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菲捨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文/淳于朵

圖/來自系統圖庫

導語: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人類學家、情感學家海倫·菲舍爾博士(Helen Fisher),她專注於研究兩性差異,以及何為情感,為何人們相愛,人類情感的進化歷程。她是浪漫愛情的研究專家,致力於為我們揭示最珍貴的愛情秘密。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海倫·菲舍爾曾在TED上做過題為《我們為什麼相愛》的演講,內容是她對愛情的研究,以及對愛情的定義和解讀。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海倫·菲舍爾對愛情的實驗,研究,解讀

海倫·菲舍爾博士和她的同事們一起,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他們選取了32個深陷入愛情中的人,通過功能性核磁共振儀器,來掃描和監測他們的大腦,從而得出一系列研究數據。

  • 實驗

在這32位實驗對象進入核磁共振機之前,海倫·菲舍爾都會問他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在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是在想念這個人的?”

他們則一致回答:“無時無刻,每分每秒都沒有停止過對她(他)的想念。”

她還會向被研究者提問一個看似極端的問題:“你會為了這個人去死嗎?”

而她得到的回答,通常都是毫不遲疑的:“是的,我會的!”

這讓菲舍爾開始思考,為什麼人們會因為愛上了某一個人,便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

  • 研究

研究人員還會給他們看一組愛人的照片,以及一組完全不相干的照片,並同時監測他們大腦內部的活動。

通過監測發現,在同一大腦的某些區域,某一時刻達到了最劇烈的活動狀態,而這部分大腦區域正在被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所刺激著,這也就是當人們看到愛人照片後,大腦中產生劇烈反應的原因。

通過對這些人的大腦進行細緻的掃描和分析,菲舍爾得出了最終結論:浪漫愛情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情緒,它是由人腦內的多巴胺分泌,而產生的一種強大的靈魂驅動力。

  • 解讀

愛情是一種產生於靈魂內部的強大驅動力,正是這種驅動力,才賦予了愛情無窮無盡的魔力。

在全世界範圍內,在所有的社會結構裡,人們都用不同的證據,證明了這種魔力的強大之處。

愛情的魔力是世上一切藝術產生的源泉,且完全沒有國界與人種的分別。

在愛情面前,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愛人的權利與自由,也都有對愛的需求與渴望。

人們為了歌頌愛情,創作出了歌曲,詩歌,小說,雕塑,畫作,神話傳說和傳奇故事。人們講述關於愛情的神話和傳說,並通過詩賦和故事來抒發愛情。人們為愛情歌唱,因愛情起舞,人們渴望愛情,因愛而生,人們為愛著迷,甚至為愛而死。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愛情的三個重要特徵:渴望,依戀,痴迷

海倫·菲舍爾依據實驗結果,把愛情產生的特徵歸納為三類:一是渴望,二是依戀,三是痴迷。

她曾大量閱讀世界各地的詩歌,以便通過詩歌來解讀,浪漫愛情中的這三種特質,分別是怎樣的一種生動。

特別註解:海倫·菲舍爾對唐代詩人元稹《竹簟》的解讀有誤,在此更正一下:

在八世紀的中國,詩人元稹曾寫過: 竹簟襯重茵,未忍都令卷。 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

一個男人迷上了一張竹蓆, 他之所以迷上一個竹蓆, 是因為頭腦裡的多巴胺增多而引起的反應 。

正確註解:看到床上鋪的竹墊子,我也不忍心全都捲起來。回想起這是昨天初來時,看著你親自鋪上的。

其實,每個人對於詩歌的理解都各不相同,藉由詩歌所體會到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如果從我國的傳統古詩,來對這三個特質來進行解答,也許更有助於加深我們對這三種特質的理解。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渴望

愛情的第一個特質是渴望,當人們陷入愛情的時候,就會對特定的這個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情上的渴望。

先秦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

春秋時期的《越女歌》:“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宋代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依戀

愛情的第二個特質是依戀,當人們陷入愛情的時候,只有從這個特定的人身上,才能體會到溫暖和安全感。

詩經《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魏晉傅玄《車遙遙篇》:“車遙遙兮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遊兮西入秦,願為影兮隨君身。”

宋代范成大《車遙遙篇》:“君遊東山東復東,安得奮飛逐西風。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 痴迷

愛情的第三個特質是痴迷,當人們陷入愛情的時候,就會對特定的這個人朝思暮想,眼中再也容不下別人。

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唐代李白《秋風詞》:“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短無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愛情的真正魔力,跨越古今,國界,年齡

我們的祖先,對於愛情方面的探索,從亙古的久遠時代,他們圍坐在篝火邊數漫天繁星時,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常常會說,一旦愛上了一個人,便會覺得他的周身,都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當人們真正愛上一個人之後,這個人就會被賦予這樣或那樣的,特殊且非同一般的意義。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古今

大文豪莎士比亞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愛情是什麼?”

莎翁寫下的所有戲劇裡,都一再地歌頌著愛情。他終其一生,都在為這個永恆的問題,尋找著答案。

他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與奧菲利亞,奧賽羅與苔絲狄蒙娜,拉山德與赫米婭,這幾對不朽的戀人,都因為轟轟烈烈的愛情事蹟,而名揚於世。

而今的作家,詩人,音樂家,畫家等,依舊孜孜不倦地以愛情為主題,創作出了許許多多歌頌愛情的名作。

  • 國界

七八十年代,我國臺灣最知名的作家三毛,與她的西班牙愛人荷西,便是跨越國界的愛情的最好註解。

三毛與荷西的那一場曠世豔絕的愛戀,在她的筆下,開出了無盡的繁花,以一種極致浪漫的方式,化作了星河中最璀璨的星。

即使在許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在為三毛與荷西的那一場,夢裡花落知多少的愛戀,不斷感動著,嘆息著,追憶著。

更有許許多多的平凡世人,跨越了千山與萬水,跨越了一道道國界,只為了追尋心目中,最珍貴的愛人。

  • 年齡

在真正的愛情面前,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若不顧一切地愛上一個人,就會拋卻一切世俗的困囿,衝破一切的阻隔和難關。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比他的現任妻子翁帆,整整大了54歲。

楊振寧與翁帆的這一段忘年戀,拋卻了世俗的阻擋和大眾的非議,跨越了年齡的界限。最終,二人攜手邁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平凡的世界裡,這樣忘年的愛情,其實數不勝數。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就是愛情的魔力。在百萬年以前,人類就發展出三個大腦系統:對愛情的渴望,對愛人的痴迷和對長期伴侶的依戀。 這些循環系統深深紮根於人類的大腦中,它們將與人類一起長期共存,這就是莎士比亞說的“塵世的煩惱。”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結語: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無從知道,我們會因為什麼樣的緣由,而深深地愛上一個人。也許只是某一個瞬間,就無可自拔的愛上了他(她)。並且只愛他一個人,只對他產生無盡的渴望,依戀,痴迷。我想,這就是愛情的魔力了吧!

海倫·菲舍爾|用科學方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