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1宋國宗邑立薄地


商湯革命推翻夏桀建立了商朝,北亳是其伐夏出發地。到了周朝,北亳是宋國的重要城邑。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縣誌·古蹟》載:“亳城:在(歸德)府西北,故湯都也,春秋時宋邑。”至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彭越於梁,都定陶,北亳屬梁國蒙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因梁平王王后任氏犯死罪,乃削梁國八城。於梁國蒙縣西北北亳舊墟置薄縣,與成武、單父等劃入濟陰郡。漢成帝時,薄縣改屬山陽郡。東漢章帝時,改屬梁國。魏晉時期,廢薄縣入蒙縣。

在古時,薄與亳通,屬一地二名,所以蒙地之薄又稱蒙亳。《漢書·地理志》山陽郡薄縣條下:“薄,侯國”。《後漢書·郡國志》梁國薄縣條下“薄,故屬山陽,湯所都”。薄為何義?王逸注《楚辭》稱:“草木交錯曰薄。”薄縣故城(即北亳城)在蒙縣西北四十多里,位於蒙澤之北、濟水之南,固多水,草木交錯,故名其地為薄。就在這個曾為殷商部族舊都的薄地,在周朝宋國時曾上演一幕幕爭鬥風雲。


薄為宋國宗邑 桓魋置換遭拒


玄鳥生商,商丘一帶是商部族最早的重要活動地。諸多先商公在此棲息生存,商湯以北亳(今曹縣李莊一帶)為出發點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後定都南亳(今睢陽區塢牆、高辛一帶)。商湯在未建立商朝之前,尚為夏之諸侯時,已在商國都城北亳建立了亳社,設宗廟祭祀商先祖帝嚳、始祖契、先公王亥等。商湯作為商朝的開國之君,死後也葬於北亳的東北郊。商王武丁等曾來此修葺湯王陵廟,並多次祭祀商湯及先祖, “陟彼景山,寢成孔安”(《商頌》)。可見,北亳對於商部族之重要。

周滅商後,將殷商後裔微子封於商丘建立宋國。周成王將微子封於商丘,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奉亳地先祖之祀(《史記·宋微子世家》)。到了宋景公時期,竟因為宋國的宗廟之地而發生了國君差點被害的事情。桓魋(向魋)當時是宋景公的男寵,又身為宋國司馬專權一時,其封邑為鞍(鞌邑,在今山東曹縣東,秦末為安陽邑)。在宋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81年),桓魋以功向景公提出要以鞍邑置換薄邑(即北亳)之事。宋景公說:“不可,薄,宗邑也。”(《左傳·哀公十四年》)即是說,這是不行的,因為薄邑是宋國祖廟所在的地方,怎麼可以換給你當封邑呢!謙德的宋景公對桓魋的無理要求沒在意,而是又增加七個鄉邑劃給了鞍邑。桓魋沒有達到目的,接受賞賜後卻憤憤不平,準備加害景公。景公識破桓魋陰謀,命人討伐他,桓魋逃亡曹國、衛國。

從桓魋欲佔宋國宗廟所在薄邑,就可看出他的驕姿狂妄。在此之前,他還曾欲加害孔子。當時孔子周遊列國到了宋國,在文雅臺(今商丘古城東南)的檀樹下傳禮講學。一向反對孔子政治主張的桓魋砍倒檀樹,拔出樹根,結果孔子被趕出宋國。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論語》)另外,成語“殃及池魚”也是源於桓魋。桓魋被景公追殺後,作為望族的桓氏紛紛逃出宋國,桓族自此敗落。


襄公圖霸遭拘 楚於薄地釋之


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在宋國薄邑有諸侯會盟,目的竟是魯僖公調停楚成王釋放宋襄公。《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載:“楚執宋公以伐宋,冬,會於薄以釋之。”對於宋國來說,這是極大的屈辱。

宋襄公被楚國拘留,源於他的圖霸事業。作為宋桓公之子、宋國的第20任國君,宋襄公以“仁義”聞名,曾主動將國君之位讓給庶兄目夷,目夷堅決推辭,因此有“讓國之美”。後以平定齊國之亂聲名鵲起。在齊桓公去世之後,雄心勃勃的宋襄公想效仿齊桓公,會合諸侯,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此時為相的目夷勸諫他說:“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是禍患。”襄公不聽。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舉行鹿上之盟,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之後,又自作主張與諸侯會盟於盂地(今睢縣西北),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