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市場電動汽車的艱難現狀

一直以來,二手市場在國內都頗受冷遇,即便在相對寬泛的二手車市場,也是如此。號稱“總量大,車型多,車況好。”這樣的“三好”狀態的北京二手車市場算的上全國首屈一指,2019年北京市二手車交易量也不過是69.7萬輛,由此可見國內二手車現狀的寥落。

而在這其中,很多人怕是不知道,電動汽車更是這慘中之慘!縱使在這樣北京二手車市場這樣高接受度、高市佔率,有車況信譽保證的城市,也佔據不到1%的份額。和20萬元以上10%的比例相對比,簡直讓人無法直視。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電動汽車二手車市場凍結?評估難成了最普遍的關鍵。 

而這其中所謂的不好斷定,細究之下,更多是因為車商、消費者對車輛的檢驗不一致,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更迭太快,也為判定帶來了一定難度。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所有車商都不知道如何評估電動汽車。連著評估都不一致,這價格怎麼定?價格不能相互認同,那這車還怎麼賣?

特斯拉或許是在歐美國家二手車市場經歷過如此這般的考驗,在國內諸多國產品牌為此撓頭的時候,很自動自發的就推出了廠家核定標準,並給予權威鑑定,倒是讓特斯拉在一片慘白的電動二手車市場上坐穩了保值率最高的頭把交椅。可即便如此,三年車最高也不過是68.7%,價值讓人心痛。至於其他品牌,便是折半也少有人問津。

面對如此現狀,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開始積極的推動《新能源乘用車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的落地。眾多電動汽車主機廠為了電動汽車車主能有“拋售”的機會,也紛紛推出了回購及補貼購買同品牌新車的業務。這也使得一些廠家找到了“循環”黏住消費者的營銷方式,也能夠在不停的新能源汽車競爭中保持銷量的提升。

只是消費者也不是傻子,明明知道這是廠家變相的銷量“補血”,心裡能不膈應?即便現有的車主們能妥協,不得不陷入循環怪圈,那些遲疑觀望的潛在客戶,怕是也會被嚇退了。

如何發展好二手車市場,如何解決汽車殘值問題,這或許是未來電動汽車行業不得不面對的關鍵問題。

二手車市場電動汽車的艱難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