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浙贝母和川贝母因品名相似,经常被人混淆,以为只是产地不一样,其实,《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确实没有区分。

明《本草汇言》载贝母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有了浙贝母之名。现在,浙贝母和川贝母已经完全区分开来了,下面就仔细介绍这两种中药在产地、来源及家族成员、鉴别特征、价格、用法用量、功效方面的区别。

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第一,浙贝母和川贝母产地不一致

浙贝母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

川贝母主产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第二,家族来源及采挖季节不同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 ,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锻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根须,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第三,鉴别特征不一致

浙贝母扁球状,较大,顶端稍平,外层鳞叶2瓣,一大,一稍小,肥厚,鳞叶上缘较钝。饮片分大贝、珠贝、浙贝片。

  • 大贝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 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珠贝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 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 浙贝片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 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川贝母有“松贝”、“青贝”、“炉贝”“栽培品”

  • 松贝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 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青贝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 炉贝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 栽培品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第四,价格相差较大

浙贝母每公斤约400元。

川贝母每公斤约5900元。

当然,因饮片等级、来源不同

,价格也会有差异,且价格也随市场调节变动。

第五,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浙贝母用法为煎服5〜10g

川贝母可以煎服3〜10g,也可以研末冲服,一次1〜2g

浙贝母、川贝母均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均不宜用。

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第六,两者功效有差别

​浙贝母性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川贝母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但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川贝母、浙贝母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浙贝母和川贝母只是产地不一致吗?

总的来说,浙贝母和川贝母是不同的两种中药,既不能想着川贝母贵些就好些,也不能为了节约经费就选浙贝母,我们要根据病情辨别使用!

青叶资讯特约作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药剂科 陈玲珑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关注@青叶资讯,听医学专业人士为科普发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