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过的更有底气,你就不要把自己放在被动等待和被选择的位置上

1

姑娘们是不是特别认同这两句话:


“爱你的人东西南北都顺路,会主动为你做很多事,根本不需要你去考虑,他不主动就说明不爱你。”


“一段感情如果痛苦大于快乐,那说明你没有遇到对的人。”

暂且不论这两句话是否正确,它只是从一个单一角度得出来的结论。我们先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角度。

先看第一句话,主动确实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态度和他愿意为关系投入的价值,如果一开始你被这样很好的对待了,应该为那时得到的重视开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价值体现是让一个人时时围着你转。这样的期待和需求说实话太危险了,你有没有价值的决定权在另外一个人手里,一旦对方决定终止,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失落和自卑。

持续主动的前提是你自身的高价值,他在一方面满足你,你也一定在另一方面满足他。人的潜意识是很智慧的,没有人会持续为一个无底洞买单。另一个角度来说,总是被动等待别人来主动满足自己的人,无意识中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弱者的位置上,当你自己把自己置于弱者位置上时,别人给什么就接什么,不要抱怨。

基于这点考虑,我想跟任何渴望美好感情的男人女人说:主动争取比被动等待获得幸福的几率大的多。尤其是在你状态并不特别好的时候,被动吸引来的往往是比自己还要糟糕的人。孤独的时候保持对自己的尊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下一段感情的质量。

能量和气场是很奇妙的东西,你好会吸引来更好的,你差会吸引来比你更差的。


想要过的更有底气,你就不要把自己放在被动等待和被选择的位置上

2


而第二句话,也可以有一些不同的理解。一段感情开始时一定是快乐的,如果不快乐我们根本不会开始,后来出现了各种冲突和问题让我们变得痛苦了,一定是一些深层的东西被挖出来了。

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完善来说,痛苦的意义远大于快乐。痛苦是一种提示,要么是在关系中呈现出来我们自身一些觉察不到的问题,痛苦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契机;要么是自己辨别力有问题,可能对人的选择和人性的把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时的痛苦就是一种方向纠正的提醒。

不管男女,在感情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没有把对方当成一个鲜活的人来看待。当你把对方看成是和自己一样一样鲜活的人时,就会减少很多不合理的期待,就不会把自己过多的需求强加到对方身上。

与其说痛苦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我更愿意认为痛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那个对的人,借由与他人互动出现的问题来完善自己。

爱情是比一份好的工作、一件喜欢的奢侈品更昂贵的东西,如果你寻找另一半的初衷是让TA满足你的某些基本需求,那结果往往会比较失望。如果你有力量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这时候吸引来的爱情往往会让你锦上添花。

只可惜,满足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道理谁都会讲,但真正处于关系时,我们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也特别容易陷入对感受和小事的追根问底中。


想要过的更有底气,你就不要把自己放在被动等待和被选择的位置上

3


同样有几个方法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身在关系中时可以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耗。

(1)把允许情绪释放放在解决冲突的第一位。如果两个人产生冲突、争执了,允许对方发火、不开心、愤怒、说话声音变大,给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让情绪发出来。

(2)第二步才是沟通,没有允许情绪释放的沟通多半会变成忍让和妥协。这并不利于长期关系发展。沟通的要义是不带评判,交换想法和观念。只有带着好奇心而非评判的心理去沟通时,你才能理解对方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你才可能让对方也理解你、看见你。

(3)还有一个在关系陷入僵局时可利用的方法:顺从对方的认知。换句话说,无条件信任他并按此采取实际行动。比如有的人说自己擅于主动做什么,但只要你提要求他就会满足。

这时候你就不要固执的再想他不主动就是不爱你,顺从他的认知,提要求,而且要多提,言行一致的人会做到,而言行不一致的人只是用他自己的话来检验他自己的,你没什么好怕的。

普遍意义上来讲,人都会对自己投入(包括时间、精力、金钱)多的人和事赋予格外高的价值,也不会轻易放弃,你想要什么就直奔目标去,别给自己加太多感受性的东西。

(4)避免只盯着对方的一件事、一个行为,人都是复杂、多面、有趣的,当你紧抓一个不好的行为不松手时,对他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那是他本来就存在的行为。反而是让你限制了自己,容易把他这种个人化的行为泛化成一种价值观念。


想要过的更有底气,你就不要把自己放在被动等待和被选择的位置上


当然,以上这些只说给处于正常关系中的人来说,对于那些明显人品有问题,经常触犯底线原则的关系,赶紧睁开眼有多远离多远,不跳出来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得这么有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不管经历过什么,也不管现在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不要只是在经济上有底气,希望我们在感情上、事业上、想爱的人想做的事情上都如此,不要把自己置于被动等待和被挑选的位置上。

你不主动去挑一挑选一选,都不知道自己自己有多大的能量,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创造多少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