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6歲的孩子,我也只是一個6歲的媽媽

你是一個6歲的孩子,我也只是一個6歲的媽媽


早晨臨出門,我照例把桌上昨晚看了一半的書往包裡一塞。

下樓的時候,包子問我,媽媽,你為什麼看六歲的書啊?

“什麼六歲的書?”我一下子有點懵。

看我不明白,包子指指我的包,“就是你剛才裝進包裡的啊,上面寫著‘6歲的孩子’!”

我恍然大悟,原來包子說的是《你的6歲孩子》。

“媽媽,你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啊?”

為什麼看書?

我差點脫口而出,“還不是因為你這個熊孩子最近狀況百出讓我目不暇接應付不來嗎!”

但看著她瞪圓的眼睛,我終於還是努力把這句話咽回了肚子裡,換了一張比較溫柔的臉,“當然是為了更好地做媽媽,更好地愛你啊!”

小籠包聽了顯然很滿意,拉緊了我的手,“媽媽,你真是辛苦啦!我愛你呦!”

我忍不住笑了。

誰能想到,就在這段溫情的對話前幾天,我們娘倆從早到晚,只要是在一起的時候,就有可能隨時爆發大戰。

從早晨起床,戰鬥就開始了。

穿個衣服吧,不是嫌這件顏色不好看,就是嫌那件沒有口袋不方便……四條褲子一條一條拿過來,每一條都不滿意。

我生氣,扔下褲子扭身出去,讓她自己去選。

結果看我一出門,她又哇地一下哭出聲,一邊哭,還一邊喊,“我就是要讓媽媽選,媽媽生氣了,我再也不喜歡媽媽了……”

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去衛生間洗漱。

刷牙洗臉都還比較順利,可梳頭髮的時候,嚎叫聲竟又響了起來。

我剛一碰她的頭髮,她便齜牙咧嘴大喊大叫,“疼死了,媽媽你輕點啊,我都疼死了呀~”

哎呦我的媽!

我敢對天發誓,我的動作真的已經很輕很小心了,可她就是有本事眼淚汪汪到讓我自己都懷疑我自己……

放學回家更是痛苦的開始。

寫個作業吧,就是簡單的數字,12345,1+1=2。

咬著筆頭坐在那裡,半天不動。

我說“小籠包,快寫作業啊!”

“哎呀,好難呀~這太難了,寫作業太難了~我要爸爸陪我寫。”

終於,爸爸指導著完成作業,小妞屁股一扭,跑去書櫃前看書了。

看著她的身影,我突然想起她兩歲時,我問她的那個問題。

我問她:“你將來是個好學生還是差學生?”

“都不是!”

“啊?那你是啥?”

“女生,我是可愛的女生啊~”

欲哭無淚。

真的,最近好像突然之間,之前那個乖巧伶俐的小包子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隻渾身是刺兒的小刺蝟,任何事情都能引起她激動的情緒,莫名地就起了反抗。

上週六晚上,娃們睡著了。

我和包子爸聊起了小包子最近的變化。

我嘰裡呱啦情緒激動地講著包子的問題,包子爸只是看我,聽著,偶爾點點頭,也不說話。

我急了,“你聽到沒啊?你閨女這個樣子,你就不著急。”

包子爸嘿嘿地笑了,“我覺得吧,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娃的段位發生了變化,而我們還沒跟得上。”

看我滿臉疑惑,包子爸繼續說:“咱閨女馬上就六歲了,是不是這種叛逆糾結就是六歲孩子的一個特點?”

這句話瞬間點醒了我,大半夜的,我連衣服都顧不上披就跳下了床,跑到客廳書櫃前,翻出了那本《你的6歲孩子》。

藉著小夜燈,我和包子爸一起看了起來。而才看第一頁,我們倆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在《六歲孩子能力發展及教養簡表》上醒目的寫著,六歲到六歲半孩子的整體特質就是兩極化和叛逆

而他們的身心特徵,更是有三個特別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就是內心充滿矛盾,愛走兩個極端。

就跟早先兩歲半的時候一樣,六歲孩子又生活在兩個極端之中。

最典型特徵就是極其左右搖擺。任何時候都想要魚與熊掌兼得,要他做出一個決定那實在是兩邊為難。

書中還引用了恩達·聖·文森·米萊寫過的一首詩,生動描寫了六歲孩子面臨選擇時的矛盾:

“進來吧,乖女兒,

要不就在外面玩兒!”

推開門,她站在那兒,

咬著唇,絞著手,

一雙困惑的眼睛望著我:

“媽媽,我好難決定,

我又想進來玩兒又想在外面玩兒!”


第二個特點,就是他們認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六歲是孩子與媽媽真正開始分離的起點。

所以他小小人生中最大的苦惱之一,就是他和媽媽之間的關係。

他一方面喜愛媽媽,需要媽媽,離不開媽媽的摯愛與接納;

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夠獨立起來,因此常常又會推開媽媽,但凡有個什麼不對勁,就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洩到媽媽身上,搞得不管是自己還是媽媽的日子都十分掙扎。

所以,在這一階段,矛盾與衝突會佔據母子關係的主旋律。

第三個特點,就是很多行為明顯過度,成為家裡烏煙瘴氣的小煩惱

六歲孩子總覺得他才是對的,因此,他一方面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任何的失敗與批評,另一方面呢他又非常喜歡別人順著他的意思,給他戴高帽子。

其實,六歲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倔強、傲慢和頤指氣使,其實都是他在竭力尋找安全感,努力想要自己獨立起來所致。

其實,他們非常脆弱,在感情上非常敏感,尤其是當他想表現得好的時候,一點點的挫敗、批評、挑剔,都會讓他很傷心。

可他一旦調皮起來,陷入他“壞”的模式之中,卻又變得對任何懲罰都滿不在乎。

書上最後竟然還寫明瞭,六歲孩子在洗澡穿衣方面,穿衣服往往不配合,頭皮對疼痛非常敏感。

講真,雖然我一直覺得這套書很好,但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驚呆了——

它竟然連我娃不好好穿衣服都知道,連我娃一梳頭髮就嚎叫都知道……簡直就像在對著我的孩子白描啊。

那天晚上,本來孩子們睡得早,我和包子爸是準備看個電影的。

但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倆一致決定放棄電影,好好看看這本書。

因為書中給出了一些與六歲孩子相處的技巧,真的很實用好操作。

比如,媽媽們可以積極尋求幫助。

當孩子和媽媽出現衝突,或者感覺應付不來的時候,可以適時請奶奶、姥姥或者其他親戚幫忙照顧一下孩子,這時孩子會聽話很多。

這正是因為他們很少出面照顧這孩子,所以孩子不會把他最壞的一面顯露出來罷了。

六歲孩子最美好的一面,以及他最不好的一面,往往都只展現給他的主要養育人。

還有一個技巧是針對孩子的不合作,要單挑,不要混合“雙打”。

假如孩子一時間十分不肯合作,那麼最好的做法, 不是爸爸媽媽一齊上陣,而是隻留一個人跟孩子“單挑”。

尤其是六歲孩子跟爸爸之間的糾葛通常沒有和媽媽那麼深,而且六歲孩子往往對爸爸懷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當孩子大發脾氣,或者母子之間將要出現大麻煩的時候,爸爸登場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於水火之中。

針對穿衣服出現的戰爭也有小技巧可以借鑑。

女孩子往往會因為想不清楚到底要穿哪件衣服而糾結很久。

這時候,我們可以把選擇範圍縮小到從兩件當中選一件,而且允許孩子在這兩件中反覆改變主意,這樣做的話,會幫孩子減輕不少心理壓力。

還有針對梳頭髮時,孩子大吼大叫的情況。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頭皮對疼痛十分敏感,在媽媽幫她梳頭髮或者編辮子的時候就會又吵又鬧,嫌媽媽把頭皮弄疼了。

所以梳頭髮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一本書讓她讀著,這樣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頭皮也就不那麼疼了。

而關於孩子激烈的情緒宣洩,也有很好的建議。

六歲孩子對緊張情緒的宣洩會漲到最高潮。

從身子擰來擰去,到雙腳踢來踢去,胳膊舞來舞去;從很傷人的“我恨你”,到大發脾氣,滿地打滾兒……

有時候,孩子朝父母的發洩與撒潑,實在過於放肆而野蠻。

在這種時候,我們可以過去把孩子整個抱起來,送回自己的小屋去,讓他在裡面安靜一會兒。

還可以採取的另一個對策是,在孩子還沒有大發脾氣之前,及時處理孩子的情緒。

比如可以用幽默的說辭,轉移他的注意力,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那件讓他十分惱怒的事情上轉移開去。

這個辦法我最近已經用過了,真的很管用。

昨天吃晚飯的時候,小包子一定要喝牛奶,而家裡正好沒有了,於是我說明天買回來。

可小包子不幹,一直坐在那裡哭鬧,吵得全家人都沒辦法吃飯。

這時候,我沒有像以前那樣訓她不懂事,而是說,“哦,我知道了,小籠包一定是希望牛奶可以長著腿,自己從超市走來我們家,對嗎?”

小籠包一聽,立刻停下了哭鬧,盯著我看。

我繼續說:“想想啊,牛奶長了腿會是啥樣子啊?走路是像企鵝一樣嗎?啊,牛奶,快來我們家吧,有隻小包子想喝你。”

說到這裡的時候,小包子已經捂著嘴開始嘿嘿偷笑了。

除了上面我列舉的,書中還有許多六歲的孩子的特點,及與他們相處的建議。

如果你家正好也有一個類似的小惡魔,你正被折磨地快要爆炸,不妨買一本看看。

在看這本書之前,面對小包子的叛逆和不乖,我內心充滿了不安與焦慮,但看完後,我真的一下子釋然了。

因為我知道了,這一切看起來很糟糕的行為,都只是因為她到了六歲,而六歲的年齡是“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啊~

當我從書中瞭解到了孩子跟我之間可能出現的衝突和矛盾,並且有了比較充足的心理預期和心理準備後,世界彷彿一下子變得從容和平和了。

所以,也許就像教育專家蘭海老師在序言中所說的那樣吧:

許多父母存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寧願把自己的孩子和周圍孩子相比,也沒有辦法用科學的方式評價自己孩子成長得是否合適。

但教育真的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

只有當父母知道什麼是“正常”,知道了是怎麼回事,碰上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為,知道孩子的許多“壞”行為,不但是短暫的階段性行為,其實也是合理的、孩子氣的正常行為。

從而能讓你放下許多不必要的焦慮不安和心理包袱,平和理智地去面對孩子,並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這樣,不但我們的日子可以過得更舒坦,孩子也能活得更率真、更健康。

深以為然。

所以,你是一個6歲的孩子,我也只是一個6歲的媽媽,我們都要努力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