败,离不开国民党自身的问题。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杜聿明被捕画面

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各部严格执行战略计划,令行禁止,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接连取得胜利。这不仅得益于解放军战士对指挥员的信任,也与战略计划得到贯彻执行有关。

反观国民党,却是另一番景象,将帅意见分歧大,谁也不让谁,战略计划朝令夕改,执行缓慢,未战已落下风。淮海战役就是鲜明的例子。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还未结束,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了淮海战役的设想,很快得到毛主席同意。济南战役结束后,毛主席根据敌我态势,制定有关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份计划,是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敌我态势,本着对我军全体指战员高度信任制定的,在整个战略计划实施中,很少有变动。

而国民党方面,蒋介石授意制订并批准的《徐蚌会战计划》却成为一纸空文。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蒋介石

从军事指挥上讲,10月30日完成的《徐蚌会战计划》针对我解放军做了较为周密的部署,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古人云:"兵贵神速",他却并没有马上决定由谁来执行这项计划。直到11月3日,他才将计划交于杜聿明,向杜聿明征求意见。

拿到计划书的杜聿明在地图上反复研究后,觉得计划可行,予以赞同,可他却迟迟没有收到蒋介石的下一步命令。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杜聿明

当时蒋介石还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杜聿明与之交谈,同意了他的计划后,第二天,蒋介石就收到最新情报,并未见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有快速动作的情况,他又改变了主意。

蒋介石将国民党的威望看得很重,早在苏中围剿粟裕华中野战军时,国民党付出很大的代价才占领粟裕主动放弃的城池,面对巨大的伤亡,蒋介石说:"损失不重要,只要胜利了就好。"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徐州会战

此次他又怕从徐州后撤会影响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威信,会引起全国国民党军政人员的人心动摇。于是收到情报后,他又突然改变计划,决定要坚守徐州,并决定在11月4日亲自到徐州去做具体部署。

听闻消息的刘峙赶紧下令,组织部下准备阅兵仪式,要让老蒋看到他的军队生龙活虎的样子。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可蒋介石不知道的是,他所依仗的情报网在当时几乎处于失灵状态,很多情报都是前沿军队直接发来的,对解放军的情况知之甚少,就连指挥官对解放军军事计划的事先预判也全都大错特错。

当时主管军事情报的国防部第二厅厅长侯腾说过,为了搞到当时解放区内的部队调动情况,国民党方面预备了104部电台,派特务打进解放区。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可是由于解放区内部组织严密,群众的警惕性很高,到处都有民兵和地方武装,电台大部分都被留在了解放区外面,消息很难传回来。

而前线的军官或是为了邀功,或是为了免责,虚报敌情,谎报战果,将解放军的部署乱说一通,造成上级分析与判断的困难,计划决策总是会推迟几天才会出来,而且,很多都是在错误情报下制定的错误计划,不符合实际,结果可想而知。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就在蒋介石准备亲自去徐州的时候,国民党统治区内经济问题让他脱不开身。为了应对统治区内的经济崩溃和金融危机,国民党政府曾出台多种政策,最后却全都失败。

11月2日,上海全市出现抢购风潮,行政院长翁文灏和财政部长王云五想要引咎辞职,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实在无法抽身,只能派人代为前往。

淮海战役,蒋军准备百余部电台,不料解放区军民一心,电台无用

杜聿明

几番辗转,杜聿明一直拖到11月11日,才到达徐州的指挥部,此时大战已经开打5天了。

一步慢,步步慢,淮海战役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大获全胜。

文/T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