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寻找长沙“城市书房”——阅读不是“平”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婷婷

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

熬过了疫情带来的行业寒冬,眼下,长沙各大实体书店正在恢复营业,建立在线下体验基础之上的阅读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同时,疫情带来的变革也逐步显现。云讲座、云上共读、线上分享会……开始刷屏朋友圈。发展线上社群、试水直播带货,书店在一朵朵“云”上,摘下口罩努力嗅闻春天的新鲜空气。

平面阅读时代,实体的书店对一个人、一座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走进几家长沙各具特色的书店,试图寻找答案。

寻找长沙“城市书房”

到目田书店时,老板老熊还没有来,店长幸子远远地打一声招呼。“我等老熊。”告诉她此次拜访的目的后,女孩礼貌地倒上柠檬水,不声不响推门出去。

午后的太阳从两边窗户直照进来,像落在地上的信件,和整齐搁放的书籍摆一起。此刻,除了它们,就只有墙上CD机里那一丁点儿仿佛来自外太空的“呲呲”声。白色墙体,原木书架,流动空间,光线和城市风景铺排在两侧大窗上,一张180°的3D明信片。书架上,几乎没有畅销书,大半书名都陌生得很,像一个私人订制的书房。

在培荣书屋,店长沙滩先生正低头刻一方印章,来了客人,就起身招呼,满脸笑容地倒上一杯百花茶,坐下继续刻。满屋子沉香味,搅着茶香和阳光。书屋不卖书,只是张罗着大家来看书,轻声地,不以呐喊的方式。

来看书的人,可以带一本自己的书来,请沙滩先生盖一个“培荣书屋”的章,“我们每年会设计一个新章,这样,你可以知道你在哪一年来过。这个想法来自这里的主人汪涵。”

共读“云”上见

往年的四月,是书店举办各类读书活动的“旺季”。比如止间书店的“诗歌现场”系列活动,让这座城市的春天充满诗意。梅溪书院是由当当网和步步高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O+O情景式体验书店,倡导自由开放的阅读方式,曾经每周举办讲座和沙龙,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家与这座城市交流互动。讲座期间店外常常排起长队,很多人在这里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自己的“偶像”。

目田书店店里曾经发起过一个特别的活动:亲爱的陌生人。“或许有人为你恰好拿下来的那本书买了一部分或者全单了。你也可以为另一个陌生人买你想买的那本书的部分单。我只是想知道同样喜欢此书的你是谁,我想和你做永远的朋友。”借由书籍,和这样有趣的购书、阅读方式,让很多人成为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疫情阻挡了外出的脚步,却更加激发了渴望阅读的心。近日起,各类云上阅读的试水纷至沓来。除了“线上+线下”促销活动、线上阅读打卡计划等常规活动,一场由出版社发起、帮助实体书店共渡疫情危机的“书店燃灯计划”,正在各大书店的“朋友圈”刷屏。通过微信群直播平台,“行走的耳朵,用旅行阅读世界”线上分享活动,邀请“民谣诗人”周云蓬作分享嘉宾,带读者打开耳朵,跟随他记录下来的声音,去想象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撒哈拉,体会一场不一样的旅行。

阅读不是“平”的

因麓山南路修建,曾经颇负盛名的“无人书店”拆除。路人指了指方向,“师大体育馆旁边巷道,在那摆摊呢!”

“书店”藏在一堆摩拜单车后面。手写的“无人书店”四个字还在,只是“店铺”成了一台废弃小卡车。每本10元,自行投币拿走,我对你的信任来自你是一个爱书人——依然是那个不肯露面的有趣的老板。

行人来来往往,但巷道里的一台旧车,市中心大楼里的一间屋子,就是这个城市的书房,是让人“止步”、让心安静的所在。正如止间书店名字的出处:守心一处,止步此间。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也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正因为如此,这一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成为世界读书日,推动更多人参与阅读和写作。

今年的读书日,因为疫情,很多实体书店正面临着重新搭建商业生态的可能性。更多的“云”探索,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值得期待的震动。但扁平的世界难以补足丰厚的感知。阅读和写作,都需要更多层次的空间。散落在长沙街巷深处的这些书店,正是以各自独特的面貌,不同的方式,像一个个会呼吸的小细胞,让这座城市更有弹性,提供了平面阅读之外,那些凹凸曲折的趣味和崎岖不平的体验。

在纸质阅读被电子阅读大量取代之时,书店对一个人、一座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坐在这里晒一下午太阳,心无旁骛翻一本书、喝一杯柠檬水的时候,或许心里会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