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今天下午的門診第一個接待的是一對父母和自己的女兒,面對我的詢問,女兒什麼都不說,只是把頭埋在母親的懷裡,小聲呢喃。因為沒有辦法瞭解必要的病史,所以只能轉為由女孩的母親來描述女孩的病史。

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原來以為的女孩已經是26歲的成年人,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工作一直在家。昨天女孩的父母因為一些家裡的瑣事,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了起來,而且夫妻兩個人甚至還動了手,結果動手的兩人沒有任何的影響,反倒是26歲的女兒出現了極度的驚恐,和一些言語與行為上的異常。用母親的話說,女兒彷彿一下子變成了幾歲的孩子,嘴裡嘟囔著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臉上掛著恐懼,對父母的呼喚甚至無法給出回應,有時彷彿一下子平靜了下來,可下一刻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恢復了“常態”。昨天晚上甚至一整夜都沒怎麼睡覺,嚇的父母今天把她帶到了精神專科醫院求治。

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這是一種發作性精神疾病,一般出現在有明顯性格基礎的人,在一定的精神刺激或精神壓力影響下產生的,一般會有相對明顯的情感爆發表現,比如這名女孩突然變得像另一個人,甚至有時對父母的呼喚都無法給出回應。而且病情會呈現間歇發作的特點,有時候會恢復思維,有時候又變得像另一個人。在ICD-10國際診斷標準中的診斷名稱是“分離[轉換]性障礙”,在我國之前的診斷體系中被稱為“癔症”。

我一再詢問女孩的既往性格是否以自我為中心,是否爭強好勝,是否嬌生慣養,但都得到了父母二人否定的回答,可我在女孩的母親隻言片語中聽到26歲的女孩在傢什麼也不幹,都是母親在照顧,在我看來這也等同於嬌生慣養了。

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女孩的爸爸還神秘兮兮的問我“大夫,我姑娘是不是招著點什麼了?是不是應該看看這方面的”,我十分清楚他指的是“看外病”,是我們北方常見的一種迷信思想。由於工作的原因,也經常會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以科學的角度分析,“看外病”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暗示,不管你是不是,他要你以為你是,就夠了。可女孩的疾病特點中就有一條是“易受暗示”,這種來自迷信的強烈暗示只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我告誡女孩的父母,千萬不要帶她去從事迷信活動,很可能會加重女孩的病情。

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發病率在北方並不低,甚至有時候在一個家族內會出現多名兄弟姐妹共同發病的情況,但這並不能說明分離[轉換]性障礙是一種確切的遺傳疾病,其實在我看來,一個家族中多人發病的真正原因是相似的性格基礎而不是所謂的遺傳。

相比於其它精神障礙疾病,分離[轉換]性障礙的治療效果要更顯著一些,而且在接受系統治療後往往會在一段不長的時間內消失所有精神症狀,完全恢復社會功能。但既往有過發作的患者,在今後的生活中如果再次置身於自己難於處理的精神壓力或精神刺激之下,是有可能再次發作的。所以我們稱它為發作性疾病。

女孩的父母希望住院治療,但由於疫情期間所有的入院患者都需要在單獨的緩衝病房隔離14天,所以醫院的床位是非常緊張的,只能收治嚴重精神障礙且符合精神衛生法第三十條的患者。對於女孩的治療,我建議她先回家在父母監護下小劑量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治療,如果晚上仍然無法入睡,可以增加鎮靜類藥物,保障女孩的休息。

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突然出現的精神失常表現的患者,千萬不要讓他們去看所謂的“外病”,一定要到正規的精神專科醫院就醫。我們的社會賴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們的科學,而不是迷信。多瞭解一些醫學知識,遠離封建迷信思想。

父母吵架,已經成年的女兒卻嚇成了“精神病”?


#健康科普排位賽##我要上頭條##齊精醫生說#@中國CDC精神衛生中心@頭條心理@健康中國@頭條健康@健康真相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