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萬里耀天山——新時代全國氣象部門援疆工作綜述

十年援疆薪火相傳,大愛無言桃李成蹊。

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全國氣象部門迅速掀起援疆工作高潮。十年間,《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推進新疆氣象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全國氣象部門對口支援新疆氣象工作的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後印發,提出對口援疆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及主要任務。19個對口援疆省市氣象部門盡心竭力,全心全意“澆灌”這片沃土。

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在中國氣象局黨組的統籌部署和積極支持下,19個對口援疆省市氣象部門98名援疆幹部傾力協助,新疆各族氣象幹部職工共同努力,“三山兩盆”的發展日新月異,防災減災成果喜人。十年來,全國氣象精英匯聚於此,用青春和智慧書寫新時代援疆建疆、興疆穩疆的嶄新篇章。

 業務科技援疆 從“快走”變“快跑”

11月2日,國家氣象中心援疆幹部曾曉青早早來到自治區氣象臺辦公室,這是他第二次援疆。去年他牽頭搭建的新疆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進入應用階段,自治區氣象臺有了完備的數值模式資料集。這次,他援疆的重點就是將這一平臺推向智能化和自動化。

業務科技援疆是氣象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新疆能否如期實現氣象現代化。新疆地域廣闊,精細化預報一直是制約事業發展的短板,在一批批援疆幹部的接力下,睿圖-中亞模式實現中亞地區9公里、新疆區域3公里的分辨率精度,城鎮晴雨、高溫、低溫預報準確率分別較上一個4年提升2.1%、2.4%、4.6%,其中晴雨預報準確率、低溫預報技巧穩居全國前10名。

十年間,先後有67名業務骨幹不遠萬里奔赴條件艱苦的新疆基層臺站工作——北京市氣象局援疆幹部孟春雷編寫大氣穩定度運算程序,使和田地區氣象局預報員的業務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全面鍛鍊和提升;福建省氣象局援疆幹部羅保華申報的“昌吉州洪水分類預報系統研究”等3個科技項目成功立項,改變了昌吉回族自治州氣象局長時間鮮有課題在地方立項的情況;吉林省氣象局援疆幹部王興賀推動出臺《阿勒泰地區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以及為農服務等系列文件,為氣象工作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近五年來,在自治區氣象局和援疆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多模式變權集成預報系統”“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技術研究”“災害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系統(SWAN)”等成果實現本地化,成為保障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器”,有力提升了新疆防災減災能力,全疆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從2015年的8.5‰下降至2018年的3.4‰。同時,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顯著提高,2017年和2018年均居全國第二。

僅2015年至2019年間,業務科技援疆涉及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技術支持與裝備保障、氣象科技應用與研發、民生保障與氣象文化建設等5個方面共40項任務,惠及全疆15個市(州)氣象局和9個直屬單位,進一步提升新疆氣象業務科技實力。在各援疆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區氣象局完成業務科技項目90個,創歷史新高。

 幹部人才援疆 從“授魚”到“授漁”

幹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關鍵。十年間,援疆幹部與新疆各族氣象職工攜手並進,攻克一道道科研難題,讓一個個援疆項目落地生根,為新疆氣象事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強勁動力。

阿克蘇是著名的“瓜果之鄉”和國家重要優質棉種植基地。然而,阿克蘇地區氣象局的最大難點“翻山大風”對作物影響極大,成為當地天氣預報“痛點”。

杭州市氣象局獲悉後,儘快落實援建並聯合浙江大學開發阿克蘇數值預報模式平臺。

這套集合了歐洲中心、GRAPES等預報模式的軟件系統,極大提高了阿克蘇地區預報員工作效率和數值預報模式的應用水平。“隨著數值預報系統改進,‘翻山大風’的預報準確率達到80%。”阿克蘇地區氣象局副局長羅繼說。

在新疆這片沃土上,援疆幹部立足自身優勢,充分融入新疆氣象事業發展大潮中。新疆氣象部門也充分信任援疆幹部,將其當作自己的幹部來使用和管理,前後安排張先良、餘耀興、楊國星等三名援疆幹部連續6年任主要崗位領導,更積極帶動30多名援疆幹部負責項目科研、預報服務等工作。自治區氣象局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從食住行等方面給予援疆幹部關心支持,努力營造寬鬆的工作環境和便利的生活環境,有效激發援疆幹部內在潛力,也使其在幹事創業中歷練心智、提高能力、增強信心。

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始以來,自治區氣象局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著力提升幹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新疆與內地氣象幹部互動交流,增進了各族幹部職工思想上的共鳴、文化上的認同、感情上的交融。近五年來,先後邀請省市專家共629人次到新疆授課,有近800名氣象幹部到對口援疆省市學習交流、掛職鍛鍊。

項目資金援疆 從“援疆”到“潤疆”

10月14日,自治區提升綜合減災能力現場會在哈密市氣象局召開。會上,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對自治區氣象現代化和氣象文化建設給予高度肯定。

而哈密市氣象事業之所以有今天喜人的發展成果,離不開河南省氣象局的大力支持——缺少人才就派遣援疆幹部,沒有資金就幫助爭取項目。十年來,哈密市各基層氣象局無論是單位院落文化建設、職工宿舍,還是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等都一應俱全,有力創造拴心留人、幹事創業的好環境。近年來,哈密市氣象局的軟硬件實力不斷提升,業務質量、文化宣傳、氣象服務一年比一年強。

自治區氣象局與全國同步實現現代化建設的背後,離不開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各援疆省市氣象部門在完成額定援疆資金的‘規定動作’以外,還有額外支持的‘自選動作’,佔比30%以上,而這部分資金全部用於自治區氣象現代化和基層臺站軟硬件建設。”自治區氣象局計財處調研員王建華說。

據初步統計,從2015至2019年,自治區氣象局共收到援助資金15156.39萬元,計劃外5156.39萬元。為了妥善使用對口支援資金,讓援疆資金髮揮最大效益,自治區氣象局制定了對口支援經費管理辦法(試行),針對性解決事關幹部職工切身利益和基層臺站建設的問題。

資金援疆也帶動了“文化潤疆”,塔什庫爾幹縣,由深圳市氣象局援助的天文望遠鏡,可觀看日食和星空,成為全疆中小學最受歡迎的室外“課堂”;成功申報阿勒泰雪都,開展伊犁州彩虹預報、哈密星空觀測等,打造新疆氣象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名片;在全疆建成一定規模的氣象科普基地;協助新疆農業氣象臺搭建“興農愛購”App,助力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

援疆項目也極大造福了新疆各族群眾。強對流天氣預警信息可提前44分鐘發出;新疆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形成,可生成任意位置的站點預報,短期天氣預報已精細到鄉鎮(由96個站擴大到841個城(鄉)鎮),並擴展到中亞重點城市。同時,《新疆大風暴雨暴雪災害防禦辦法》發佈實施,《新疆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條例》《西北區域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項目》順利實施,“新疆綠洲可持續發展人工增水及防雹保障工程”全面啟動……在全國氣象部門的無私援助下,全區氣象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氣象現代化綜合水平位居西部地區前列,連續5年目標考核優秀。

自治區氣象局黨組書記趙明表示,十年來,在中國氣象局黨組的領導下,中國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兄弟省市氣象局舉全局之力,用心援疆、真情援疆、精準援疆,全方位支持新疆氣象事業發展。全區各族氣象工作者將牢記職責使命,接續奮鬥,為推動自治區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