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孩子走在與“惡魔”平行的道路上—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近日,一則煙臺高管性侵未成年“養女”的新聞引發輿論眾議,作為一個家有12歲女兒的家長,從最初的觸目驚心、不寒而慄、百感交集、驚悚、焦慮……各種複雜的情緒五味雜陳……連日來,持續關注事態的動向及發展,同時,更多地是在思考……

如何引領孩子走在一條與“惡魔”平行的道路上?

大家先一起來看一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採訪,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摘編自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專訪李玫瑾之《謎案背後》)

李玫瑾:我認為,我這一輩子從事犯罪心理研究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怎麼讓自己健康。

主持人:作為補償,上帝沒有讓您的女兒再接觸這些黑暗(犯罪),而是讓她接觸最美好的東西。

李玫瑾:她在很小的時候,我有時打電話跟人談案子,她都在聽。

主持人:她害怕嗎?

李玫瑾:她會告訴我說:“媽媽,你談這些東西讓我比別人更早地成熟。”她會知道社會上這些不好的東西。

主持人:您沒有有意迴避她?

李玫瑾:對。然後她會說:“媽媽,我跟我的同學講起來,他們根本不懂這些東西,我覺得我比他們早一步知道,我更成熟。”因為她會知道怎麼樣去防範一些侵害,或者有一些問題是怎麼發生的。她有時也會跟我討論,說媽媽你剛才說的這種事要是怎麼做就能夠加以防範,那我就會順便跟她聊了,我基本上對她是不迴避的。

由此,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要清晰的就是,教育先行

我們的孩子接收到的所有知識和信息,一定要來自學校、老師、家長、讀書等正確渠道,而不是來源於“傷害”。“性教育”勢在必行,不同的年齡段採取不同的方式,給予孩子應該掌握的知識。比如,“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3~5歲的寶寶會經常問起,那父母要如何回答呢?從80後的我們大多是“垃圾桶裡撿來的”到“充話費贈的”00後、10後們,難道我們要一直這樣“躲閃”下去嗎?而現如今社會急劇變化,孩子們面臨的成長環境已不同於二三十年前,“性”已經從深閨走向生活的前臺,風險無處不在,傷害就在身邊。父母是性教育的適宜者,不要讓孩子因缺乏性教育的常識或者受網絡等其他渠道的誤導,而令“惡魔”有機可乘,更不要讓“傷害”去給孩子補上那節性教育課。

引領孩子走在與“惡魔”平行的道路上—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數據

2020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今年第一季度檢察辦案數據。在未成年人檢察方面,2020年1至3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決定起訴4151人同比上升2.2%。(來源:新華社)

這個數字代表著什麼?能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呢!

如果,你是一個負責的家長,這個數字就是提醒你,“傷害”每分每秒都在孩子身邊,細思極恐!父母不能時時刻刻守護在孩子身邊,這本身就不現實,他們會長大,會獨立,會走向社會,同樣更會去面對一切挫折與困難。仔細想想,從孩子上幼兒園第一天開始,他們已經就脫離了父母的“懷抱”,獨立去面對整個世界,而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恰恰不是保護,而是教育孩子保護自己和麵對困難、處理危機的能力。

引領孩子走在與“惡魔”平行的道路上—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採訪”

陽光明媚的下午,麻麻“採訪”了12歲的女兒:(以下為“採訪”原內容記錄,個別措辭稍作修整)

麻麻:小背心、小內內遮擋的身體部位能讓別人看嗎?

女兒:當然不能了,小時候媽媽就告訴過我啦!

麻麻:你知道什麼是“性侵害”嗎?

女兒:大概知道!但又不能詳細表述,總之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麻麻:如果有男性老師或者熟悉的叔叔想擁抱你,你怎麼辦?

女兒:正常的擁抱是可以的,比如表達安慰、祝賀等;而且都是熟悉的人,不會傷害我的。

麻麻:在生活中,不管是任何人,只要做了讓你覺得奇怪、彆扭、不舒服的觸碰,你怎麼辦?

女兒:那不可以,肯定不可以;我會躲開的。

麻麻:感覺你好像不喜歡聊類似的話題,為什麼?

女兒:因為媽媽平常也和我聊過,我不喜歡總聊重複的話題,而且學校的心理諮詢課上老師也講過類似的問題,也教我們該如何去保護自己。

麻麻:你知道男孩子也會被性侵害嗎?

女兒:不知道。

麻麻:你有想過多大年紀開始談戀愛嗎?

女兒:還沒想過。

麻麻:如果你喜歡的男生想親你,你怎麼辦?

女兒:沒想過,不知道會什麼反應。

麻麻:有人威脅你必須聽他的話、按他說的去做,比如說謊等,你會怎麼辦?會告訴父母嗎?為什麼?

女兒:我肯定不會聽的,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為他的話(威脅)都是騙人的、嚇唬我的,我是不會相信的。

麻麻:可以理解為,你認為父母是完全可以幫你解決任何事情的,對嗎?

女兒:是的,我相信。

麻麻:如果你的小夥伴向你傾訴她受到傷害或者威脅,你會怎麼做?

女兒:首先,我會安慰她;然後,我一定要替她告訴老師和家長,只有她的父母才能幫助她。

小結

“採訪”過後經與同齡小夥伴及父母交流,總結如下:

1、能準確表述“性侵害”(及強姦罪)的孩子,源於其父母在早期為孩子選擇了相關的書籍;(書籍推薦:《皮皮魯和419宗罪》此書童話大王鄭淵潔為其子編寫的十部家庭教材之法制篇)

2、幾乎所有被“採訪”的孩子均認為只有女孩有被性侵害的危險;

3、孩子的自信和堅強來源於父母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和彼此的信任

4、幾乎所有孩子認為學校的老師,無論男女,相對安全,即對老師毫無防備心;

5、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進行性教育的孩子,對相關話題並不排斥,孩子的心靈既單純又簡單;

6、大部分學校在小學六年級安排心理諮詢課程,課程中包含相關未成年人保護內容及預防措施、心理諮詢室等;

坦白說,對女兒及小夥伴的“採訪”令我喜憂參半,喜的是他們接收到來自父母及學校給予的正確的“性教育”,憂的是我們給她的“性教育”仍需繼續深入,單純善良的孩子們目前仍不具備防範意識,尤其是熟悉的人。我們皆是平凡的父母,擁有著一顆最普通但最熾熱的愛孩子的心,所以,在教育孩子保護自己、預防侵害的道路上需要我們任重而道遠,需要繼續努力......

引領孩子走在與“惡魔”平行的道路上—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國外相關研究“提醒”9

據國外一些專家學者研究表明,僅四成家長能從孩子言行中判斷其是否受到性侵。家長們還需多瞭解孩子的生活狀態,及時發現異常。

兒童期任何形勢的性虐待都會導致他們在兒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出現人際交往、社會性和心理等方面的長期問題。一些研究人員發現,男孩被害的後果可能會比女孩被害的後果更為嚴重。一些研究還指出,1/5的被害人永遠不會把他們受性虐待的事告訴別人,大約有60%的被害人會在第一次事發的5年多以後才揭發該事件。

性侵兒童者不僅是被兒童的稚嫩外表吸引,也會被他們的順從吸引。這也就是說,許多性侵者認為兒童更有依賴性,接納性更強,更包容,更可能輕信他們。和人們的一般認識不一樣,性侵兒童者很少去找他們不認識的孩子。他們

絕大多數更傾向於找熟人或親戚的孩子

馬諸塞矯治中心開發了一種被廣泛採用的男性性侵害兒童的模式分類,總共有四個主要模式:固戀型;退縮型;剝削型;攻擊型或施虐型。

固戀型(或幼稚型)性侵兒童者長期把兒童當作唯一的性伴侶或者社會交往伴侶。此類性侵者不會與同齡人建立成熟的關係,周圍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缺乏社會經驗的、被動的、羞怯的和依賴別人的。此類性侵者認為,兒童是最好處理人際關係的交往對象,所以他們更願意接近兒童。只有當性侵者和兒童比較熟了之後,才開始出現性方面的接觸。固戀型性侵者很少結婚,也很少有戀愛經歷,甚至沒有長期穩定的朋友關係。固態型性侵兒童者一般具備正常的智商;工作比較穩定,但是一般是“高能低就”;社會技能足夠應付日常生活。最大的問題是這類性侵者不關心或者不擔心自己對兒童的偏愛,也無法理解別人在這方面的看法。所以,他們很難矯治,也很容易再犯。

退縮型性侵兒童者有一個比較正常的青春期、良好的朋友關係和戀愛經歷,但後來產生了自我感覺懦弱和自我懷疑的消極心態。退縮型性侵兒童者更

喜歡選擇陌生人作為目標被害人幾乎都是女童。此類性侵者,只要學會釋放壓力,積極調整,可以不再犯。

剝削型性侵兒童者的原始作案動機是滿足自己的性需求。此類性侵者會不擇手段,抓住兒童的弱點採用各種策略逼兒童就犯。不容易矯治。

攻擊型(或施虐型)性侵兒童者具有兩種作案動機:一是性需求,二是暴力性。此類性侵兒童者一般具備長期的反社會行為和很差的環境適應能力。此類犯罪人一般會對被害人進行猛烈而殘暴的攻擊。對被害人造成的傷害越大、痛苦越重,犯罪人就越容易感覺達到了性興奮。此類犯罪人不僅危險,而且很難矯治。

近年來,網絡性侵,尤其是兒童色情製品,備受輿論的關注。大約3/4的男性和一半的女性有意在網站上瀏覽過色情內容。網絡性侵害是指“利用網絡和相關的電子科技產品獲取、傳播兒童色情製品,或者聯繫潛在的兒童被害人去製造性侵害的機會”

。這類犯罪行為包括下載非法的色情內容(例如,兒童色情資料)以及誘騙未成年人進行賣淫活動。有一個研究發現,85%的網絡性侵者在接受矯治或者測謊測試時承認自己和兒童有過性接觸。

引領孩子走在與“惡魔”平行的道路上—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父母怎麼做

父母要成為孩子受教育信息的可靠來源,首先要做性健康的成人,要花時間思考如何向孩子傳遞正確的性價值觀尋找“可教時刻”,使用符合孩子水平和發展的詞彙和概念,主動或預先告知孩子,是做父母的職責。比如,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會等孩子來問怎樣過馬路,大多是在日常過馬路時就主動告訴孩子過馬路時先看左再看右,紅燈停綠燈行,是這樣吧!所以,父母要重視性健康教育,培養性健康兒童,不僅是引導孩子防止性侵或預防青春期的性問題,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成長為性健康的成年人

總之兒童性健康教育的原則就是:

1、和孩子交流性知識的年紀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何時對此產生興趣,何時問父母問題,父母就應該何時進行回答;

2、不要逃避孩子的問題,問什麼答什麼。鼓勵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

3、孩子既然問了,當場就回答孩子。所以需要爸媽提前儲備好知識。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4、一定要用這個年齡段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解釋;

5、問爸爸,爸爸回答。問媽媽,媽媽回答。不要把責任互相推給對方;

6、性教育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難以啟齒,孩子更沒有學壞。

7、聽取孩子的問題,觀察孩子的反饋。

家長要培養孩子對自己的信任感。遇到性侵害,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勇敢說“不”並且告訴家長。告訴孩子,萬一遭遇性侵害,那不是孩子的錯,是壞人的錯。如果壞人在實施侵害時要求孩子保密,那麼孩子當時為了安全可以答應,但回家後一定要告訴家長。家長也要冷靜面對孩子被性侵的事實,保護好孩子的感受,蒐集、保留證據後報警。有必要時,家長要帶孩子去醫院做好身體檢查或看心理醫生,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孩子是家的傳承,是家的希望,是家的未來,父母養其身,育其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保護自己、預防傷害、處理危機的能力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爸爸媽媽們,相信自己,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引領孩子走上一條與“惡魔”的平行之路!加油!

祝天下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Criminal Behavior: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Eeleventh Edition) Curt R Bartol Anne M.bartol 著

2.封面圖片來自日本插畫師日本畫師トマ鬥toma-to- 插圖來自插畫師:観察記録 twi:hasenjanai 版權歸原來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