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領頭雁 群眾貼心人——記金昌市脫貧攻堅基層一線幹部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

致富領頭雁 群眾貼心人

——記金昌市脫貧攻堅基層一線幹部

致富領頭雁 群眾貼心人——記金昌市脫貧攻堅基層一線幹部

近年來,永昌縣六壩鎮九壩村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新建高標準農宅81套,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謝曉玲

4月21日,記者在金昌市永昌縣六壩鎮、南壩鄉採訪時瞭解到,在金昌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基層一線幹部,他們有想法、有幹勁,牽頭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真心關注群眾冷暖,積極引導鄉風文明建設,實打實幫貧帶富,心貼心解難紓困,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中堅力量。

“讓村裡人富起來”

一盤盤翠嫩的芹菜苗在日光溫室裡整齊排列,隨著噴灌杆自北向南緩緩移動,水流化作細雨般均勻地灑下,滋潤著棵棵嫩苗。如今,1500座這樣的蔬菜日光溫室已經成片林立在永昌縣六壩鎮、水源鎮、東寨鎮等多個鄉鎮,這些日光溫室的管理者是永昌縣六壩鎮七壩村致富帶頭人楊文成。

楊文成是村裡最早嘗試種植設施蔬菜的人。上世紀90年代末,他在七壩村擔任村支書,村民們種植大麥,一年到頭“靠天吃飯”,勉強餬口。怎樣讓村民們富起來一直困擾著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帶著幾個村民在山東培訓時見識了日光溫室的好處,保溫防災,種植蔬菜可以提早或反季節上市,利潤十分可觀。

楊文成鼓動村民們建日光溫室,發展設施蔬菜,可村民們聊起來“熱熱鬧鬧”,幹起來“冷冷清清”,村民們觀念傳統,大多猶豫觀望。楊文成決定做給群眾看,他從寧夏賒了溫室保溫的草簾子,從蘭州賒了一批鋼材,自己出資建溫室,他的敢想敢幹打動了一部分村民,村裡33戶村民自願貸了款,加入到日光溫室建設中。2002年,以種植辣椒為主的33座日光溫室第一次紮根在七壩村。

“村裡人跟我幹,我就得負責。為了讓大家第一棚的辣椒賣得好,我幾次跑到新疆找銷路,那一年,每座溫室收入都在兩三萬元,當年就收回成本。”楊文成說,“2004年,我們增加了74座日光溫室,大家發展設施蔬菜的信心更足了!”

2008年,楊文成帶頭成立永昌海量辣椒專業合作社,形成了“育苗供種-生產管理-精選包裝-冷鏈儲藏-質量抽檢-運輸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獲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為了把貧困戶緊密地聯結到設施蔬菜產業鏈條上,從2015年開始,村裡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33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入股到合作社,3年後貸款由合作社償還,每年每戶還有4000元到6400元的分紅收入。

2019年,村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目前,合作社帶動周邊7個鄉鎮近600戶農戶發展設施蔬菜,每年吸納800人次勞動力在基地務工。

“讓村裡人安居樂業”

致富帶頭人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領頭雁”,更是群眾生活裡的“貼心人”。

去年,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貧困戶王得才沒花一分錢,就搬進了村裡新蓋的“公建民住”房,這有村裡致富帶頭人陳愛民的功勞。

人如其名,曾在何家灣村擔任12年村支書的陳愛民,心中始終記掛著鄉親們的難心事。何家灣村位於祁連山淺山區,村裡1社、2社依山而建,地處山洪易發區,村民們房屋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大家膽戰心驚。可談到花錢搬遷蓋新房,大家都無奈地擺擺手。

陳愛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和村“兩委”班子商量,計劃在村委會附近新建一處居民點。2014年,他投入1200萬元墊資修建了52套標準化住宅,村民只需逐年償還債務即可,每戶還配套1座標準化養殖暖棚,後續發展養殖業。

住在2社的王得才起初沒有機會搬進這個居民點,因為他家裡既沒有蓋房的1萬元擔保資金,也沒有人力。他的兒子生病去世,女兒嫁到外地。家裡每年賣羊收入不到4000元,63歲的他和老伴勉強度日,沒有任何積蓄。為了徹底解決1社和2社的住房問題,村“兩委”和陳愛民協商之後,又投資新建“公建民住”集中住宅30套,讓王得才這樣缺資金缺人力的家庭及孤寡老人入住。

“黨的好政策,還有村裡能人幫忙建房,我們才住上嶄新安全的房子,再也不怕下雨了,也不怕天黑走山路摔跤。門口就是村委會,有啥困難,村幹部會幫忙。”王得才笑著說。

“我希望村裡人都能安居樂業。”陳愛民告訴記者,為村民墊的錢都是他近幾年跑工程、發展日光溫室攢下的積蓄,拿出來回饋家鄉是他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