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低谷時寫下的勵志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淨。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美,潔淨,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詩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環境啟迪,靈感生髮。

於是詞人在下闋進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字,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於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蘇軾人生低谷時寫下的勵志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蘇東坡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諡“文忠”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遊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年暮春三月,蘇軾遊蘄水清泉寺,看到浸著蘭草的蘭溪水緩緩向西流去,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堪稱其最為勵志的詞作,激勵世人千年。

黃州時期的蘇軾,仕途上,經歷了“烏臺詩案”,算是跌到了前半生政治生涯的谷底,但在黃州的短短三四個年頭裡,蘇軾卻寫下了震古爍今的詞作,也留下了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後《赤壁賦》以及《承天寺夜遊》這樣的絕妙好文。

蘇軾黃州作品中:

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之淒涼;

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之豪邁;

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之洞悉;

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超脫;

更有那“黃州寒食帖”之千古書法名作。

蘇軾人生低谷時寫下的勵志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黃州寒食帖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是蘇軾在逆境時發出的壯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直擊人心!他曾經的經歷,他此時的詞作,讓我們懂得:無論什麼年齡,無論何種境遇,只要不服老、不嘆老、有少年般的心性與活力,熱愛生活,自強不息,就永遠都是少年。

齊白石,26歲還沒找到想做的事情,40歲拼盡全力馬馬虎虎養家,67歲之前都沒錢買房,83歲卻依舊在談戀愛生小孩,90多歲還能開創新的國畫表現手法。


蘇軾人生低谷時寫下的勵志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齊白石九十歲畫的蝦

網上有句話:人生若覺無作為,請君讀讀黃公望。黃公望五十始學畫,之後看山看水,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八十歲開始創作《富春山居圖》,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富春山居圖》,時已八十四歲。

蘇軾人生低谷時寫下的勵志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橫行,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我想,蘇東坡這首詩詞,齊白石、黃公望給我們的啟示,我們應懂得:無論什麼年齡,無論何種境遇,只要不服老、不嘆老、有少年般的心性與活力,熱愛生活,自強不息。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與大家共度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