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作者:小小


近日,随着MSCI指数完成了对A股年内第三次扩容,大盘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同时中盘A股也一次性以20%的纳入因子记入其中。


而且随着A股在MSCI权重的提升,除了被动“扫货”的指数基金,海外主动型管理基金也越来越随之加仓A股市场。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并处于消费升级转轨期,尤其配合14亿的人口当量,市场潜力巨大。国际资本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介于中国市场的特点,其主要聚焦于消费类股票,并逐渐通过港股通、QFII、MSCI等渠道增加持仓比例。


作为乳业龙头的伊利股份,本就是A股中众多综合指数的成分股,此次随着MSCI的扩容,其作为食品饮料板块的代表性个股,成为众多国际资本抢筹的对象。


一、外资为何看重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1996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首支上市的乳业企业。经过23年栉风沐雨,砥砺发展,逐渐成长为亚洲第一的乳业龙头。


随着九十年代末期包装技术的突破,以及入世后国家经济的战略升维。一方面,国内收入水平迅速增长,人们对健康乳品的需要随之增长。另一方面,经过UHT技术的高温消毒,配合利乐包装,使得常温奶质保期大大延长。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需求和供给方的趋势共鸣,催生了乳业市场的变革。伊利敏锐的抓住战略窗口期,成立液态奶事业部,加速了全国性扩张,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优势。


自此之后,伊利逐渐用自己健康可口的奶乳,征服了消费者挑剔的味蕾。并依托品牌的强势,构建了强大的产业护城河,故而即使没有外资入驻,它也是上证A50,沪深300等A股主力股指的成分股。此次随着外资的助力,伊利股份凭借龙头属性及股指权重,被各路资本抢筹实属意料之中。


二、伊利的优势


伊利股份的商业模式为“营收驱动的净利增长”,其毛利率长期保持稳定,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端随着边际效应递减,净利率随之提高,驱动净资产收益率高位维稳,最终增进股东价值。具体而言,伊利突出的产业优势有以下三方面。


(1)总资本周转率傲视全行业


如果查看企业财报,营收及净利是普通投资者最关注的指标,但是MSCI指数所代表的资本精英们可能考量的更细,他们更加看中“产生结果的原因”。


2019年伊新最新三季报显示其总资产周转率为1.35倍,而国内乳业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0.55倍和0.43倍,在这项指标上伊利“独领风骚”。发明了杜邦分析法的华尔街,自然明白此数据的产业含义。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改变ROE的方式只有5种,而周转率的提高是最佳模式。因为杜邦公式以解析ROE为逻辑支点,但并没有考量维系ROE的“久期”。审视周转率优势时,其实考虑到了产业竞争力。对于乳业这种消费类行业,管理的赋能,上下游产业控制力,以及回款模式,都可以影响周转率数据。


而且由于ROE本身有杠杆率的助力(故而有时候看ROA),用其判断产业优势容易被误导,所以往往维持长期周转率的领先更能凸显产业优势。故而,伊利股份不止营收净利领先全行业,更有这种的产业运行模式的独到,这对于MSCI而言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


(2)出众的管理赋能力


乳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持续的领先往往出于对细节的拿捏。出众的管理赋能,使得伊利一方面净利和营收逐年上涨,龙头地位越发稳固。另一方面,费用端控制很好,并没有随着规模的上涨而增加。2019年三季报显示,其总营业费用率为28.55%(由于财务费用率是负数,所以营业费用率比三项费用率更准),同比降低-0.27%。而且第三季度单季,其营业费用率为26.93%,不止同比降低-0.48%,而且环比降低-3.31%,这种“规模性增速与成本率降低的剪刀差”是产业优势的突出体现,其特点在于“做大的同时,变的更强”。


在迈克尔波特那本传世著作《竞争战略》中,成本优势战略是提高“五力模型”的三种方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代表MSCI股指的海外资本们,浸润资本市场多年,对于产业优势的持续性格外看重,自然不会漏过伊利这样的“乳业航母”。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3)伊利渠道结构领先


投资往往比的不是当下,而是谁看到更远。伊利从2006年开始“织网计划”,精耕销售网络。在这种“深度分销”体系中,初期投入往往较大,需要维系大量营销人员及分店建设支出(这个道理等同于格力自建销售网络,以及京东自建物流系统),可是一旦建成系统,随着规模的增长,渠道形态的扁平化便于控制成本支出,而且更利于整个产业链整合。这种渠道优势在乳业市场竞争的初期并不显眼,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远见获得了市场的“奖赏”,逐渐助力伊利击败对手获得乳业龙头地位。


而且,网络化生态的构建,并不能通过技术进步或者短期资本投入来追赶,这成就了伊利特有的渠道化“护城河”优势。反观主要竞品企业,多采用传统的大商制渠道结构,其布局初期利于“追赶”龙头企业,但随着规模扩大,代理商和厂家之间必然的“利益博弈”会降低久期净利润的累积。因此,代表MSCI的海外资本,深知渠道升维趋势,会用产业角度审视消费升级下的乳业竞争优势,伊利的乳业龙头地位凸显,自然也成为"扫货对象”。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三、伊利的未来


投资在本质上,比的是眼光。伊利现在过的不错,那么以后呢?


(1)守正出奇,推陈出新


常温奶的优势,使得伊利成为国内乳业巨头。多品类布局,是其远景战略规划目标,已经成为乳业巨头的伊利股份依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守住已有产品中,伊利纯牛奶、安慕希、金典等三款百亿级核心单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积极推出“妙芝”手撕新鲜奶酪、金典娟珊纯牛奶,金领冠塞纳牧原生有机奶粉等新品。并且在“大健康”战略指引下,组建健康饮品事业部,相继推出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咖啡、矿泉水等新品类产品。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在打造“全新产品矩阵”的过程中,伊利奉行财务战略的稳健性,并没有陷入通用电气式的“多元化陷阱”。一方面聚焦健康生态的大背景,加速相关产业链整合,扩展经营范围。一方面对新品“小心求证,绝不冒进”(比如伊刻活泉就先在北方市场试点),保证自由现金流的稳健。这种“守正出奇”的姿态,既保证了未来业绩增长的可期,也保持了现有发展节奏的稳定,可谓“伊利式发展”的关键。


(2)国际布局,起航未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规模性企业面临着经营模式的升维。伊利股份已经成为亚洲乳业第一,但这只是“序章”,这艘乳业巨舰已经驶向更加宽广的水域:国际化布局已经展开。


伊利先是携手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加速全球智慧的整合,让研发成为乳业健康化趋势的“推进器”。


而后,在2019年伊利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布局全球黄金奶源带,获得优质牧场资源,有效整合了原奶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东南亚市场,收购泰国最大本土冰淇淋企业Chomthana。其深耕泰国市场37年,不止有遍及泰国本土的销售网络,更可向周边13个国家市场辐射,助力伊利品牌的海外推广。


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伊利全球首发推出JOYDAY冰淇淋,凭借健康的营养品质和丰富的口味,成为的当地“现象级”产品,一时风头无二。


有此可见,伊利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奶源、研发、市场、并购全方位“卡位”布局。随着规模的扩展,资源整合加速产业发展,提高经营效率,因此伊利的未来可期。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四、伊利的估值


伊利吸引MSCI等海外资本的不仅是产业优势,还有其估值水平。作为国内乳业龙头,具有消费刚性,而且产业护城河还在逐渐加深。于此同时,其估值的“吸引力”,也是众多海外资本抢筹的原因所在。


(1)市盈率


2019年11月29日,伊利股份收盘价29.09元,对应滚动市盈率为25.26倍,从上市23年的全维度周期看,分位点处于32.89%,低于50%分位点的30.68倍(对应股价35.33元),也低于股价平均值的28.55倍(对应股价32.88元),因此对于MSCI所代表的国际资本而言,其已经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而且随着未来盈利的增长,买入市盈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比如按照机构最新的预测,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每股净利润(EPS)分别为1.16元、1.26元、1.46元。对应当下29.09元的买入价,市盈率分别为25.07倍、23.08倍、19.92倍。


同时2019年11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仅仅2871.98点,即使按照大盘箱体震荡预期(2600-3300点),也处于相对低点。未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旦出现情绪逆转,有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升”式的估值上涨。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2)分红慷慨,股息率高


A股市场有其特殊性,经常“盈利的企业很多,分红慷慨的很少”。伊利股份上市23年,分红19次。累计353.08亿元的净利中,分红共计205.44亿元,分红率高达58.18%。真金白银的付出,衬托出对股东满满的诚意,在A股中实属罕见。


能难能可贵的是,其不仅绝对分红金额多,而且分红与股权融资比为320.04%,这意味着其聚焦乳业本身,奉行财务稳健战略,不像很多金融企业那样“分的多,融的更多”。上市23年中,每向股东融资1元,伊利就回报股东3.2元现金。


这种经营的诚意,以及消费股的产业优势,其实不止吸引了MSCI等海外资本的兴趣,而且一直也吸引着国内资本的“抢筹”,逐渐提高的机构持仓比例就是明证。


另外,股息率概念是格雷厄姆整个“安全边际”的精髓,伊利股份2019年11月29日收盘对应股息率为2.4%,超过余额宝的2.33%收益,而且比也远高于自身股息率平均值的1.2%,这也给了长线资金足够的持仓信心。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伊利股份:MSCI指数继续扩容,外资抢筹A股消费类龙头


  1. 总结


由此可见,代表国际资本的MSCI指数抢筹伊利股份,绝非头脑发热,而是有其深层原因。回眸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外资在当年由于限制只有QFII渠道可用,但其一次次的“精准抄底”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2005年,2008年,还是2012,2016年,其战绩的辉煌实在让国内机构汗颜。


到了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加快了与国际资金接轨的节奏,MSCI的出现意味着外资开启了抢筹中国优质公司的新模式。而伊利股份凭借自己的“奇特骨骼”,持续吸引着资本的追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