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富裕縣依託當地資源建立扶貧產業園葦簾編織讓三千農戶增收

從鎮裡回到村部,只見門口停著一輛電動三輪車,陽光一照,鋥亮。陳德忠正納悶,推門進辦公室,脫貧戶杜玉江、劉春華夫婦正在長椅上坐著。

“陳書記,日子好過了,俺家的低保就不要了。”杜玉江雙側股骨頭壞死,拄著手杖站起來。

“村裡正研究這個事。門口的三輪車是你的?”陳德忠接過話頭。他是黑龍江省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黨總支書記。

“對!去年編葦簾掙了一萬多塊錢,看病、生活開銷都能應付,新買了輛小車拉葦稈、送葦簾。”劉春華搶著說。

小小葦簾,編織出杜玉江一家的好光景。在富裕縣,受益的遠不止杜玉江一家。2018年以來,依託豐富的蘆葦資源,當地大力發展蘆葦編織產業,帶動3000餘農戶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0戶。

烏裕爾河發源於小興安嶺西麓,向西流入富裕縣境後便折而向南。下游滋養出扎龍、烏裕爾河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形成數百萬畝溼地沼澤,葦蕩密佈。

小河東村坐落於烏裕爾河畔。2017年,陳德忠從鎮上派到村裡任職。“村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8戶178人,大部分是病殘戶,缺勞動能力。雖說已經全部脫貧,但還需採取後續措施鞏固脫貧成果。”

縣裡早有打算,瞅上了小河東村2.2萬畝葦塘。陳德忠跟著縣、鎮領導三赴山東省考察,還採購回蘆葦編織機,免費發放給農戶。小河東村成為全縣兩個試點村之一。

“一開始技術不熟練,一天也就編十來片葦簾,來錢太慢。”劉春華說。

陳德忠一面請山東廠家上門指導,一面把大夥集中起來統一做工。“練了不到一週,我一天就能打30多片葦簾,村裡當場現金回購。”55歲的王玉芬乾重活吃力,編葦簾正合適。

“咔嗒,咔嗒……”沒多久,編織機清脆的響聲在小河東村此起彼伏。

試點進展順利,如何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2018年底,縣裡整合1500萬元扶貧資金,在小河東村建立蘆葦扶貧產業園,集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市場銷售於一體,打造全縣蘆葦產業發展龍頭。”縣扶貧辦主任徐陽說。

在產業園的原料加工車間,55歲的王勇抱起一捆葦稈放入去皮機。齒輪轉動,吐出一支支去掉外皮的淨稈,王勇再按照長度進行人工分揀。經過處理後的淨稈隨後裝車,被運送到全縣的各個村屯。

“我們因地制宜,沒有蘆葦資源的村屯由產業園提供原料,農戶賺取手工費;有蘆葦資源的村屯則自備原料編織葦簾,農戶賺取手工費和原料費。”產業園負責人關海巖說,“經質檢合格的葦簾由園區集中回購,統一對外銷售。”

一臺編織機擺在屋子正中,紹文鄉團結村村民賀福林不緊不慢編織著葦簾。炕頭上,妻子徐玉紅忙著將百十片成品葦簾打包成捆,準備第二天一早送往產業園結算。

3年前因患病,賀福林走路不便。“兩個孩子都在讀書,他看我忙裡忙外心裡不是滋味。去年村裡送來一臺編織機,他坐在家裡幹活就能掙錢,心裡敞亮了不少。”徐玉紅停下活計瞥了一眼丈夫,賀福林不搭話,低頭憨厚一笑。

團結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為51戶編織戶提供機械維護、原料運送、技術指導等服務,還投入9.5萬元購置了一輛廂式小貨車,專門跑產業園運送原料和成品。“村幹部兼職當司機,編織戶跟著押車、裝卸貨,大夥一起動手,幹群關係更好了。”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孫長君說。

“如今,在產業園帶動下,蘆葦編織產業已經拓展到全縣56個村,去年產值2000多萬元,帶動3000餘農戶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0戶。”徐陽說。

2019年,富裕縣生產葦簾近400萬片,絕大多數出口海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富裕縣的葦簾產業帶來一些影響。

“我們不再等待客商上門收,而是主動走出去,與天津兩家外貿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確定全年收購價格,避免行情波動。”龍安橋鎮黨委書記鄭繼新說,克服疫情影響,產業園仍然敞開口子收購,保障編織戶利益。

一手穩外貿,一手拓展國內市場。產業園葦簾展示大廳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葦簾樣品,一臺智能噴繪機正在工作。不到半個鐘頭,丹頂鶴翩翩起舞的畫面在葦簾上鮮活呈現。

“我們針對國內市場開發出噴繪葦簾,與周邊農家樂、旅遊景區合作,開發葦簾裝飾品和伴手禮。”關海巖說,去年以來,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已累計銷售噴繪葦簾兩萬餘片,收入160多萬元。

徜徉烏裕爾河畔,蘆葦蕩一派金黃色。依託原生態風光,小河東村還建起了溫泉度假景區,發展鄉村旅遊。陳德忠介紹,這幾年,小河東村連續獲得“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齊齊哈爾市“美麗鄉村示範村”等稱號。

變化遠不止這些。“村民以前農閒沒事做,現在一年四季有活幹,家家戶戶比著編簾賺錢,日子更加有奔頭。”孫長君說。(記者 郝迎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