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信,這次救市真的不一樣 | 程立

我堅信,這次救市真的不一樣 | 程立

我堅信,這次救市真的不一樣 | 程立

有人問:這是救市嗎?我認為它就是。



文 | 程立


1


2020年2月12日,無錫市委辦公室17條政策措施出臺,支持房地產企業、建築施工企業積極應對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困難,保障城鄉有序建設。


同一天,西安市資源規劃局出臺應對疫情,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10條措施。


這兩個城市的舉措,普遍被看作——此次疫情中,打響的房地產救市第一槍。


緊接著第二天,各地救市開始接踵而至——江西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蘇省,齊刷刷提出各種關於房地產行業的扶持政策或建議。


上海緊急出臺的《關於全力應對疫情支持服務企業發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的通知中,有針對性的調整土地價款繳付方式和期限、順延開竣工等。


江蘇省出臺50條提振經濟的政策,第45條是: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運行態勢,加強市場分析研判和資金流向監測,根據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動態變化,開展政策預研儲備,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可以料想,接下去,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疫情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


2


這是救市嗎?


我認為是。


但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狹隘地認為,這些舉措只是為了救房地產。房地產的救市,實質上是為了維持中國的經濟穩定。


2020年2月12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明確提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要確保實現。


擺在眼前最明確的兩個指標是:經濟翻番的任務和全年GDP增速維持6%左右。


2019年1季度,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7.33%,建築業增加值佔比(5.11%),順位排在工業(32.59%)、批發和零售業(10.07%)、金融業(9.01%)之後,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


這兩項加在一起的總量,佔到GDP的12.44%。


除了工業,比其他大類行業佔比都要重得多。


此外,其他大類行業中,如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等,不少都是與房地產和建築業息息相關的。因此房地產行業常常被稱為百業之母,上下游相關行業要達到60個以上。


面對這樣的行業比重分佈,房地產和建築行業,在維繫全年GDP增速和完成經濟翻番任務中,舉足輕重。


3


大家每天都被各種新聞刷屏著,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實況如何,應該都有大致的概念。


最慘的是誰?


極度依靠現金流的服務行業是最慘的。


西貝餐飲只夠支撐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中;著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品牌宣佈破產,遣散所有員工;北京KTV巨頭K歌之王宣佈與全體員工解約。海底撈550家內地門店全部歇業,預損失達50億以上。


試想一下,在過去的大半個月中,幾乎所有的餐飲、影院、娛樂場所、教育培訓機構、商場都不能營業,所有的旅遊暫停,連帶酒店服務業和交通行業都受到了重創。


非典時期GDP官方數據是-2%,這次肺炎對經濟造成的損失預估-5%,實際可能-10%以上。


因此,我們按最樂觀的預計,一季度疫情結束,二季度開始這些行業統統復甦,要在後三個季度中,靠各個行業自身把經濟增速指標修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這些服務娛樂業,不會因為疫情的結束,大家就要去加重消費。失去的這部分消費,就是失去了。更何況,疫情何時徹底結束並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保持全年GDP增速和完成經濟翻番任務,只能靠其他行業指數的拉動來彌補。


最容易調動的就是三個:金融、大基建和房地產。


4


我們看到,政府採取的措施,主要方向就是各種放水,營造寬鬆的資金環境,讓那些資金鍊緊張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們,不要倒在資金斷裂上。


而目前,關於房地產的救市政策,絕不是直接放鬆樓市的調控,為樓市升溫造勢。而是為了幫助房企度過目前的難關,更好地活下去。


開發商面臨的是售樓處不能開放,不能交易,無法及時回款,對稅收、貸款無力支付。


從無錫、西安和上海發佈的救市政策來看,有針對性的解決了房企所面對的困難。譬如拿地緩交土地款、延期動工竣工不算違約、預售條件放寬、銀行政策扶持等。


再配合資金面的寬鬆,房企們就有了喘息的機會。


房地產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借新還舊的模式,只要資金不斷,就可以繼續拿地,擴大生產,土地財政也就得以延續。


可以預見,只要企業能活下去,疫情過後,恢復生產,一切都會回到正軌。甚至,會因為前期的扶持,很多企業迎來新的春天。


5


為什麼要救市?


因為要穩定經濟,不救不行。


為什麼要用房地產這個夜壺?因為效果明顯。


這好比我們生病了吃藥打針。藥都有副作用,但我們不能因為有副作用,就不服藥,不打針。如果是要急救,哪怕副作用大的藥,也得先用上,保證病人活下去。


但病情一旦好轉,自然要減輕用藥量,換副作用小的藥劑,甚至停藥。


所以,不能直接放鬆調控救市。努力了那麼多年的房住不炒,決不能因為這次疫情,就功虧一簣。


房地產這個夜壺關鍵時刻要能用,要敢用。


但不能又走回到老路上去,否則還是死路一條。


如果現在直接放鬆調控刺激樓市,有可能起不到明顯的效果。試想一下:疫情還未結束,隔離仍在繼續,大家都還沒有覺得足夠安全,有幾個人有心思買房?更有可能,盲目刺激樓市,造成大眾的慌亂情緒。


因此,短期內出臺扶持房企的相關救市政策,幫助房企渡過當下現金流難關,是最有效、最有針對性的措施。只要房企們在資金方面有喘息的機會,就不必斷臂求生,從而避免市場大跌。


至於熬過疫情結束,針對市場直接的刺激,將會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再擇機推進。我大膽預測:房地產這個夜壺,今年總歸是要用的。


這樣有針對性的救市,對經濟的作用是正面的、積極的,也避免了樓市的大起大落。


儘管,可能在有些人眼中,沒有機會撿漏了。


但我們要清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平穩的房地產市場,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穩定的基礎之一。一次失控的經濟危機裡,沒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