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觀察與鏡鑑|法國民眾團結抗疫令人動容

法國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最近的電視講話中說,法國面臨著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全國處於“衛生戰爭狀態”,他向三條戰線(醫護人員、國家物資供應各環節的工作人員、禁足在家的普通民眾)奮戰的人們致敬。的確,法國普通民眾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挺身而出,相互扶助,令人動容。

清晨,法國退休醫生羅歇·博泰和妻子進行了簡單告別,並給90歲的老鄰居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見面了。然後,他像往常一樣作為增援醫生前往克勒茲市的急救中心工作,今天,他將接觸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他決定從當天開始下班後單獨在房間裡自我隔離,他必須確保妻子不被感染。

68歲的羅歇·博泰是位全科醫生,工作了30年的他於2019年10月退休,現在每週有兩天在當地的急救中心幫忙。隨著法國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急救中心人力緊張,羅歇·博泰要求參與現場急救。他坦言:“我一輩子都是個醫生。”

法國新冠疫情惡化,醫療系統飽和,法國國家醫師委員會不得不發出號召,動員全法4萬名五年內退休的醫護人員成為增援志願者,走向醫護一線。

法國醫護志願者報名網站連續多周處於擁堵狀態,全國退休的醫護人員都積極登記報名,要求到一線去工作。據報名網站的統計,從1月下旬國家發佈動員通知到3月中旬,已經有約1.3萬名退休醫護人員完成了登記,目前登記的人數還在快速增加。

據法國媒體報道,68歲的讓-呂克和他65歲的妻子奧迪勒·若莉都是退休醫生,他們共同作為志願者在特里爾市醫療中心接診病人。

“看到越來越多的醫生被感染,我們絕不能袖手旁觀!”讓-呂克向媒體表示。瞭解到該市急缺全科醫生後,這對夫妻決定重新投入一線工作。

特里爾市市長若埃爾·芒塞爾說,讓-呂剋夫妻坐診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城市,周邊城市的大批患者也趕來問診。這對夫妻對沒有網上預約慕名而來的患者從沒有拒絕過。

奧雷利安和斯特凡尼夫妻倆都是奧克西塔尼大區的醫護人員。“我們兩個中很有可能有一個會被感染。”奧雷利安說。他們的孩子還很小,在醫院的第一批感染患者抵達前,他們把孩子臨時送到了爺爺奶奶家。“我們只告訴孩子去度假。孩子總問我們何時去接他,我們也不知道答案。”

法國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家庭都經歷著這樣漫長的分離。在巴黎醫院工作的護士佩姬為了防止孩子和家人被感染,從3月27日開始自己在醫院旁邊找了一個單獨的房間住下,她每天只能通過電話和孩子們交流。“我有時會遺憾錯失和孩子們相處的寶貴時光。但當他們在電話裡讓我聽每晚8點這個小區里人們熱烈鼓掌向醫護人員表示支持時,我知道他們理解了我。距離,無法阻擋我們對彼此的愛。”

女售貨員讓無數人淚目

3月16日,在法國發布“禁足令”的前一天,記者看到街頭很多人開始戴口罩(法國人此前堅信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超市門口史無前例地排起長隊,疫情惡化造成的恐懼感瀰漫在空氣中。我在麵包店買早餐時,看到賣麵包的女孩仍在微笑著服務,我問她為何不戴口罩保護自己,她說:“我也想,但是買不到,藥店的口罩都賣光了。但我不怕,我相信自己的運氣不會那麼差。”

法國實施“禁足令”後,仍允許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超市、麵包店等開門,在物資供應這條“戰線”上的人們仍然堅守崗位。

法國電視一臺曾在晚間新聞播放了一位超市女售貨員的自述,讓無數法國人淚目。一位顧客向沒有戴口罩和其他任何防護措施的超市女售貨員說了聲“謝謝”,這位售貨員一下子流下眼淚,她對旁邊拍攝的記者說:“我很害怕,我不知道我會把什麼(病毒)帶回家。我們在這裡工作是為了其他人可以來購物。如果我們不在這裡,其他人吃飯就會成問題。”

這條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被法國網友大量轉發,感動了數以萬計的法國人。法國各大超市都表示將向堅守崗位的超市工作人員發放獎金,同時開始給工作人員配備防護裝備。

“禁足令”頒佈的第三週,我因為採訪的原因,開車橫穿巴黎。一路上,我看到超市、麵包店、郵局都開著門。那個賣麵包的女孩還在服務,她終於戴上了口罩。

鄰里互助令人備感溫暖

據《費加羅報》報道,嚴重的新冠疫情使人們被迫“禁足”在家,但是鄰里之間的互助,讓人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團結。

家住巴黎的心肺科醫生克萊爾麗娜下班回家時,發現門口放了一鍋肉醬飯。這是她的鄰居特意給她做的,希望她在緊張工作之餘能夠吃一口熱飯。

住在尼斯老城的70歲的米蕾耶告訴媒體:“我們總認為年輕人很少會想到老年人,但這次,我要向這些年輕人表示感謝。”尼斯老城的十幾個年輕人自發組織起來,只要有老人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就義務幫忙去購物或者買藥。

法國各地鄰里互助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很多人把打印好的出行證明條、家裡的書和玩具等都放到樓道入口,供有需要的鄰居使用。

法國社會學者讓·維亞爾說,危機發生前,我們大多數人感覺在私人空間中的幸福遠比公共生活中要多。但是危機中,鄰里之間的互助,讓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找到了遠比私人生活更多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