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歲還不會交流,老人說不用在意,父母的態度亮了

伴隨著每個人的日趨成熟,我們開始回憶那些曾經的時光和那些已經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東西。

那是我們曾經擁有、經歷過的人或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白月光”。

孩子四歲還不會交流,老人說不用在意,父母的態度亮了

四歲,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們很多人回憶追思的時間。

記憶中的稚童在四歲的年紀盡情玩耍,彷彿這世間的一切都不會引起他們的煩惱,他們童真的內心擯棄了太多成年人的煩惱。

只是,在熱鬧歡愉的背後還有那麼一群孩子,他們還不會交流,即便是想找人玩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們玩

每當透過窗戶看見外面那些奔跑追逐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時常感覺到壓抑和不自在,因為他們也想要出去一起玩啊!

可是,他們的語言能力太差了,別說和那些孩子一起玩,就是和家人交流起來也顯得異常“笨拙”

孩子四歲還不會交流,老人說不用在意,父母的態度亮了

或許這讓人難以相信,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有不少這樣的孩子,他們對於語言的認知非常差幾乎喪失了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而且他們的反應相比正常孩子來說也顯得有些遲鈍和拖延

原本應該簡單無比的說話交流在他們這裡變得難如登天,於是很多孩子放棄了和人說話交流的願望,選擇一個人待著。

隨著孩子不會交流的特徵一點點凸顯,很多父母逐漸發現了孩子說話交流缺失的問題。但是這個時候有不少的老人告誡他們不要隨便干預孩子的語言成長,就讓他自由發展,否則影響了孩子的未來可怎麼辦?

老人們的言論乍一聽有幾分道理,因為孩子語言的發展的確不能過度干預。但是現在孩子身上已經出現了語言問題,難道也不能干預?難不成真要等著孩子的語言能力徹底消失才去想辦法嗎?

並不是所有的經驗都可以套用到所有的問題上面,否則為什麼不出現一個萬能公式來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呢?

孩子四歲還不會交流,老人說不用在意,父母的態度亮了

和老人的固執不同,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更重視一些。他們會帶著孩子去做檢查,因為他們也想要知道影響孩子說話交流的到底是什麼問題。檢查之後,發現孩子身上的語言問題已經朝著認知性構音障礙在轉變。如果再晚一些時候來檢查的話,可能後果不堪設想。

為什麼認知性構音障礙令人“談虎色變”呢?

要想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孩子的語言發展說起。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個體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會在三歲左右逐漸縮小,直至他們站到同一個起跑線上。

而問題就出現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原本在四歲就可以正常交流的孩子結果在語言發展的初期就出現了問題,他們的語言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同齡孩子越拉越大。四歲之後,這種落後的語言水平開始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一旦造成永久性的智力損傷,認知性構音障礙就這樣出現。

如果沒有及時的矯正,認知性構音障礙給孩子語言造成的影響很可能一輩子都難以解決。

孩子四歲還不會交流,老人說不用在意,父母的態度亮了

對於認知性構音障礙的出現,很可能就會有人存在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那麼多孩子的語言水平都出現過落後,但是隻有一部分孩子發展成了認知性構音障礙呢?

那是因為這一部分孩子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缺少了足夠的字音儲備、語言交流的環境、足夠的信息刺激

只要保證了這三者的充足發展,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灑灑水”。

每個尚未成長起來的孩子其實都很脆弱,他們的語言能力、語言基礎很薄弱,被人輕輕一推就可能會徹底倒塌。因此對於他們的語言發展我們要報以十二萬分的重視。

否則,今天對孩子語言發展的忽視,其實就是將來給孩子和大人的傷害。

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