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秘术】为什么孔子去世后的地位却越来越高?

编者按:孔子在世的时候过得很不如意,虽说开始做了鲁国的大司寇,但是不久就丧失了领导的信任而辞官,后来周游列国却被认为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带着很多徒弟就是找不到长久的落脚点,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的小领导,离开这个世界以后却不断高升,这一切是为什么?

【权谋秘术】为什么孔子去世后的地位却越来越高?

【资治通鉴原文】六月,乙酉朔,帝如曲阜,谒孔子祠。既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帝曰:“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遂拜之。又拜孔子墓,命葺孔子祠,禁孔林樵采。访孔子、颜渊之后,以为曲阜令及主簿。丙戌,帝发兖州。

【翻译】六月,乙酉朔(初一),后周太祖前往曲阜,拜谒孔子祠。已献上供品,将行拜礼,左右侍臣说:“孔子是诸侯的大夫,不应当以天子的身分拜他。”太祖说:“孔子是百代帝王的老师,岂敢不恭敬啊!”子是行拜。又拜孔子墓,命令修缮孔子祠,禁止在孔林打柴采草。访求孔子、颜渊的后代,任命做曲阜县令以及主簿。丙戌(初二),后周太祖从兖州出发。

【解析】孔子和关羽,一个是文圣人,一个是武圣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死后不断加官进爵,那很多人就难以理解了,照理人死后,慢慢的在这个世界上惦记的人越来越少,最后连来过的痕迹都没有了,那他们为什么不仅被惦记,还不断加官进爵呢?

其实一切只是当权者的需要,孔子一直被用来作为团结读书人的不错的方法,尤其是在外族统治的时候,外来的政权要取得统治的合法权,必须拉拢汉族的知识分子,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自然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读书人的象征,统治者为了表达自己对读书人的关心和照顾,就大封赏作为读书人代表的孔子,这个操作其实非常权谋,因为封赏已经死去的人,大概不会有人反对,而且实际上也只是一个仪式的事情,并不用投入太多的物资资源,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其实就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太划算了,所以最后孔子被称为素王,也就是无冕之王,官方说法是“大成至圣先师”,就是地位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而且后来每个城市,就算是现在也必定有一个孔庙,也要作为文化的遗产保护下来,而且过不了多久,孔庙的功能会完全恢复起来。

【权谋秘术】为什么孔子去世后的地位却越来越高?

而对于关羽,关羽是忠义的招牌,而这个对于组织内部特别有用,因为一个集团最怕的是起内讧,以下犯上,就是不忠不义,而关羽因为他的传奇的经历,一直被白道黑道都打造成了忠义的象征,说到白道黑道,以前有人问过我,说白道黑道有什么区别么?其实从更高的层次来看,白道黑道其实是一样的,黑道做到足够大就是白道了,而白道小了,也就是变成黑道了,其实他们的内核都是一样的,就是权谋的那一套方法,而忠义就是一个组织或者集团的灵魂,不然灵魂散了,组织很快就回消亡。如果说关羽的忠义为了组织内部,那孔子代表的儒家就是对组织外部的稳定需要,所以一文一武这样的妙用,只有站在最高领导的层次才能琢磨的出来。

后周太祖郭威在用武力夺取皇帝之位后,准备拜见孔子庙,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那个时候在北方郭威这样的血统很大一部分是北方胡人的,而且这个时候各路人马的心态都很微妙,而郭威作为最高的领导知道,就算他不明白也会有旁边的人出主意,夺取江山靠武力,但是坐稳江山可是要靠文人,所谓文武之道不可偏废,这个就是所谓的“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所以后周太祖郭威专程前往曲阜,拜谒孔子祠,他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通过拜祭孔子一方面来安定文人的心,还有就是来收文人的心,然后通过尊崇孔子来奠定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性,这个也是一种变相的拉拢,接下来他还访求孔子、颜渊的后代,任命做曲阜县令以及主簿,其实这个是给天下一个示范,就是读儒家书的人,都可以到我的政权来做官,这点杀伤力很强,一下就可以笼络了大部分的读书人,后来清朝因为自己是外来政权,为了要巩固统治,所以他也一再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识封官,而且越封越大,因为后面政权封的肯定要比以前政权封的官要大才能体现当前政权对文人的重视,所以其实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被公孙弘改造成统治的工具后,也是后代政权用来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权谋秘术】为什么孔子去世后的地位却越来越高?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我们作为文人,要善于观察上头的风向变化,主动配合上层的意思,帮助宣传上层的理念,这样抓住机会被统治者利用,自己也就会施展自己的才干;而如果某位读者有机会成为一个组织的一把手,那本案例的价值就可以发挥的更大了,不管是孔孟还是岳飞关羽,其实都是一个道具,怎么利用好道具,当然也可以自创道具,不是说一定要用那几个,用这样的方法先安定组织内部,再想办法团结到组织外部的资源,这样你不成功才怪呢!


本文源自 “九五智囊” 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