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麦条锈病爆发近六成,为近30年最重

陕西小麦条锈病爆发近六成,为近30年最重

近期陕西渭河、汉江流域小麦条锈病严重爆发。

4月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通知》。4月9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在宝鸡市岐山县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普防推进现场会,对全省小麦条锈病普防推进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调查,今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是近30年来发生县区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年份。预计全省染病小麦面积将达到900多万亩。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陕西省小麦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900万亩占到其中六成!

小麦条锈病快速蔓延

据陕西省植保系统调查,截至4月9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已经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等7个市55个县区出现,发生面积已经接近300万亩,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副站长冯小军表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在陕南已进入流行盛期,关中进入流行初期。由于4月中旬麦田气温上升比较快,田间湿度非常有利于条锈病蔓延,现在小麦条锈病在全省已进入了普发阶段。预计全省小麦中后期条锈病发生面积将达到900多万亩,属于大发生的年份。

位于陕南的商洛市植保部门在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区提早设立了22个监测点。目前,全市已经有5个县43个镇发现了20.5万亩小麦感染条锈病,占播种面积的40%。最近一直在各个区县调研、督导防治的商洛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阮斌说,“在地里走一圈出来,裤子和鞋子都是黄色的。小麦条锈病如果不及时喷药会导致小麦大量减产,我们现在全力及时防控,可以有效控制灾害的。”

防治紧锣密鼓

咸阳市永寿县目前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500亩,大面积防治正在进行。咸阳永寿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艳妮告诉记者:“条锈病致病疱子会随风雨传播再浸染。它通过破坏小麦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额外损耗植株的营养和水分,造成小麦产量、品质严重下降,一般减产20%左右,重者可减产80%以上。现在看,条锈病菌已经侵染到小麦旗叶和倒二叶,旗叶、倒二叶是小麦的功能叶,病菌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减产。”

在西安市新民村的麦田里,发生条锈病的田块被一根根直立的竹竿标注出来,竹竿上面用纸张覆盖,防止条锈病菌随风传染其他田块;十多架植保无人机同时起飞,喷洒农药。负责植保无人机操作的汉和植保华中区负责人林峰介绍说,“染上了条锈病的小麦喷药后情况会有所好转。目前我们采取的是载重量10升的药植保无人机防治,10升药、10亩地、10分钟,这些机器实现机械化飞行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与传统的人工喷药相比,一架植保无人机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

据了解,早在3月13日,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就已经向全省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全面普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要站在保障全省夏粮生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小麦条锈病普查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陕西全省开展了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春季防控行动”,组织开展应急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前移防治关口,压减病害基数,控制病虫害扩散范围和流行速度,减轻后期防治压力,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从抽穗到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植保专家告诉记者,关中、陕南要抢抓防治关键期,以条锈病为重点,兼顾小麦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中后期病虫进行防治:对条锈病麦区实施统防统治,发生区域要开展群防群控,争取做到一次施药,兼防病虫的目标。陕南及关中灌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早发区,在条锈病发生初期,就用三唑类药剂对麦田进行了一次全面喷雾,遏制病菌向东部西安、渭南等渭河下游地带扩散、蔓延。

威胁夏粮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陕西省已经实现粮食生产十六连丰。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关中和陕南是陕西粮仓,以增强粮食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稳产丰产作为当前农业头等大事抓紧抓实。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空气传染流行性农作物病害,一旦成害扩散区域广、流行速度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晓杰建议,防治小麦条锈病必须从政府到农户进行合力防治、群防群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行动摸清各商户对农药、化肥等物资的销售、储运情况,及时组织农资到位,实现供需对接,组织好防治病虫草害物资的生产、跨省运输和供应;另一方面,各市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普通农户等要及时喷洒农药,不可偷懒耍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用科学病害防控技术确保今年粮食安全。

防控指南

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抢抓关键时期,实施全面防控”的防控策略,以条锈病为重点,兼顾小麦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中后期病虫。在密切监测,查清发生区域和面积的基础上,对条锈病达标区域实施统防统治,发生区域开展群防群控,争取做到一次施药,兼防病虫的目标。

拔节孕穗期主攻小麦条锈病,兼治白粉病、蚜虫、红蜘蛛。陕南及关中灌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早发区,要前移防治关口,在条锈病发生初期,选用三唑类药剂对麦田进行一次全面喷雾,遏制病菌向东部下游地带扩散、蔓延。当田间病叶率达到0.5%-1%,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杀菌剂可用三唑酮、戊唑醇等,杀虫剂可用吡虫啉、哒螨酮等。

抽穗至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高峰期,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与小麦条锈病防治紧密结合,全面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同时要兼防赤霉病,密切关注扬花期天气,主动出击开展预防,如遇连阴雨天气,及时补防。杀菌剂可用三唑酮、戊唑醇、多菌灵、氰烯菌酯等;杀虫剂可用吡虫啉、毒死碑、氯氟·吡虫啉等,微肥可用磷酸二氢钾等。

防治中要规范操作,注意选购“三证”齐全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登记标注的使用范围和剂量用药,根据不同施药器械调整施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

链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小麦是我省两大口粮之一,也是夏粮的主要作物,常年产量占夏粮总产的80%以上。今年入春以来,小麦条锈病呈显发病早、程度重、流行快的态势,目前发病区域涉及7市55县280万亩左右。病害发生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早发、重发区域实施应急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小麦条锈病蔓延扩散。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4月至5月,关中、陕南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易于小麦条锈病扩散蔓延,对稳定夏粮增产增收造成严重威胁。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切实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全力夺取夏粮丰收,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病情监测预警

当前,小麦条锈病进入扩散流行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全面开展系统监测和大面积普查,准确掌握病害发生发展动态,综合天气预报,及时研判分析,快速预警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准确依据。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分片包抓方式,开展条锈病、赤霉病、穗蚜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通过线上培训咨询、电视讲座等方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

二、全面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要以条锈病为重点,准确把握时间节点,有效有序实施分区防治。关中灌区小麦正值拔节孕穗期,要在4月20日前完成普防;陕南小麦已至抽穗扬花期,要在4月15日前完成防治;渭北旱塬处于拔节期,要在4月底前完成防控。要兼顾穗期蚜虫、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结合中后期小麦“一喷三防”,依托专业化防治队伍,广泛动员农民群众,迅速形成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格局。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植保社会化服务,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严防小麦条锈病流行成灾。

三、强化防控资金投入保障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调度调剂本级财力,对病虫害统防统治给予一定补助。已下拨的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病虫防控资金和省级财政重大病虫防控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以小麦条锈病防治为重点的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要密切协作,按应急处置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拨付资金,抓好技术指导,确保防控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把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分县分片包抓防治,强力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地。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平台,采取媒体宣传、印发明白纸、现场观摩、线上线下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和防治技术措施,为深入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4月8日

来源:央广网、农业农村部等

陕西小麦条锈病爆发近六成,为近30年最重
陕西小麦条锈病爆发近六成,为近30年最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