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不幹,要麼雙贏


要麼不幹,要麼雙贏


01

從日本企業外派回國擔任採購,今年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

說到採購,在你的腦海裡會不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採購?不就是花錢買東西嗎?有什麼難的?比起銷售成天求爺爺告奶奶地追在客戶背後,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好嗎?

確實如你所想,買東西是甲方,掌握著生意的主動權,比起賣東西容易好幾倍。

翅膀哥也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互聯網銷售,每天要不斷地發郵件做推廣,還要通過各種渠道挖掘合適的買家,為了成交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甚至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現在你是不是在想:翅膀哥,我真羨慕你啊!被人天天追在屁股後面供養著,好幸福啊!

額,先別急著羨慕哈。

用一句我常說的話來回復:你以為你以為的採購就是你以為的採購嗎?


02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一次生意,十有八九是賣家賺到。

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虧本了,誰想賣給你?

作為採購人員,作為一個買東西的人,除非你家裡有礦,那麼還是要在與供應商的談判溝通中獲取應得的利益。

當然,這是要在雙方都獲利的情況下。

也就是我們最喜歡的“雙贏”。

畢竟面對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長期的信任與合作。

賣方不能像旅遊景點的飯店一樣往死里宰客,買方也不能像楊白勞一樣往死裡剝削打壓。

要麼不幹,要麼雙贏。這是我的採購原則。


03

日本公司派我回國內擔任採購,目的是在國內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按照日本公司設計的圖紙生產出元器件,再出口到日本進行組裝,銷售到世界各地。

日本公司的條件比較苛刻:中國工廠需要自行研發模具,不提供任何的預付款項,再加上支付週期需要兩個月之久。

這種嚴苛的條件下,不僅對國內工廠相當不利,而且對那時剛剛回到國內,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人脈與資源的我來說,更是相當大的挑戰。

感覺挺不錯的工廠,要麼是看我還太嫩,長得跟小孩兒似的;要麼對我的身份心存狐疑;要麼就是對這個項目的前景不抱任何希望。

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日方的條件實在難以接受,也因此無數次的無功而返。

現在,我在中國市場的採購業績,已經連續五年都獲得了穩定的增長。

那麼當初我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成功打消了供應商的疑慮,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呢?


04

對於真心不錯的工廠,進行多次拜訪。在數次來回溝通中,積極表現出我對這份工作的重視與熱情,以及真誠的態度。

我在與工廠的溝通中說:“我從日本大學畢業就在這家日本企業工作了。剛開始,我是企業流水線上的藍領工人,加工、組裝、開叉車也都做過。現在我一個人回到國內負責採購,沒有人脈,也沒有資源,但真的很希望我們能夠互相支持,把國內這塊市場先做起來。”

明確表態,前期的投入是為了後期持續的收入。把市場做大,對我們雙方都有利益。

表態之後,要考慮工廠方的利益,為他們著想,找出最有效的方法。

對於條件上的苛刻,我會解釋道:“前期的模具生產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先請您放心,我在這家日本公司工作了三年,他們在業界的評價一直很高。我保證絕對不會拖欠一分一毫的貨款。起初的訂單量也許會少一些,如果咱們的產品質量穩定,我答應您今後的訂單一定會不斷增加。”

最後,以退為進,臨門一腳:“如果您確實還有擔心,我願意自掏腰包,墊付預付款。”

幸運的是,與我合作的每一家工廠的老闆都對我非常尊重。並不會因為我初出茅廬,缺乏社會經驗對我冷嘲熱諷,也不會因為我事業剛起步,訂單量少,對我置之不理。

更沒有讓我自掏腰包墊付過貨款!

一!次!都!沒!有!


05

一次雙贏的合作,首要解決的就是信任問題。

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方的利益,為對方想辦法,就是解決信任問題的關鍵。

馮唐在《成事》一書中,寫了麥肯錫諮詢公司的一條信任公式,特別適合作為我選擇選擇供應商的標準。

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親度)/自私度

可信度:專業嗎?是製作這方面產品的專家嗎?遇到技術難題能解決嗎?

可靠度:有意願嗎?全心全意保質保量,保證交貨期嗎?

可親度:能親近嗎?相互尊重嗎?即使沒有生意往來,也可以串串門,喝喝茶,聊聊天嗎?

自私度:對方把自己的利益看得特別重嗎?

一個人,一家公司的可信度、可靠度、可親度越大,自私度越小,也就越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


06

對了,最後為翅膀哥自己打個廣告。

我需要採購的元器件有軸承、鋼管、鑄鐵件、衝壓件、橡膠、彈簧.......

大部分關於五金元器件的產品都是我的目標。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恰好熟悉機械行業,或者你正從事著這些行業,亦或者你有其他的想法,歡迎你聯繫我,說不定我們可以合作雙贏一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