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北京生活必需品供應平穩

疫情期間北京生活必需品供應平穩

4月22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舉行第八十九場新聞發佈會。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飛

疫情期間北京生活必需品供應平穩

4月19日,現場手語翻譯冷新雪佩戴透明口罩。

北京糧油、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沒有出現缺斷貨情況;大興區為發熱學生設置綠色通道

北京市昨日下午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北京已經連續六天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實現“雙零”增長。此外,疫情期間,北京糧油、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平穩、市場秩序良好,沒有出現缺斷貨情況。面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市商務局將指導督促市場,確保節日期間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平穩。

新京報訊 北京市昨日下午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據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王洪存介紹,疫情期間,北京糧油、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平穩、市場秩序良好,沒有出現缺斷貨情況。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稱,北京已經連續六天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實現“雙零”增長。

疫情期間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充足

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王洪存介紹了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保障工作。他說,疫情期間,北京糧油、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平穩、市場秩序良好,沒有出現缺斷貨情況,“特別是百姓日常關心的蔬菜、豬肉等供應一直充足。”

據監測,目前北京蔬菜、豬肉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充足、供應穩定。近一週,新發地蔬菜日均上市量為1898.9萬公斤、加權平均批發價2.37元/公斤,周環比基本持平。

52家社區菜市場26種蔬菜平均零售價6.51元/公斤,周環比下降2%;7家新模式蔬菜直營直供菜店和蔬菜直通車26種蔬菜平均零售價5.34元/公斤,周環比下降1.3%。

7家主要批發市場白條豬日均交易量4028頭,周環比增加1.54%。超市豬肉零售價64.58元/公斤,周環比下降0.8%;社區菜市場豬肉零售價59.01元/公斤,周環比下降0.6%。

增加糧食、豬肉等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

據王洪存介紹,在原有日常監測體系的基礎上,北京商務局向7家一級批發市場及22家重點連鎖超市、便利店和電商企業派駐駐場員,80個店長每日第一時間上報市場動態,每日各區商務局上報信息,一級二級市場每天報告情況。

同時制定補貨保障機制,建立了兩個“點對點”監測補貨機制,通過市區聯動、政企聯動,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不斷貨、不抬價,以及斷貨時及時進行補貨。

北京完善政府儲備制度,健全完善市區兩級政府儲備,根據實際完善豐富儲備品種,將儲備品種由15種增加到18種,疫情期間增加了糧食、豬肉、方便麵、凍雞肉、速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

“我們結合市場供需、人流及天氣變化,動態調整儲備數量、輪換儲備品種,提高了儲備應急保障效能。”他說。

針對疫情全球蔓延可能對北京生活必需品供應產生影響,下一步,北京商務局將調整生活必需品市場調控計劃,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保障應急預案,提高應急供應保障能力。

將督促市場、超市確保節日供應平穩

王洪存稱,節假日市場供應一直是商務部門關注重點,市商務局將指導督促市場、超市,確保節日期間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平穩。“五一”期間,市商務局將繼續利用生活必需品日常監測和兩個“點對點”監測機制,及時掌握市場供需情況,一旦發現斷貨,及時精準補貨。同時加強市場檢查,做好應急處理,特別對市民關心的豬肉、牛羊肉、雞蛋、方便麵、奶粉等加強檢查,確保儲備商品數量到位、質量合格。“將在市區兩級資源保障上做好相應準備,五一期間,市場供應應該沒問題,供應充足了,價格就會平穩。”

■ 關注

北京連續6天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稱,4月21日,北京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和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北京已經連續六天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實現“雙零”增長。全市有15個區已連續29天以上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大興區教委主任趙建國介紹了高三、初三開學準備及線上學科教學情況。目前,區級統籌為37所初、高中學校配備防護設施設備,首批熱成像智能體溫檢測設備已到位,可滿足學校開學使用,其餘依據學校實際按時到位。另外配備了13.5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4300個KN95醫用防護口罩等防護物資。區教委對校園內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做到全覆蓋。

大興區統籌醫務人員,每校2名以上校醫,確保專業醫護有力。同時,嚴格管控校門出入。為發熱學生設置綠色通道,就近設置臨時觀察點。

■ 追訪

手語翻譯自制透明口罩已經過五次改良

2月4日起,北京疫情防控發佈會現場開始配置手語翻譯。

每天下午4點,一位手語翻譯身著正裝、端坐在新聞發佈臺旁,手指上下翻飛,迅速將發佈內容用“手勢”表達出來。他們的翻譯呈現在發佈會視頻下方的方框中,幫助北京22.7萬名聾人瞭解疫情防控信息。

直播中,有的翻譯佩戴的透明口罩引起了不少關注。這款口罩的設計者正是手語翻譯團隊中的“領隊”——冷新雪。口罩的背後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對一些殘餘聽力較好的朋友,在健全人群中生活不懂手語的朋友、包括聽力下降的老年人,口型會非常好地輔助手語。”冷新雪本身在北京市殘聯教育就業部工作,為了將手語、口型、面部表情結合,輔助聽障人士理解,她特意製作了透明口罩,供翻譯團隊使用。這個貼心的細節也迎來了網友和聽障人士的“點贊”。

將N95口罩中間部分剪下來,替換成透明的食品級塑料飯盒材料,用小型封口器把塑料和口罩熔接在一起,裁剪部分貼上手機保護膜進行密封,內層噴上防止起霧的液體,用紙巾擦乾,最後用酒精消毒。第一版透明口罩就這樣製成了。

雖然不是要求必須佩戴,但這款自制透明口罩已經過五次改良,改善了透明材料面積小、不透氣等問題,可清晰看到手語翻譯的口型,幫助聽障人士全面迅速瞭解疫情發佈會內容。

新京報記者 張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