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眾所周知,《詩經》不僅僅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元典。《詩經》作為西周的一部百科全書,起到了教化萬民的作用,即所謂的“詩教”。《詩經》中的詩文化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貓膩的《慶餘年》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詩經女孩就帶你通過《詩經》來瞧瞧《慶餘年》中的文化底蘊。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要說詩,《詩經》是咱們的老祖宗。在那個年代,人們說話、吃飯都是用詩經裡的詩。《詩經》裡所傳承的詩文化,例如結交朋友的“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走向仕途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達宴請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及追求女孩的“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等等,這些在《慶餘年》裡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詩用來結交朋友的

詩經中,結交朋友的詩很多,來自《詩經•小雅•伐木》裡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深刻的表達了交友的意思:小鳥為什麼要鳴叫呢?是為了求到自己的知己知音。那麼人為什麼要寫詩呢?當然也是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啦。

在《慶餘年》裡,範閒初入京城,想要立足,雖然寫了地下文學《石頭記》,但是依然上不得檯面。範閒要證明自己,結交朋友,必須參加京城裡最熱鬧的社交場合——那就是靖王府的詩會。

多少寒家詩人削尖了腦袋往裡面鑽,只為求個晉身的階梯。範閒需要嗎?當然需要。我們的範大詩人在京城一戰成名,便是在世子李弘成舉辦的詩會上,吟誦了號稱七律第一的杜甫的《登高》,得了一個“萬里悲秋常作客”的名號。這讓範閒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這其中不僅僅包括同齡人二皇子、李弘成,甚至也包括宮裡宮外的長輩,例如閒散的靖王爺、老太后,以及他的親生父親等等。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範閒以一首詩成名,慶國曆來在馬上打江山,在文化方面比較薄弱,範閒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所以當北齊使者來訪,尤其是北齊大家莊墨韓出場時,慶國眾多文臣當中居然無人能敵,所以,這時候,範閒站了出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在北齊使臣來慶國的宮廷宴會上,範閒以醉酒姿態吟誦了三百篇名詩名作,一朝成名天下知,範閒從此不作詩。

這次宴會奠定了範閒詩仙的地位,從此範閒也多了一位忘年交朋友莊墨韓,莊墨韓在臨終之際,贈了範閒一車書。這一車書直接讓範閒當上了五品太學院奉正,從而成為了三皇子的老師。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二、詩是用來追女孩的

詩三百,所傳承的愛情文化就是簡單直白,哀而不傷。追個女孩子,可以說“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也可以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當然更可以用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概括一切。

範閒成名後,說了不作詩,但是為了追女孩還是破了戒,毫無例外必須用詩拿下了北齊聖女海棠朵朵,以及北齊陛下戰豆豆。

範閒有了雞腿女孩後,後來機緣巧合,又遇到了北齊的聖女海棠朵朵,倆人邂逅之初,範閒使壞招,讓海棠中了春藥,痛苦不堪,海棠本來是要殺他的。範閒大詩人也沒閒著,在海棠殺意漸濃的時候,輕輕的用李清照的詩征服了對方: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樹林裡範閒輕輕吟著詩,嗓音溫柔。

他知道,對於聖女來說,一般人不敢開玩笑,他偏不。他說,“見松思冬,見菊思秋,見海棠思……”這真是赤裸裸的語言攻擊啦。後來倆人成為了真正的紅顏知己後,“綠肥紅瘦”也傳遍了大慶國的整個朝廷。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那麼對於北齊女王戰豆豆,範閒俘獲女人心的首先是曹雪芹先生的《石頭記》,以及斗酒百篇的《半閒齋詩集》,當然最終戰豆豆愛上範閒,是因為朝堂上那一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戰豆豆作為北齊皇帝,娶了司理理,用來遮掩自己的身份。戰豆豆又愛上了範閒,從而生出了一個小公主來。

作為第一男主角的範閒,憑藉一介詩名,當然贏得了天下女子的青睞。除了郡主林婉兒,妹妹若若,好多個丫鬟,還有靖王爺的親閨女柔嘉郡主,婉兒的閨蜜葉靈兒,宮中二皇子的生母淑貴妃,北齊女王戰豆豆,北齊聖女海棠朵朵,風月場花魁司理理、抱月樓掌櫃桑文……

所以你看,詩歌最大的文化傳承,是用來戀愛泡妞的。沒有兩情相悅,哪來那麼多子孫滿堂!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三、詩是用來治國齊家平天下的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這段話為《詩經》奠定了文化基調。詩經裡面的詩,當然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

當然,《慶餘年》裡小范公子作詩的目的也不僅僅是那麼簡單,也都是用來為政治服務的。詩經女孩認為,範閒作詩,有以下三方面的功效: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1、詩可以謀取功名

詩經中,來自《王風 黍離》的這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用來描述範閒,正好合適。因為什麼?古代舉人中舉,都需要經過“高考”的。古人寫詩都是為了考取功名,範閒寫詩為了什麼?為了出一口氣。

宴會上當代文學大家莊墨韓反駁他,他不服氣,斗酒作詩百篇。他沒想到,為了出口氣寫的詩,竟然讓自己在太常寺八品協律郎的官位上沒做多久,直接坐上火箭,被封為太學五品奉正,擔任會試的居中郎。可以不用經過科舉考試,還可以當高考的監考工作,豈不樂哉?

後來,也因為詩名,皇帝封了他正四品太學司業和太常寺少卿兩個官職。雖然都是虛職,但要知道,太學司業可以入宮為皇子講學,相當於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副校長一職。

可以說,一代詩仙範閒,憑藉著自己的詩名,為自己打下了半壁江山。

雖然最終範閒真的是不靠功名活著,但是詩名,畢竟比陰謀詭計,血腥殘殺更文明一些。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2、詩可以籠絡人心

我們管志同道合的人有一個俗稱,叫作狐朋狗友。志趣相投的人,政治趣味可能也會一致。詩經《秦風》裡“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說的意思,既然我們成為一個戰壕的戰友了,就不要說沒有衣服穿了。

範閒因為詩,收穫了不少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這為他以後的復仇之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四位門生

範閒斗酒詩百篇後,被封為太學五品奉正,擔任會試的居中郎。除了揭春闈弊案,範閒還憑藉一代詩名,收穫了四位自己的門生:楊萬里、候季常、史闡立、成佳林。這四位門生像釘子一樣安插在全國各地,成為了自己的黨羽。而且四位門生對於自己的老師,忠貞不二。

(2) 太子太傅,文淵閣舒大學士

慶國的文官之首,文淵閣大學士舒蕪,本來是遊學於北齊,是莊墨韓的學生。範閒斗酒詩百篇後,他被深深的折服了。雖未直接拜於範閒門下,卻是在各種場合上,為範閒說了不少好話。就連他門下在內閣行走的胡大學士,也成為了他這一派系。都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兩位直接舉薦範閒入內閣,可謂是不遺餘力了。

(3) 慶國皇帝

作為皇帝的私生子,皇帝是很欣賞範閒的,武功方面是九品高手,文采方面是天下第一。咱們皇帝陛下不是傻子,除了給予範閒左手內庫,右手監察院之外,其餘高官厚祿統統都給,為的就是利用好範閒這顆棋子,為他服務。然而皇帝最後也沒有想到,他養的這顆棋子,竟然玩起了無間道,最後範閒刺殺皇帝成功。

從《詩經》說起,《慶餘年》裡的詩文化有哪些?

3、詩用來文化傳輸

《詩經·小雅·北山》裡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什麼意思呢?在範閒的理解範圍內,家和國的概念可以有很大,國不僅僅侷限於慶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他母親葉輕眉,政治抱負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而作為最有力的文化輸出工具,就是範閒的詩歌了。

範閒一開始寫的地下文學《石頭記》,通過澹泊書局文化傳輸到北齊境內,北齊女皇戰豆豆成了他的粉絲。後來範閒《半閒齋詩集》一經刊印,也迅速傳到了北齊。北齊大家莊墨韓自經過詩會戰敗以後,完完全全變成了範閒的學生,每天悶頭進行《半閒齋詩集》的註解編纂工作,直到臨死之前,他對範閒說,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下半句不通不通!”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這又是什麼典故?”

“替天下讀書人謝謝你!”

你看,人是有國家之分的,但是文化是沒有國界的,

《慶餘年》裡的文化傳輸已經由慶國通向國外,靠著一介詩名,範閒就可以征服大半個世界了,豈不美哉?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慶餘年》電視劇的大火,除了貓膩特別細膩的文字功底外,除了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之外,除了堪比《琅琊榜》的驚天陰謀之外,還有一些值得我們瞭解和學習的東西,例如裡面體現出來的各種文化。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分析,對你有所幫助。

有關《詩經》,有關《慶餘年》,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詩經女孩,我們一起交流。我在這裡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