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为何精确卡准了“新基建”?

王如晨/文

联想集团为何精确卡准了“新基建”?

摘要

◎3S战略精准卡位“新基建”;

◎“智慧基建”的逻辑;

◎“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的深意;

◎结语:“贸工技”与“技工贸”余味。


35年来,尽管曾经备受争议,穿越诸多周期的联想集团,始终未失一种奇妙的特质。

那就是,每当外部大势、行业面、政策面出现重大变化一刻,这家公司身上,总能焕发出一种强大的要素协同能力与青春气质,重新站在行业前沿。一切仿佛储备许久,水到渠成。

这是前几天联想集团FY2020/2021誓师大会给我留下的一重感受。事实上,也是2018年雁栖湖大会以来持续累积的印象。

这感受,就在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出的最新指引里:蓄势待发的“新基建”,与3S战略完全契合,联想将积极成为“智慧基建”核心提供商。为此,公司将加速转型,面对全球客户最新需求,未来10年,会以“服务与解决方案”为导向推动战略深化落地。

显然,这里有三重主要逻辑有待分析:

一、“新基建”与3S战略的契合度及愿景价值;

二、“智慧基建核心提供商”定位基础与能力储备;

三、为什么此刻定义出“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

在夸克看来,这三重逻辑,隐藏着联想集团35年来的要素协同力、战略定位、商业模式、发展节奏、增长战略,当然也有持续修补中的短板以及面向资本市场的新故事。

我们认为,尽管疫情加重了外部不确定性,联想集团亦负重多多,但它已重新站在行业前沿。一个拥有战略定力与方向感的联想,当与它强大的落地特质结合,会持续激发创新原力。

就从上述三重逻辑展开分析。

3S战略与“新基建”精准契合

疫情期公布的“新基建”,很多人认为只是短期刺激政策。对标2008年4万亿投向后,许小年等人冷嘲热讽,甚至说是“伪概念”。

事实上,当局2018年以来开始密集谈“新型基础设施”。2019年对大数据中心、5G、AI、工业互联网等要素的强调,愈发明确。此刻“新基建”表述还包括城铁、新能源、特高压等。

而今日(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度明确“新基建”范围,强调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显然,“信息基础设施”对应着数智化要素,“融合基础设施”侧重“线上线下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则是着眼未来的部分。

联想3S战略2019年初确立,包括智能基础架构、智能物联网、行业智能。不过杨元庆2016年就开始做出顶层设计了。到2018年雁栖湖,面对智能化变革机遇,他分析了联想AI三要素优势:算力、算法、数据。同时亦强调数智化要素协同,包括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端到端的服务体系等。2019年雁栖湖大会,结合联想全要素、业务架构,他阐释了“端-边-云-网-智”,加速推进3S战略落地进程。

可以这么说,3S战略精准地吻合了“新基建”内涵与指引,一些描述几乎量身定做。

这里不可能有什么神秘。应该与联想集团35年来的生态演进、能力沉淀、商业实践有关。

但我们更关心这家公司对当局政策指引做出的响应。

“智慧基建”的逻辑

“新基建”公布没几天,杨元庆就在央媒公开表示,联想3S战略与相关布局,与“新基建”对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AI等方面的强调,完全契合,公司将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全面升级到“智慧基建”。

“联想志在成为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与赋能者,”他说,“智慧基建”定位下,“联想要做好‘智慧基建’的核心提供商。”

若你对比国家发改委今日确定的“新基建”范畴,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你应该能体会到,杨元庆先一步做出的响应,也即“智慧基建核心提供商”角色,明显对应这三个方面。

简单概括一下能力要素,会清晰一些。比如,联想2015年启动5G技术预研,目前已申请的5G标准必要专利超600件,并率先发布5G手机与PC;此外组建了云网融合事业部,专注于O-RAN、NFV、边缘云等技术和应用。过去一年,杨元庆多次强调,5G不止手机,于整个行业智能会有更大的驱动力。

再如云计算数据中心,更是联想优势。联想于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都有布局,全球前几大云计算公司幕后都有它身影。超算更不用说,已占全球500台超算机1/3以上。而基于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30多年来诸多重大工程、各行业解决方案,它正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快速输出。一年来,财报中,联想软件与服务增速迅猛。疫情期,它在雷神山与火神山IT项目、全国多个城市的支撑、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表现出色。

这里无法做太多罗列。我想说,联想既有底层完整的AI要素、多管理的智能物联网,垂直一体的完整的价值链服务。这使得它不但具有超级整合与协同的能力,更有端到端的数智化服务优势。

加上35年来一直富有口碑、非常擅长的工程化能力,联想集团之于“新基建”,就是一种“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势。

几天前,杨元庆有过如此表达:“以大量的要素投入为基础的增长变得不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正向体现要素使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倾斜。”

这与他2019年“两会”前提出的“效率红利”异曲同工。它们传递了联想集团完整的要素优势与数智化协同优势。

你能看出,即便当局未在此刻提出“新基建”,杨元庆的上述表达,已提前对“新基建”的理念之“新”做了定义:它不仅包括独立形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能力,更是包括对于各种经传统基础设施的智慧赋能。

杨元庆此刻将联想定位于“智慧基建核心提供商”,传递的用意,就不言而喻。联想已经提前做好了战略准备。而此刻则是对3S战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领导者与赋能者、全要素生产率、效率红利的集中概括。

这一角色,已进一步让3S战略的落地变得明晰,也更自信。联想集团展现出了出色的顶层设计、议题设置及趋势定义能力。

我一直在尝试捕捉这种能力的由来。不过,这里暂时略过,先看看第三个问题。

“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的深意

为什么杨元庆此刻强调,未来10年,要将“服务与解决方案”打造成联想新的核心竞争力?

先看他自己的解释:如果服务做不好,联想集团3S战略将很难落地。提高到战略执行层面,口风非常紧迫。

若结合服务业务内涵,我们认为,这既是行业趋势与大国国家战略动向,更是联想集团战略落地、生态演进以及强烈的增长诉求。此外,它应该也跟联想集团市值管理动向深有关联。

杨元庆强调,“服务”包括三个层次,除了设备服务、围绕现有硬件产品的软件附加服务外,联想正不断拓展运维服务和设备即服务业务(DaaS),进而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后者包括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联想智能解决方案。

这显然是一种“全生命周期”与“全域”的服务。

联想集团为何精确卡准了“新基建”?

这不仅涉及整个全链路,还包括全场景、全业务、全渠道。前者很容易理解。2019年雁栖湖大会上,杨元庆说,联想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角色,若用建筑业形容,就是既提供建筑材料、预制板,还做“咨询师”、“设计师”,负责“施工”及后期运维。这是全链路、全生命周期;后者则进入客户的流程与经营面,事关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基于数据智能生成行业解决方案。其中开放的部分采用系统集成,独立部分当然主要由联想负责。

这种服务,于联想来说,几乎都与硬件有关,但远非硬件所能概括,它也远远超出了DaaS的范畴。

如果向外对标,我们认为,此刻的联想集团,兼容着以下几类公司的面孔:

1、IBM(含普华永道):基础架构、管理咨询及设计服务

2、富士康:制造力、工业互联网及供应链能力;

3、阿里云智能:智能化、Laas、PaaS服务、工程化能力;

4、华为:完整的ICT,端、边、云、网;

5、戴尔:终端、咨询、软件服务能力;

6、神州数码:广泛的系统集成能力;

7、小米:多样性、投资业务与生态链。

联想集团为何精确卡准了“新基建”?

不要误解。不是说联想是这几家公司的能力总和。而是说拥有它们身上一些典型要素。尽管每家都有联想不及的一面,但联想胜在要素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组合。就像一棵树,很多能力是长在联想集团肌体中的。

这就促成了联想集团的一站式服务的特征。而且,它的能力,既可以所有要素的重大工程体现,也可以以零售的的形式体现。

之前,雷神山、火神山医IT项目中,联想就展示出一种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服务,如果是平常时刻,似乎都可通过系统集成完成。但若考量到疫情危机,考量到端到端的一站式能力、实践经验、工程化服务、信任体系、时限、地域,我们认为,只有联想集团能够承担。

这一套能力,经过多年沉淀,其实就是近来习惯说的一种“数字化操作系统”,也是联想集团一整套方法论。

那么,既然如此,杨元庆为何在誓师大会上强调“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呢?

那是因为,这里面有它必须强化的思维、能力,一部分甚至也是短板。

联想不缺要素条件。杨元庆说,联想有许多“珍珠”,但必须将它们串起来,而串起来的能力,就在于“行业智能”。这部分,联想需要强化的是,如何围绕客户需求、围绕具体行业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全要素协同,并通过数据智能帮助客户提质、降本、增效。

联想服务、终端、数据中心覆盖了几乎所有行业,但除了一些优势领域,许多行业,它的智能化服务也不过刚开始。联想之前表示,公司需要持续强化软件能力。

而此次,杨元庆本人亦坦陈,接下来,联想需要围绕核心业务加强自研。

没有这部分,联想软件与服务的增长是会受到掣肘。着眼服务与解决方案,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非“以产品为中心”的行动。

当然也不止软件。事实上我们也看到联想在硬件领域的精耕。除了端、边两环节尤其是边缘服务器之类,核心部件也有动作。比如联想主板新品就备受关注。它其实是平台级产品,不但对上游伙伴有整合力,富有效率,对5G时代的物联网产业链,更有塑造作用。

软件与解决方案重要,“服务”概念更广。联想集团着眼的其实是整体协同,这个全要素的公司,一旦与诸多行业建立血脉相融的关系,它会有极为出色的全要素生产率。

誓师大会上强调未来10年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的价值,确实带有紧迫性。

当然,服务与解决方案驱动增长,想一下落地也不容易。它事关太多部分。比如:

1、会对联想2B的营销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尤其那种具有较深行业背景的数字化人才。过去一段,阿里云智能、蚂蚁、京东、美团都挖了不少行业好手。联想也有类似动作。

2、会对联想组织架构与中台服务提出挑战。

这问题我们每次都会提出来。一个全要素的公司,如果没有敏捷、积木的形态,没有结构化能力以及匹配的组织架构,将很难有效率,真正的服务导向也很难实现。

2019年,联想围绕3S战略落地设立新业务,落实组织升级,颇受关注。它驱动了增长。但截至目前,中台并不清晰。我们坚信,未来它会在数据、技术、业务三大维度升级。

至于未来是否会沉淀出一个相对集中的2B基座,我们会持续观察。

3、事关联想未来商业模式。

刚才说了,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导向。

结合1、2看,如此,在联想平台上,它的各种要素、各个业务单元,从材料到设计到施工,都不过是联想整个平台上的前端业务形态,都是围绕客户需求可以随时调动的模块与接口,结合外部伙伴的能力,共同完任务。

如此,联想其实也是一个LaaS、PaaS交融的平台。它并不适合过度渗入SaaS化服务,因为,它拥有诸多硬件终端,会跟伙伴争利。

这个过程里,也会考验联想的格局与心胸。核心行业,是基于联想“数字化操作系统”的集成与协同,它是主动一方。但许多行业,联想并不具有太多优势,应该强调“被集成”。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在阿里云智能过去一段变化里看到了这一幕。去年3月,它甚至与神州数码们建立了合作。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事。而联想与神州数码两兄弟,一些行业有竞争,但更多领域,合作空间很大。这很考验联想未来的商业策略,跟过去普通的销售合作不一样了。

4、联想的平台化战略与交付能力。

我们不担心联想的产品。但联想似乎缺乏面向更广伙伴尤其未来B端开发者的开放平台,而现有的平台产品,也缺乏更接地气、更近市场、更易理解的平台品牌。

这一点,BAT、华为要比联想更好一些。我们看到阿里云智能围绕它的底层要素,推出了各种大脑。虽然与联想不同,但这类其实有利于2B品牌的塑造,也有利于营销。

它更是有利于交付。因为,一旦品牌效应出来,无形中会对所有单元形成整合与协同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统一性。

过去两年,夸克君看到过多家本地所谓巨头,其中包括联想一家竞对,因为交付能力不足,不但丢单,甚至留下烂摊子。这背后有它内部协同不力的问题。联想交付与工程化能力很强,但这一时刻,它仍需要强化。

我们看到,联想集团CMO乔健演讲里明确强调了ONE TEAM概念。这与之前阿里ONE商业大会强调的“一个系统”有相近的一面。这应该是从更高维度建立统一性的动向。

综上,可以这么说,联想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不止于具体业务问题,更是整个公司升级与变革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维度上,再重新看杨元庆上面的话,就是说服务导向事关3S战略落地成效,就能体会到更深。服务导向,标志着3S战略已找到落地抓手,2020年及以后,将加速推荐战略走向深化。

这一系列举动,落在实操层面,符合联想集团增长要求,并有利于它的市值管理。

过去一段,它的软件与服务业务增幅大,有基数小的原因,随着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奏效,它的增长会更具规模效应,更具复制效率。

同时,杨元庆强调服务与解决方案,会让资本市场更加清晰地看到联想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截至目前,这块业务整体占比虽然还不到10%,但决策层此刻确立为未来10年发展的导向,事实上已经发出了一种关键的信号。

在这个意义上,从3S战略、全要素生产率、效率红利到“新基站”、“智慧基建”,再到服务与解决方案导向,就能看到,联想集团的系列举动,确实是生态演进、行业趋势与大国国家战略融合的动向。

刚才说,我一直在尝试捕捉这种能力的由来。最后补一段,也算结语。

结语:“贸工技”与“技工贸”的余味

公众过去有个思维定式,好像只要提“贸工技”与“技工贸”,就能矮化联想。2019年我说,它反映了一个公司的发展阶段与生存智慧。演进到数字化时代,贸、工、技已经不是路线先后问题,而是三种要素能力,缺一不可。

一个只有技术而没有“贸”、“工”能力的公司,最后会是施乐们的结局。马云说,技术强是好,但未来的公司,比的是看谁更会利用技术。所谓“贸”,体现的是面向全球的整合能力;所谓“工”,既是工业,也是工程,更是精细化的运营。它反映的是系统化能力。而“技”不是单一技术,而是技术的组合,超级协同的力量。

联想技术之路早已自觉。但联想从来不会神化技术,搞成膜拜。路线话题里,有它围绕客户、用户需求建构服务的视野。放在今日杨元庆强调的服务范畴,并不过时。因为今日联想的存在,也是为解决各种行业与社会问题而生。在我们看来,这才是服务的本质。

要意识到联想是一家35年之久的公司。它穿越过多轮产业周期,它生成的能力,有单一维度,但更多体现了整体协同的能征。

这与它的源头出身的企业属性有关,它背负着太多产业报国的责任,即便早已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它的家国情怀依然很重。某些时候外界认为是死板,但恰恰这种气质,促成了联想不同于其他商业组织的能力与视野。

联想集团为何精确卡准了“新基建”?

每逢变局时刻,联想总能焕发出强大的要素协同能力与青春气质,重新站在行业前沿,仿佛卡位神准,储备许久,水到渠成。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它只是不失情怀与责任,并一直坚韧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