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三天票房破億,成為近20年來最賣座的奧斯卡電影。

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

豆瓣高達8.9。

這部電影就是本屆奧斯卡最能打的選手——《綠皮書》。

《綠皮書》

The Green Book

2019.3.1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2月25日,《綠皮書》在北京舉辦超前觀影。

在場的許多觀眾都被這部電影打動,其中一個叫馬雲的同學坦言:

我這是第三遍看,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讓我感到了很多的希望。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同一天,《綠皮書》拿下奧斯卡最佳。

3月1日,《綠皮書》在中國上映。

以往國內觀眾對奧斯卡並不太感冒,但這一次,《綠皮書》爆了。

這幾天探長的朋友圈也是充滿魔性,一刷就餓: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這個奧斯卡最佳,不僅戳心,它還戳胃。

它是真的香。

一個個朋友去影院看完回來都表示:真該帶個肯德基全家桶去看!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綠皮書》(The Green Book)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一本書。

它全稱是“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即黑人汽車旅行綠皮書。

裡面記錄的是美國各地對黑人友好的旅館、飯店等場所的列表。

本書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從1936年出版至1966年。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1940年不同版本的“綠皮書”封面圖片來自nbcnews.com

看片名就知道,這是部關於黑人和種族問題的電影。

這些電影大都老調重彈,一聽就覺著煩。

然而《綠皮書》卻打破了這種嚴肅、刻板又深沉的形象,節奏明快、輕鬆搞笑又打動人心。

關鍵就在於它的內核其實和種族膚色都無關。

拋去這些東西,《綠皮書》依舊好看。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唐·雪利(左)託尼·利普(右)

首先在角色的塑造上,《綠皮書》就足夠細心,足夠有趣。

一個是大大咧咧的司機託尼·利普(Tony Lip)。

一個是溫文爾雅的鋼琴大師唐·雪利(Don Shirley)。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在角色的塑造中有個鐵律:要塑造好一個角色,靠的不是臺詞,不是內心戲,而是這個角色做了什麼。

我們先看託尼·利普,他的出場幾乎沒有臺詞。

酒吧夜場顧客鬧事,店裡負責人二話沒說,直接喊出一個名字——託尼·利普。

這個託尼直接把客人轟出了酒吧。

老練、乾脆、暴力、膽兒肥,人物的性格都已經寫在沒有臺詞的鏡頭裡。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接著,託尼去給雪利博士幹活。

他和雪利博士的老管家“交接工作“,放在地上的行李他愣是不提,兩人面面相覷,最後老管家妥協……

託尼的惰性已經不言而喻,而他臉皮的薄厚在觀眾心裡也已經精確到毫米。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在這之前,還有個細節,很多觀眾可能都沒有注意到:

託尼頭一次碰到雪利醫生的搭檔,當時他正準備點菸。

結果看到其中一個人手裡拿著鐵盒裝的煙,他就把自己的煙收了起來,然後過去打招呼,順理成章地蹭了個好煙吸。

這本可以是個簡單的“走過去然後打招呼”的鏡頭,導演卻費事的加入這一系列動作。

為的就是展現託尼的小聰明,和他的市井百姓的性格。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幾個鏡頭下來,託尼就已經帶著鮮明的性格特點,立在了觀眾心裡。

他顧家寵妻,莽撞隨意,文化水平低,一言不合就會打你。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接著我們看雪利博士。

他的形象被塑造的更加高明,以至於人物都沒出場,觀眾就已經對他有了印象。

他的房間裡充滿了道具:富麗堂皇的大廳,滿屋子的金銀玉器,遠處的鋼琴,牆角的象牙……

雪利博士優越的經濟水品和高雅的品味甚至都瀰漫在房間的空氣裡。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他面試完託尼後,還給託尼的老婆打了電話,大意就是詢問託尼老婆:

我要把你老公借走兩個月?方便嗎?

這一幕雪利博士仍舊沒有出現,甚至沒有出聲。

但他思維的縝密、待人的周到體貼、風度和涵養都透過這一通“無聲”的電話顯露無疑。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還有一幕在片中出現了兩次:雪利博士獨自飲酒。

一次是在黑人社區,其他人都在聊天玩耍,只有他坐在一邊若有所思。

另一次是在陽臺,下面他的兩個搭檔和美女聊得正嗨,他卻孤身一人。

這說明了什麼?

他不善社交也不愛社交,而且他孤獨,孤獨到和哪個群體都融不進去。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一個隨性,一個嚴謹;一個是莽夫,一個是儒士;一個熱愛生活,一個孤獨而寂寞……

《綠皮書》在這兩人的角色塑造上就領先其他影片一大截,而接下來,它要做的就很簡單。

只要把兩個人放一起,衝突自然就會出現。

但導演又做了一件高明的事,完全讓觀眾折服——在兩個有天壤之別的人身上找相同點。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怎麼找相同點?導演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寫信。

託尼是很愛老婆孩子的,但畢竟他文化水平低,心裡有愛但寫不出。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託尼寫的信基本就是小學生的流水賬:

Dear Dolores,I'm fine,and you?我剛吃了薯條,然後洗了襪子,我把襪子晾在了電視機上……

翻譯過來就是,老婆,我很fine,你fine嗎?我正在吃喝拉撒睡……

雪利博士看了直接崩潰,於是,他開始指導託尼寫作。

和託尼的文筆相比,雪利博士的信讓人酥到掉渣:

老婆,在我活著的每一天,我都深深的意識到,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你重要……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託尼的妻子讀著老公的信,差點潸然淚下。

至此,兩個上車斗嘴,下車互懟的人終於建立了情感的連接。

而將他倆連接起來的,並不是雪利博士華麗的詞藻,而是人和人之間最簡單純樸的東西。

託尼和雪利來自不同的地方,接受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習慣。

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愛別人的能力卻是相同的。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除了寫信,第二件事是吃雞,準確地說是吃肯德基。

很顯然,兩人是吃不到一起去的。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隨心所欲的託尼在車裡吃得津津有味,沒有嘗試過炸雞的雪利博士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一個真香,一個真饞。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但面對真正的美味,雪利博士和臺下的觀眾一樣都是無法抗拒的。

更何況這他們可是在肯塔基州,這裡可有著世界上最正宗最好吃的炸雞。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終於,託尼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雪利博士。

這一下,彷彿為雪利博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穿越在僻靜蔥鬱的小路上,吃著人間美味,不拘言笑的雪利博士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這種融洽幸福的滋味,直戳人心。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這一次,將兩人連接起來的是肯德基,是人間美味,更是人們對於滿足和幸福的嚮往。

而導演選擇了肯德基,也是非常明智。

因為基本上大家都吃過肯德基,都對那種“吮指難忘的滋味”(KFC經典廣告詞It's finger lickin'good)流連忘返。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看到這已經餓的不行了

最後,旅程結束,託尼學會了寫信,雪利博士學會了徒手吃肯德基。

在現實中,兩人從此以後也成為摯友。

而影片的真正內核,只關乎友誼。

關乎身份背景不同的人,如何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並接受對方。

關乎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平等、求同存異。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現實中的託尼和雪利博士

《綠皮書》通過呈現兩個人從矛盾到融洽,從陌生到朋友的過程,讓我們知道:

音樂、食物、衣服有的只是“不同”,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人人生而平等。

這個通俗易懂的內核才是《綠皮書》能夠打破國界,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綠皮書》主創

人性確實複雜,但那裡總有希望,總有亮光。

看著託尼和雪利博士在銀幕上喜笑顏開,觀眾心裡也生出一股暖意。

原來快樂可以如此簡單,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地位,多雄厚的財力,也不管你來自哪裡,大家一起吃個炸雞,就可以體驗到最簡單質樸的愜意。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非常羨慕一些去太平洋影城的朋友,影院非常人性化的允許觀眾帶著肯德基去看《綠皮書》。

在那麼一瞬間,可以和銀幕上的託尼和雪利博士一起。

忘記身份的差異,摘下帶有偏見的眼鏡,接受這世界上可以存在有不同性格愛好和觀點的人。

只是簡單的一起享受美味,開開心的吃在一起,你我並沒什麼兩樣。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希望大家都能記住《綠皮書》中兩位主角一起吃雞的時光。

記住食物無貴賤,人格無高低。

願我們可以平等待人,快樂吃雞。


馬雲都看了3遍的《綠皮書》:帶你一起吃雞,一起泡妞~

(文章轉載 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