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霸權”關鍵人物辭職,因調理崗位與量子項目長期負責人有分歧?

與非網 4 月 21 日訊,據悉,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Google quantum A.I. Lab)關鍵人物 John Martinis 辭職。

Martinis 表示,在幾個月前,該團隊首次驗證其量子優越性實驗後不久,他就被從領導職位調任為顧問職位。馬蒂尼斯對 WIRED 表示,這一變化導致了他與谷歌量子項目的長期負責人 Hartmut Neven 的分歧。

據悉,是因為因對崗位轉移感到不滿,已於本月初離職。

谷歌“量子霸權”關鍵人物辭職,因調理崗位與量子項目長期負責人有分歧?

2006 年,當時作為谷歌科學家 Hartmut Neven 開始探索新的方向,即用量子計算來加速機器學習的過程,谷歌的量子 AI 團隊就此建立。谷歌量子計算項目是納文在 2006 年創立的。他是谷歌圖像搜索技術的先驅,最初專注於量子計算軟件。

最初谷歌的量子計算團隊規模較小,主要利用加拿大初創公司 D-Wave Systems 開發的量子硬件,並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合作。

2014 年,Martinis 受邀加入谷歌團隊,成為谷歌的量子計算硬件首席科學家,負責領導量子計算機的硬件及芯片研究,開始構建量子計算機。

量子比特與傳統計算機的比特類似,但除了表示 1 和 0 之外,它們還可以利用量子力學效應來獲得第三種狀態,即所謂的疊加態,類似於 1 和 0 這兩種狀態的組合。

量子比特的疊加態可以解決諸如原子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等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傳統的計算機硬件更為有效。谷歌量子霸權實驗使用了 53 個量子位比特,用幾分鐘時間解決出一個精心挑選的數學問題,而公司稱超級計算機解決這個問題需要 1 萬年的時間。但這並沒有實際的應用。

Martinis 離開谷歌之時,該公司及其從事量子計算的競爭對手都面臨著有關這項技術發展道路的關鍵問題。亞馬遜、IBM 和微軟以及谷歌都向戴姆勒和摩根大通等公司提供了自家的原型技術,以便進行試驗。但這些處理器的規模還不夠大,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不清楚擴展的速度有多快。

去年秋天,當被問及所負責的量子計算硬件團隊是否能看到讓這項技術實現的途徑時,Martinis 很樂觀。“我覺得我們知道如何把量子比特放大到數百甚至數千,”他當時說。但現在,谷歌必須在沒有 Martinis 的情況下完成這一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