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生意到24小時滿負荷生產,誰讓疫情下飛機餐成了網紅食品?

從沒生意到24小時滿負荷生產,誰讓疫情下飛機餐成了網紅食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必刪

  文 | 華商韜略 宇剛

  疫情,打亂了很多企業的節奏,同時又催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航空行業和餐飲行業,應該是今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兩大行業。航班從二月份大規模停運,到各省市之間逐步開放,乃至至今,國際航線依舊尚未恢復。餐飲行業不必多說,大家都看在眼裡。

  航食企業,橫跨航空和餐飲兩大重災區,更是如履薄冰。航班的大量縮減,直接導致銷量的下滑。航食由於其食品特殊性,想直接進入市場難度更大。

  “今年以來,航食企業的日子都很難,雖然近段時間國內航空市場明顯回暖,但部分旅客對機上用餐還有顧慮。更重要的是,全球航空運輸市場重啟充滿不確定性。”一位航食企業負責人坦言。

  生產線閒置、經營成本卻與日俱增,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原定供應捷藍航空(Jet Blue)等公司的機上零食,被放在廉價食品網絡零售平臺Imperfect Foods上,4萬份搶購一空。為企業緩解了一定的壓力。

  低價傾銷,可以緩解燃眉之急,但並不是長遠之計。

  4月8日,東航集團旗下的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申請並獲得了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管局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7月,泰國航空推出了“泰航目的地菜單”,通過外賣APP分別推出了日本、中國、法國、印度和阿拉伯五地美食的5款套餐,

  讓人拍手稱絕的,還要數河北邯鄲與邢臺的交界處,一家叫中奧食品的企業。

  中奧食品成立近40年,專注於航空餐的供應。上半年因疫情業務停擺,為了開展自救,中奧看準了京東自主的供應鏈渠道以及電商銷售平臺。

  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的雙主導權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尤為凸顯。

  根據需求隨時優化供應鏈,京東自有品牌成為聯結上游製造商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的紐帶。不僅可以通過數字化供應鏈為企業提供實時精準的信息反饋,同時壓縮中間渠道費用,為企業爭取了更多的利潤空間。

從沒生意到24小時滿負荷生產,誰讓疫情下飛機餐成了網紅食品?

  這兩大優勢,為急迫轉型的航食企業,帶來了多一分的生的希望。

  2020年8月前後,中奧食品與京東新創的自有品牌惠尋展開合作。中奧為惠尋代工,推出了惠尋品牌的紅糖小麻花。

  京東電商的力量迅速將中奧食品拉出了困境。僅一個月,紅糖小麻花的銷量就超過了8萬件。與京東的合作,讓中奧食品重燃了信心。惠尋產品在投放市場之後,反饋極好銷售可觀,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尋求與中奧食品的代工合作。連老字號稻香村也慕名而來,成為了中奧的客戶。

  雙11後,這款惠尋小麻花的銷量已經超過了20萬件,儼然新一代網紅食品。如今,中奧的生產線,已經從半停運狀態變成了24小時滿載運轉。

從沒生意到24小時滿負荷生產,誰讓疫情下飛機餐成了網紅食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必刪

  陰錯陽差,疫情的打擊讓中奧食品背水一戰,反而合作京東為自己開發了一條全新的賽道。

  據悉,京東雙11全球熱愛季創近年來最高增速,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715億元。想必,在京東造牌的加持下,無論是合作企業還是平臺的發展增速,均計日可期。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