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迴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最近,一名外賣小哥身穿奇異裝備的視頻刷爆朋友圈。在街頭,這名餓了麼騎士揹著三層箱子行走,箱子高度幾乎有一人高,重量達100斤,然而看上去似乎身輕如燕。有網友直呼,這是《死亡擱淺》裡的畫面,也有網友聯想到了電影《明日邊緣》或鋼鐵俠。對此,餓了麼外賣平臺官方回應稱,這是“未來的外賣配送方式”,並且“還在探索中”。

其實,這並不科幻,而是一套前沿的外骨骼機甲裝備。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5分鐘穿戴就能扛起100斤餐箱

據悉,意外走紅的這套裝備是下肢外骨骼機器人HEMS-GS,由傲鯊智能智能提供。這也是外賣行業首次在該領域進行創新嘗試。

外賣騎手需要在他人幫助下進行穿戴,先將雙腳淘金機器人的腳踝落地部分,類似固定滑雪板;再由同事幫助,站直身體的同時揹負起壘好了餐箱的支架;接下來將腰部、大腿部位的固定紐扣系起,就可以出發送餐了。整個過程需要約5分鐘。

據設備研發商“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介紹,這套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設備自重16公斤,正常情況下可承載40-50公斤左右的重量,行進速度在每秒0.7米左右。設備適用於身高1.7米至1.8米的送餐手,有揹負系統、髖關節和膝關節動力總成部件,以及腳踝落地部分等多個“關節”。

整個骨骼有12個運動自由度體現靈活性,其中4個自由度為主動驅動,和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一樣,使用設備有一個“人機匹配”的過程,有些“關節”需要配合人體柔性運動。徐振華稱:“你需要先和這套設備‘談戀愛’。也就是說,設備在穿戴後會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機器的多個傳感器網絡會根據人的運動意圖做大數據融合,從而在外賣騎手行走時做出正確的助力。”工作時,裝備通過整個骨骼把力量傳導到地面,不管設備有多重或者揹負的物體有多重,人主要承擔操作力,肩膀承擔5-10公斤的力,就如同揹著一臺筆記本電腦的重量。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有趣的是,餓了麼官方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項新技術與科幻遊戲的耦合之處。2019年11月12日,餓了麼就曾通過官方微博聯動 PlayStation ,在海報中用上了《死亡擱淺》的遊戲元素,並寫道:“在 PlayStation 上近期上市一款大作,主角通過‘送外賣’,將人們鏈接在一起,拯救了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您的每一份外賣,我們也都將盡力守護。”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離應用還有多遠?官方:未有時間表

“餓了麼”創新業務負責人林鵬亮表示,這套外骨骼送外賣設備僅僅在測試階段,距離正式投入使用還有一段時間。

不過,該產品的應用速度還是明顯超出了業界預期。在2018、2019年間,大多相關討論認為,該類產品距離投入實用還很遠。

餓了麼在知乎上的官方賬號表示:“外骨骼機甲投入市場還沒有時間表?抱歉,我們沒有。但我們已經看到此前引發討論的無人車、機器人、無人機送餐已經在部分場景實現商用。所以接下來將持續在外賣領域開拓餐飲品類、物流模式的創新研發,未來一年,新餐飲、物流方向聯合平臺商傢伙伴持續引入全球領先的技術、先鋒性的餐品品類,也對物流系統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個外骨骼的成本投入較大,所以距離正式給到我們餓了麼小哥,還有很多的測試空間。雖然暫時不會全面投入,但是我們會持續探索。”

目前,制約外骨骼機器人全面投入使用的因素主要是成本過大,此外功能方面也有需要進一步測試之處。傲鯊智能市場總監張華表示,未來還將根據外賣騎手的實際送餐需求,不斷調試,比如增加行進速度,讓設備穿戴更加方便等。

倘若此類外骨骼裝備在外賣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那麼在一棟大樓中的N個訂單配送時間將會大大縮短。另外,在城市生活中,老小區沒有電梯、高峰期寫字樓電梯無法送上樓,部分地區不支持電瓶車配送,需要徒步送餐,這些場景下,外骨骼裝備都有用武之地。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外骨骼機器人還有哪些應用潛力?

實際上,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潛力遠遠不止送外賣一項,醫療康復、運動、軍事、工業等更多場景都是亟待外骨骼開闢的市場。

下圖描述了外骨骼主要的幾種用途: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僅以此次提供了下肢機器人的傲鯊科技為例,該公司就有三款產品,包括腰部外骨機器人HEMS-L(為人彎腰起身搬運提供20kg助力)、MAPS-U上肢外骨骼機器人(為用戶大臂提供10kg助力)和此次餓了麼騎手應用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HEMS-GS。傲鯊科技官網頁面顯示,上述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包括工廠流水線、物流搬運、建築業、行李搬運、軍工、後勤等等。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傲鯊科技於2018年04月08日成立,在短短兩年內就連續發佈了三款產品,其速度不可謂不驚人。這或許與其創始人兼CEO徐振華的連續創業經歷有關。徐振華曾經連續創辦了璟和技創、傅利葉智能兩家機器人公司,擔任這兩家公司的CTO和聯合創始人。這兩家公司主要針對的是醫療康復領域,其產品都已進入上市銷售階段,且獲得了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可見技術積累較為深厚。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外骨骼機器人玩家可以被分為增強型和康復型。增強型即增強人類能力,主戰場在軍事和工業領域。康復型指幫助殘疾人或老年人恢復肢體能力,尤其是恢復行走能力。

國際上較為主流的外骨骼機器人企業集中在美國和日本。自21世紀初開始,國內也逐漸湧現出一批創企,如北京大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尖叫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醫醫療康復器具廠、上海璟和技創機器人有限公司、深圳市邁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當然,傲鯊科技也在此列。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為何前景這麼大的行業始終水花不大?

AI報道瞭解到,早在1890年,就有工程師提出了外骨骼機器人的設想,俄羅斯工程師尼古拉斯·亞金計劃使用儲存在壓縮氣囊中的能量來協助移動。

上海街頭驚現“鋼鐵俠”,餓了麼回應:“這是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此類設想被付諸實踐是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軍界和學界率先開始了外骨骼機器人研究。

漫長的研究時間、多場景的應用潛力、外界的普遍期待……這一切卻未能讓外骨骼機器人走向千家萬戶,即便在康復市場已得到一定應用,但依然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其實,制約因素主要是技術和成本兩方面。

技術方面,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技術門檻高,需要融合傳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動計算等一系列技術。其中,關鍵技術有擬人化機械結構設計、驅動系統選擇、能源問題及控制系統原理等。準確獲取人類的意圖也是研發過程中的一大難點。

有業內人士告訴AI報道,兩足行走對人類來說似乎並不困難,但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動作,尤其是平衡問題難以解決。這也是大多數外骨骼機器人企業會將下肢部分作為拳頭產品的原因,一旦一個企業解決了下肢行走問題,腰部等方案相對要容易不少。

此外,成本問題也制約著行業發展。在需求最廣泛的醫療康復領域,康復機器人未納入醫保體系,普通人很難擔負治療所需的支出。在製造業,企業主看重支出和收益的比率,若前期成本過高,外骨骼機器人同樣難以得到採用。

不過,醫療康復領域存在專業康復師短缺的問題,人工康復需要一對一訓練,一旦外骨骼機器人得到採用,由機器人帶領患者進行一步一步的重複性訓練,一個醫生就能實現一對十甚至一對二十的訓練,這將大大提升康復訓練的效率。這或許將成為行業擴大的契機。

總地來說,人類對外骨骼機器人的需求是切實存在的,一旦上述難點得到解決,或許市場就在爆發前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