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华科技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恒华科技(300365)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度,公司以转型升级成为一家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的战略目标为引领,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在经营管理层的带领下,顺利开展各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2,317.2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3%;利润总额为32,757.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8%;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505.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232.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1%。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是配售电业务版块受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影响,业务进展缓慢;但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版块之间的业务布局,在设计业务版块,公司抓住了国网在新建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三维设计的行业趋势,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拓展三维设计软件市场,产品化的三维设计软件销售量持续增加,设计版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在基建管理业务版块,随着公司承接的项目规模逐步扩大、项目执行周期变长,公司更加重视项目的质量并加大对项目执行风险的管控,报告期内基建管理业务发展平稳。

报告期内,公司在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情况下,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主要是设计版块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作为公司传统优势的设计版块业务毛利水平较高,综合使得公司在营业收入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另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BIM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883.25万元,增长39.28%;以及报告期内股权激励费用摊销金额为3,470.70万元,在短期内影响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速。

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继续深化全面互联网服务转型战略,不断提升能源互联网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全面互联网服务转型战略,持续加大BIM、物联网、大数据等云业务相关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对已上线SaaS产品进行迭代更新,设计、基建管理、配售电三大版块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同时,公司基于三维设计领域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知名度,大力布局技经相关业务,率先提出设计造价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于2020年1月正式发布电力工程全过程数字化造价软件产品,公司云服务产品体系得到进一步扩充。报告期内,公司基于云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增长迅速,在2019年度总营收中占比达到三成以上,特别是在本次疫情下,在线设计院、智慧工地、遥知等SaaS产品通过云端为用户提供服务,促进了公司云产品的推广,体现了公司线上服务优势。

线下技术服务方面,公司电力行业规划设计、基建管控、运行维护等配套服务稳步开展。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取得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等资质,为公司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拓展相关服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创造了有利条件。

2、加大以BIM为核心的底层平台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跨行业服务支撑水平

当前,公司基于自主可控BIM平台核心技术,构建了服务于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核心产品包括三维设计、工程造价、项目评审、智慧基建、智慧运维、电力大数据等系列SaaS产品及服务,可实现电网工程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及运营,在电力行业内已取得明显先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底层技术路线和产品架构体系,持续加大对BIM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先后发布了BIM引擎1.0版本及Fweb3.0应用快速开发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快速开发、关键技术组件复用、低成本实施运维能力,为公司产品在交通、水利等领域跨行业深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公司BIM相关技术及产品在交通的施工领域多个项目中已得到初步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深厚的BIM相关技术储备及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先后参与了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共6项技术标准的编制。2019年1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等7项技术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企管〔2019〕63号),将上述技术标准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并正式发布。

3、积极引入国资股东,助推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9年9月27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江春华先生、方文先生、罗新伟先生及陈显龙先生与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江春华、方文、罗新伟、陈显龙关于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合作协议》等协议。首次股份转让、表决权放弃、转让方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及根据本次交易安排完成公司董事会改选后,信科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在信科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将充分发挥其在国内外多年积累的资源和经验,进一步帮助公司拓展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国内外销售渠道,创新业务模式,最大化产生协同效应。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致力于将公司未来打造为拥有自主可控BIM技术的服务商。

截至本报告提交披露日,本次交易尚处于国资委审批环节,公司将按照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该事项能否最终实施完成及实施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4、配售电公司业务稳步推进,不断延伸公司电力垂直行业产业链

公司积极把握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售电侧市场放开等良好市场机遇,自2016年起,先后面向拥有丰富用户资源和配网资产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园区,充分整合各投资方的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优势,合作投资设立配售电公司,并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各配售电公司业务的开展。报告期内,中山翠亨、长沙振望、咸阳经发三家配售电公司一方面继续有序推进售电、综合能源规划等主业的开展,另一方面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努力提升盈利水平。公司面向电力现货交易的云售电产品也在中山翠亨试运行,为其现货交易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公司后续现货交易云售电产品的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贵阳高科已经各方股东协商后拟办理注销,当前处于清算阶段。

5、持续深化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法律、法规要求,持续深化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上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充分发挥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内审部门的重要作用,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在经营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系统推行了组织管理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精益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一体化管理水平,为公司实现互联网型、平台型、综合型企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317.24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5.13%。其中,设计版块实现营业收入62,552.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2%;基建管理版块实现营业收入26,314.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8%;配售电版块实现营业收入17,975.01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54.70%;海外及其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475.14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0.56%。公司各业务版块的具体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1、设计版块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展三维设计相关业务,对已上线输电线路、变电、电缆以及配网等系列三维设计产品进行实用化迭代升级,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产品化的三维设计软件销售量持续增加,保持了公司传统二维设计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公司联合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推出“电+智慧设计服务免费活动”,带动公司在线设计院相关SaaS产品用户需求增长迅速,用户转化率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基于三维设计软件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线下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的稳步提升,设计版块实现营业收入62,552.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2%。

2、基建管理版块业务

公司基于为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单位提供基建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项目经验,持续迭代更新已上线SaaS产品,基建管理业务平台、智慧工地系列产品在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世界首个多能互补绿色工程等电网公司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产品功能及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公司智慧工地SaaS产品迅速上线红外测温、人员健康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等模块,为疫情下施工企业复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产品实用性进一步增强;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在智慧建设、工程现场智能管控方面,与电网体系客户合作,开展了基建领域电力泛在物联网方向的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线下基建管控技术服务方面,随着公司承接的项目规模逐步扩大、项目执行周期变长,公司更加重视项目的质量并加大对项目执行风险的管控。报告期内基建管理业务版块发展平稳,实现营业收入26,314.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8%。

3、配售电版块业务

公司面向地方电力公司的配售电一体化管理平台继续深化应用,结合地方电力公司实际业务管理需求,持续完善产品功能,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依托公司兴义地电、山西地电等项目实施经验,继续开拓地方电力市场,提升公司配售电相关产品在地方电力公司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面向电力现货交易的云售电产品已发布第一版本并在中山翠亨试运行,产品运行效果良好,为公司后续的市场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电力体制改革逐步进入各方博弈阶段,售电公司业务收益收窄,相关服务投资延迟,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受此影响,公司配售电版块业务进展缓慢,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975.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70%。

4、海外及其他行业业务

海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面向非洲、东南亚、欧美等区域,继续向海外推广智能电网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有序推进海外职业教育与培训业务,在卢旺达当地已初步建立起恒华职教品牌。在交通和水利方面,公司基于BIM技术在电力行业全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的技术积累,积极布局交通、水利相关业务,不断提升信息化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不断提升线下服务水平,在维护原有客户基础上积极扩大客户范围,相关业务在报告期内平稳发展。

当前,公司海外及交通、水利行业业务尚处于各项投入和市场布局的前期阶段,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相对较小,2019年度,海外及其他行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75.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56%。

5、电+智联服务云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探索电+智联服务云平台的经济创新运营模式,积极推出线上、线下配套活动,不断增强用户粘性,逐步培养用户订阅付费的使用习惯,提高线上用户的销售转化率,促进公司能源互联网价值链协同发展。报告期内,电+智联服务云平台联合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织了2019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发展论坛,并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电+智慧设计服务免费活动、电+公益云直播课程等系列活动,电+智联服务云平台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云服务平台体系(包含电+智联服务云平台以及各SaaS产品线用户数量)注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云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64,022个,较上年同期增长20.84%。其中,电+智联服务云平台注册用户数34,830个,较上年同期增长11.68%,月均浏览量(PV)33,841次,月均访客量(UV)10,907个,日均活跃用户379个。具体情况如下: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立足于电力行业,目前已成长为一家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产品平台优势、创新的服务模式、成熟高效的研发创新体系、齐备的资质认证、品牌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等方面。

1、云服务平台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线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本公司积极布局电力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了面向电力行业的云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公司互联网服务转型的发展战略。公司凭借多年来服务智能电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构建了面向电力行业完善的云服务产品体系,将原有项目服务模式转向提供标准化的SaaS软件产品,采用私有云或公有云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整体信息化服务;通过打造电+智联服务云平台,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汇聚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供应商,构建了多方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恒华云服务平台的研发符合未来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为公司逐步转型升级为一家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提供了有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云业务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整合后的电+智联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行良好,设计版块、基建管理版块和配售电版块三大业务体系SaaS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公司线上的云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尤其在设计版块,公司抓住了国网在新建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三维设计的行业趋势,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拓展三维设计软件市场,电网三维设计系列软件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2、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相结合,实现电力行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本公司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优势的经营模式,制定了全面互联网服务转型的发展战略,将现有业务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通过设计、基建管理、配售电三大业务版块,实现电力行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一方面,公司依托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套的信息化服务,通过优质、高效的线上服务吸引用户;另一方面,公司利用完善的资质体系及电+智联服务云平台构建的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资源,为用户配套提供规划设计、咨询、基建管控、配网代运维、综合能源管理等线下技术服务。

线上、线下相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模式符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配售电侧放开的市场机遇,能够满足新增入场者的多样需求,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成熟高效的研发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将研发和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公司先后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了一支专业、相当数量、稳定的研发团队;公司逐年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其中本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10,980.66万元,主要投入方向为自主可控的BIM关键技术及云业务相关产品研发;管理层持续关注研发规划制定、研发项目管理、研发资金投入、研发团队建设及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通过多年的系统建设,本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成果,并已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从多个方面保证了本公司能够持续的创新,不断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2019年度,公司研发成果显著,新增授权专利16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新增专利申请15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3件。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6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1件;在审核专利122件,其中发明专利12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76件。

4、齐备的资质认证,构造行业壁垒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现已具备行业内齐备的资质认证体系,资质认证范围覆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以及信息化等相关领域,能够满足公司为行业管理部门及客户提供主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构造了较深的行业壁垒。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取得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二级等多项资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全产业链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软件企业认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贰级资质、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二级资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CMMIL3认证;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专业乙级、水利行业(水库枢纽)专业丙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资质;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资质;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甲级资质;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甲级;建筑业企业资质(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三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等多项资质和认证。

5、专注电力行业,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公司专注电力行业近二十年,凭借深度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优质可靠的技术服务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客户粘性较高,相关研发成果曾荣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形成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基于三维地理信息输电网智能化设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运用BIM技术完成的“湖南株洲白关220kV智慧能源站”和“山东烟台雁岭(口子)220kV线路”获国家电网基建部输变电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公司全资子公司道亨科技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合作研发的“输电数字化设计平台”荣获中国电建(601669)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云售电平台V2.1.1”、“恒华龙信大数据平台(PDP)V1.0”等多款产品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

6、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支撑公司业务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家软件企业,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公司具有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智能电网信息化项目经验,从中总结、深刻领会了电力行业需求,并时刻关注行业变化,可以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不断完善的培训体系、丰富的培训课程以及公平、竞争、激励、择优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组建了富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恒华技术团队;先后组织并实施了2015年及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现已逐步建立起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长短期结合、多层级的激励机制,为公司保有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提供了保障。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处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1、在电源供给侧方面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19-2020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9年,全国电力生产运行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为51%。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电力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跨区、跨省送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2020年,电力消费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5%;预计年底发电装机容量21.3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上升;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

2、在电网侧方面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2019年国家电网发展总投入4652亿元,其中电网投资4473亿元;计划2020年发展总投入4973亿元,其中电网投资4080亿元。

201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发布《关于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意见》、《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等多个文件,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目标,计划:2020年至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2026年至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2020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印发了《2020年改革攻坚重点工作安排》、《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深入贯彻电力改革部署,积极支持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落地;全力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推动特高压交流、直流相关工程建设;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等方面。

2019年8月,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南网的必由之路,明确了工作思路和转型路径。实施“4321”建设方案,即建设电网管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调度运行平台、企业级运营管控平台四大业务平台,建设南网云平台、数字电网和物联网三大基础平台,实现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及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的两个对接,建设完善公司统一的数据中心,最终实现“电网状态全感知、企业管理全在线、运营数据全管控、客户服务全新体验、能源发展合作共赢”的数字南网。

20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是与传统的“铁公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新基建中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相关建设,将为电力行业发展带来直接动力。同时,电力作为新基建的共同上游,5G基建、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其他新基建的实施,也为相关电网建设及运维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3、在配售电侧

2019年度,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指导下,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2019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发改办能源规〔2019〕828号),2019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电力中长期交易监管的意见》(国能发监管〔2019〕70号),对建立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市场提出了明确部署;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发改价格规〔2019〕897号),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发改价格规〔2020〕100号)、《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发改价格规〔2020〕101号),深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输配电价核定的规范性、合理性,为促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奠定了制度基础;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确定甘肃酒泉核技术产业园等84个项目作为第四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并于2019年10月启动了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报送工作,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稳步推进。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将以“加快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为目标。在电源供给侧,要不断提升水电、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在电网侧,推动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承载电力流的坚强智能电网与承载数据流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成为电网侧发展的目标。在配售电侧,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落地,促进市场主体直接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逐步落地。面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将转型升级成为一家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作为战略目标,致力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理念,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同时,在巩固现有业务市场地位的基础上,依托公司在电网行业信息化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与服务经验,结合其他行业的业务需求,推出符合其他行业的产品解决方案,积极地向交通、水利等领域适度延伸和拓展;并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将公司的产品及服务拓展至海外市场。

(三)2020年度经营计划

1、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云服务能力

持续加强线上SaaS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快速进行底层基础平台的迭代与版本发布,完成物联网接入、BIM引擎、WebGlobe、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等技术组件在产品中的应用打磨,形成基于公共组件的产品研发模式。另一方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专业化、实用化水平,不断丰富设计版块、基建管理版块、配售电版块SaaS软件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已上线SaaS软件产品功能,输出周期性版本,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持续开展BIM平台研发,对标全球领先的竞争对手打造自主可控的BIM平台,并面向多业务领域客户实现跨行业应用,特别是在交通领域,打造涵盖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运维管养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产品,服务交通行业数字化、一体化、智能化建设;持续开展物联网接入平台研发,加强软硬件结合产品研发,提高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分析能力;持续开展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研发,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组件设计,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

2、加快公司线下业务升级,提升全产业链服务水平

首先,充分发挥公司自有软件产品、齐备的资质体系以及专家和技术团队优势,继续深入开展电力行业规划设计、基建管控、运行维护等线下服务,不断提升资质体系建设、人员服务能力及质量管控等线下综合服务水平,并积极拓宽业务范围,全面服务电力、交通及水利市场。其次,继续深入探索BIM技术在电网资产建设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设计是工程数据的重要源头,以三维设计为手段构建数字化、结构化的输变电工程设计成果,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规划、设计、物资、施工、运行等各阶段数据协同共享,实现电网工程三维设计、三维评审、三维移交、工程建设过程管控以及资产运行维护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同时,继续推进软件产品与业务专业协同发展,业务部门高度参与软件产品策划,提高信息化系统的专业水平;产品研发部门继续加强对业务生产流程的信息化支撑,规范化业务流程,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公司线下业务高质量提升;线上线下相互支撑,全面提升公司能源互联网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水平。

3、加快大市场拓展模式升级,激发市场开拓活力

2020年,公司大市场拓展模式升级,建立公司层面统一的市场管理模式,强化一体化市场管理,落实专业纵向管理、业务横向协同、分子公司属地化管理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统一管理,实现市场一体化、销售一体化、经营一体化、采购一体化;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统筹好电力、交通和水利三个行业市场,统筹好软件和技术服务市场,在一体化市场管理模式下促进各子市场协同发展;规范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市场营销规范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营销团队实力,补充市场领军人才,健全区域市场拓展团队,提高市场拓展的攻坚能力;加强优质客户挖掘,以电网侧客户为主,加快发展发电侧、用户侧客户,重点开拓校园、医院、交通、园区等场景的电力业务客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奖励机制,制定项目引入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业务人员参与市场开拓奖励办法,树立全员市场理念,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积极性,激发市场开拓活力。

4、提高经营管理质量,保障公司稳健运营

深入推行管理提升工作,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系建设,健全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用规划指导计划,加强规划的宣贯、执行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落实一体化管理机制,加强职能管理;加强全面制度建设,持续优化制度管理体系,完善制度质量管控,加强制度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协同,通过信息化固化管理流程;加强全面计划管理,进一步落实工作计划管理、经营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计划的监督和考核,通过计划管理实现过程管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强风险管控建设,针对市场经营、生产安全、项目管理、公司治理、分子公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做出提前预判,明确风险管控措施,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面临诸多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此提示广大投资者重点关注:

1、互联网服务转型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全面推进互联网服务转型的发展战略,依托自主研发的云服务平台,逐步将原有智能电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项目服务模式转向提供标准化的SaaS软件产品,为行业用户提供线上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公司互联网服务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公司互联网发展战略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云服务产品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如在转型过程中,公司技术开发方向决策失误或新产品、新的服务模式不被市场认可,将可能致使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

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电力信息化领域,具有丰富的智能电网信息化服务经验,从中总结、深刻领会了电力行业需求,并时刻关注行业变化,可以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新产品研发流程,对目标用户进行深度调研,并组织目标用户进行新产品试用及评审,保证产品契合用户需求,能够解决用户的难点及痛点。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颁布以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各类参与主体明显增加,行业竞争加剧。

如果本公司不能继续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不能顺应市场变化持续研发新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则有可能丧失抢占市场的先机,导致本公司的市场地位下降。

本公司时刻关注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凭借对电力行业的深刻理解,大力推进战略转型。一方面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公司领先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对外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共赢。

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及其他领域市场,目前已能够持续获得电网系统之外的客户订单及部分海外订单。

3、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相关的风险

本公司当前客户主要为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会计年度内的分布受到电网公司内部投资审批决策、管理流程及惯例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依照电网公司的惯例,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电力系统对电网软件及硬件配套生产企业进行集中规模框架资格文件预审、招投标工作;在每年第二季度进行技术协商,并启动执行项目;在每年的第三、第四季度是电网行业集中采购、需求供应的高峰期。受客户需求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本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上半年较少,下半年较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

尽管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本公司承接的大型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良好快速增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但季节性波动因素仍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对此,公司将在保持主营业务优势的同时,不断开拓电网领域之外的市场;通过技术的持续创新实现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型,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公司和部门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4、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及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领域和规模快速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随之增长。虽然当前公司主要客户是电网公司及电网相关企业,该类客户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应收账款的收回有可靠保障,且从历史经验看相关应收账款回收良好。但是大额应收账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目前现金流状况产生了影响,牵制了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发生坏账的情况,公司将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

针对现有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公司将进行实时跟踪,定期进行汇总分析,确保每笔应收款项有跟踪、有反馈,从而降低应收款项回收风险。未来,伴随着公司互联网化战略转型的推进,业务收入将由低频大额转为高频小额,并且与供应商采用收益分成等合作模式,公司现金流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5、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收购整合的推进、投资项目逐步增加、新业务的拓展以及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将会不断扩张。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不能充分发挥投资并购的协同效应,将可能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公司将持续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及规范运作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核心管理团队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和行业专家协助公司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6、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软件与信息化服务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企业需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但随着进入本行业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如果不能吸引、培养和储备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则公司未来将失去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司将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采用包括不限于基本薪酬、绩效奖励、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员工,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