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上海家庭生活

民國上海家庭生活

上海職員家庭每戶人口達到7. 6人,其中家庭成員為6. 6人,其餘為寄寓者和傭人。工業社會處在1936年也作過同類調查,當時調查獲得的數據為6. 55人。與工人家庭相比較,上海的職員階層家庭並非經典的核心家庭模式,就這一意義而言,可以理解為一種擴展型的核心家庭。工業社會處的統計中還提供了詳細、豐富的統計數據。這100個職員家庭合計有660人,其中男性318人,女性342人。平均每個家庭除了夫與妻之外,還有子女3. 45人(男孩1. 82人,女孩1. 63人),其他生活依賴者1. 15人。平均年齡夫為36. 89歲,妻33. 5歲,兒女的年齡都在10歲以下,男孩8. 82歲,女孩9. 37歲。此外,660人之中,有224人在學校讀書,121人(男性108人、女性13人)擁有職業。妻子擁有職業者為6人,男孩擁有職業者為4人,女兒擁有職業者僅3人。121人所分佈的職業類別是,在政府機關工作的23人,公共事業部門15人,教育部門20人(其中女性7人),運輸、交通部門17人(女性1人),銀行、金融機構12人(女性2人),批發業12人(女性1人),製造業11人,零售業5人(女性2人),教會4人,自由職業者(醫師、律師、工程師、會

計師、記者等專門職業)2人。與中產家庭相比,工人家庭人數更少,為何會有如此差別?本研究認為,上海的中產階層家庭與工人家庭一樣,多是外來移民。然而,與工人家庭多是外來單身男女結合而成不同,上海的中產家庭更可能是舉家遷徙而來,故而有更豐富的家庭關係。同時也要考慮到中產家庭相對工人更為富裕,能夠負擔更多的家庭人口。豐富的家庭關係給移民家庭提供了一種應對城市生活所需的重要資源,城市化、工業化和移民活動都不能破壞家庭的彈性和傳統資源。

近代上海家庭結構變化的趨勢表現在複合家庭減少,直系家庭尤其是核心家庭增加。核心家庭通過縮減家庭成員的人數,以及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扮演的角色數量而簡化了家庭的複雜性。以至於每個成年人只需要扮演兩個角色,也就是配偶和父母。通過簡化人際關係,家庭過程中的秩序趨向穩定;家庭的簡單化使得每個人的人格得到更多的發展。在新的小家庭中,妻子地位的改善,也有賴於歐美國家創制的“主婦”觀念對近代上海的影響。而對丈夫來說,工作與家庭就像是兩個獨立並行的空間。丈夫的大部分社會活動都是在公司裡與同事之間的社交活動。此外,新的家庭價值觀也強調家庭的公共層面與私人層面的區別,其中最明顯的是家庭的經濟事務與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分離。當然也要注意到近代上海城市婚姻家庭的發展變化,有著與西方社會,甚至中國的其他地區不盡相同的特點。譬如“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性別分工在中國傳統社會被顯著強調。然而,這種大男子主義情結可能在近代上海有稍許弱化。在家庭生活的兩性地位認知中,上海地區傳統的“大娘子”以及隨後出現的上海“強勢妻子”形象與評價和中國別的地區都有較大的差異。滬諺有云:‘家有賢妻,夫不做橫事。”也就是說怕老婆不一定吃苦,有時反有意想不到之效力,聽憑家主婆內外統管,做丈夫的,樂得寫意呢!無論何者,傳統的因素仍然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塑造新主婦舊益提升的家內權力

近代上海小家庭的一大特點就在於妻子獲得了越來越大的家內權力。這尤其表現在妻子對家庭財政大權的掌控上,婦女實際上掌握著家庭的收支預算,負責管理一家人。這一點是與中國傳統的大家庭制度有很大差異的。根據《密勒氏評論報》1931年的一篇報道,在構成上海中產階層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中,不到30%的人月收入能達到100元以上。另根據《中國勞動問題》的統計資料顯示,上海一個典型五口之家的生活水平以每月200元為中上等之分界線,每月100元以上至200元左右為中等生活,每月66元為一般市民經濟狀況,每月30元為貧民的下等生活分界線。妻子被認為對於家政尤其是家政會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文章指出:“家是國的雛形,家政猶如國政一樣”,中產階層家庭多采用小家庭‘譬如各機關裡的職員,以及旅外商學等界的人,大都過著小家庭生活”,並認為家政包括經濟、衣食住行等。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家政會計,會計是運用科學方法,統制經濟。家庭的收、支、存,都要有必要的記載,使經濟支配能夠妥善。文章繼而認為“普通家庭,主婦心算心計之外,什麼也沒有。這種現象,是不適合於新家庭的”,因為所謂“新社會就是機械與科學的社會”。而完善的家庭會計之關鍵在於賬目清晰,賬目是會計的要素,沒有賬目是不能會計的。賬目有現款、轉賬、收付現款。會計的好處在於,經過會計:(一)開支與收入財產相當,不致有任何負擔;(二)明瞭自身經濟;(三)精密利用經濟能力。顯然家庭裡要進行會計核算,對妻子的文化水平要求就很高,至少要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女性才可以經管或兼管。正因為會計須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才能勝任,公眾輿論無一不將獲取家庭財政大權作為爭取女權、彰顯女性獨立的重要標誌。

然而,女子受教育水平是普遍不高的。不少報刊也不禁哀嘆,家庭中的主婦懂得記賬的委實不多,“處此社會,女子教育未能普及之際,主婦能每月記帳的,的確不多”,進而認為小家庭中,主婦應“分擔記帳的責任”,並教導她們零用賬是輔助現金賬之不足而設。另一位作者也認為“晚近會計一學日見昌明”,家庭簿記乃一家日用之記載……非有精密之記載無以立適當之標準”。家庭簿記既然如此重要,那麼對管理、操持家庭會計的主婦的理財技能培訓就刻不容緩了。為了幫助那些尚不懂得如何處理賬務的家庭主婦學會理財持家,從而達到對家庭的數目字上的管理,不少先知先覺的成功職業女性義不容辭,親自現身說法,指導如何做家庭賬簿。一位在上海市社會局任職的職業婦女曾撰文將自己的家庭會計經驗與大家分享。她首先認為家庭間之經濟情形,雖不如商業的複雜,但“我們也主張家庭間的度支,應以量入為出為原則”。究其原因在於這種合理會計“處在經濟情形極端混亂的今日,實使我們難以嘗願”。而普通小家庭會計所面臨的困難在於,“譬如,本月份之薪水,無論在何機關,往往延至下月,甚至下幾個月才發出……家用既不可缺,那就只好暫時舉債……又如我們本月內曾賒用米、煤、宴席等費各若干,本月內無款可付,只好延至下月付出,但是,這些費用,卻應該本月份負擔,此應記入本月支用項下,以示公平正確”。有鑑於此,這位女士根據會計原理和實際需要繪製出了一本每月家庭日記簿:

一月一日因明日赴京就社會局事,用去束裝費五元;

二日向王君借款五十元;

二日入京川資並旅舍費二十元;

三日遷入質屋,付押租五十元,此款退租時可收回;

四日向趙君借來五十元;

四日置買家庭設備如桌椅床鍋碗盞等,用去三十四元五角;

五日車馬費二元五角;

九日車馬費三元;

十八日彭君借去十元;

三十一日總結本月份,己付之伙食總數二十八元;

三十一日本月計算各帳計有社會局薪水一百八十元未能領到,手邊尚存有大洋十二元,但

有下列己用未付各帳,宴席十二元,報紙二元,電燈三元,煤二元,所得捐三元五角,航空捐三元五角,老媽工資四元,房租二十五元;

二月二日收到上月份社會局薪水一百八十元;

二日將現金付清各種欠帳;

三日還王君二十元;

四日劉君借去二十元;

五日車馬費二元;

七日西裝褲八元;

九日旗袍十元;

十日還中國銀行四十元;

二十八日伙食三十二元;

此日檢查帳目,有本月份應之薪水一百八十元未能領到,但尚有五元存現。

以上史料展示了一個單身職業女性家庭的每月消費收支情況。從中可以發現,她每月消費中用於社交應酬的花銷委實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友人之間互相舉債,以及向銀行的借貸。其次便是伙食、房租、服裝、書報、交通費用等雜項。相形之下,僱用女傭的費用最為低廉,每月工資支出僅為4元,可見當年女傭勞動價格之低廉。也正因為如此,普通中產家庭大多可以負擔得起僱傭女傭幫忙家務。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在英國,整個19世紀從事家政服務的人數都穩步上升,即使是中產階級僱傭男女僕工也很普遍。這種工業化早期城市中家政服務人口的增多似乎是與鄉村向都市的移民潮以及急劇的財富兩極分化密切相關。

家庭會計核算顯然是受強調理性、效率優先的西方文明的薰陶所致。這一情形到了30年代後期以後,隨著戰爭的爆發所導致的物資短缺和經濟困難也愈發地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一位評論者就認為戰時生活方面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是領受固定薪金的人,他們每月的收入即使有增加,也難跟上物價的飛漲。有文章評論:“貨幣無形貶值,而一般薪給階級,生活大苦,在昔日以月給五十元為己足者,今雖百元,猶虞不足。”因而對於家庭經濟這一問題可以不厭其煩地詳加探討,“對於家庭內的經濟出納要有一定的預算。……大半時候,一個有固定預算的家庭,大致不會發生任何大的困難”,而支配家庭經濟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做一個“食”事方面的預算表,總數決不使其超過收入百分之七十以上,這裡是一個月入二千元一家四口的薪給階級職員的預算表,可供主婦們作參考:領戶口物(米麵粉,油糖)一五O元,菜(每日十五元)共四五O元,調味品之添購八O元,煤柴八O元,食米三斗六00元,雜用四十元,以上共計一千四百元。

二、把家中衣物仔細檢查一下,有什麼東西是急須添制或必須添制的,那麼當在每月餘款中,或有一筆意外收入時立時去添制;千萬不可因今天得著一筆來得容易的錢,就用在無謂的享樂上。

三、為增加家庭間之樂趣,娛樂也是必要的,不過最好在月初時過苦日子,有餘款的話在月底時可以寬裕些,可以多預備些適口的小菜給丈夫吃,去看一次戲,或者買些糖果給小孩吃。

四、丈夫出外做事,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回家吃中飯,否則最經濟的做法莫過於帶飯了。

五、至於子女的教育費,在目前只要你的孩子讀書成績不壞的話,總可請求到免費或貸金的,如果你教導得法,讀書成績優良,還可得著獎學金哩!

……現在一般薪給階級的家庭中都認為己經節無可節,省無可省,但是在事實上卻不盡然,因為我們在承平時期所養成的種種習慣,現在認為理所當然,因此仍是過著原來的生活方式……例如:理髮這一件事,在過去的生活習慣,不論男女理髮,當然是不加思索地到理髮館去。……如此一家數口在理髮一件事上就支出不小……按作者所知,己經有好幾個朋友的家庭(其中還有一二個家庭是很富裕的)是由主婦擔任家中大小人員理髮的工作。

上面所列這張項目分析清單對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家庭主婦們可謂雪中送炭。在日軍鐵蹄蹂踴之下,普通受薪階級家庭的生活可謂異常艱難。每月除了柴米油鹽等日常開支外幾乎沒有任何剩餘。於是,只有尋求開源節流的辦法,一切方面能省則省。即使是中產之家也會有難以言說的生活困境,但至少不像貧寒之家那樣“柴米油鹽醬醋茶,七般都在別人家”。儘管身處艱難時世,中產小家庭仍然需要講究一定的生活情趣,娛樂是必要的。因而文章作者也建議主婦們有條件的話多預備些可口的小菜給丈夫吃,或者買些糖果給小孩吃,盡到妻子與母親的天職。

另一位作者也有感於主婦操持家政,最感頭痛的就是每月經濟的收支問題,於是專門向主婦們推薦了一個行之有效的經濟支配法—科學分類法。方法細則如下,當丈夫把一個月的家用開支費用交給妻子的時候。做妻子的就把一個月的支出分作幾個項目。例如計劃每個月的用度是60元,分成10個項目,包括房租15元,伙食30元,添置、僕費各3元,兒童雜費、交際、娛樂各2元,醫藥、書報、車費各1元。再把每個項目分別做個布袋,將相應的錢放入布袋。每天的支出有條不紊地在10個布袋中輪流使用。需要特別提示的是:這裡的家庭收入標準是按照一箇中等家庭的生活程度及收入而定的,如果多的可以在逐項上增加。這樣統籌兼顧後,便做到了所謂數量化的最優選擇。

主婦之外,擅長理財持家的先生們亦時常對家庭會計預算有著自己的考慮。譬如一位在中國銀行任事的銀行職員就介紹了自己支配生活費的經驗。在他看來‘在這生活程度日見昂貴的社會里。人人都感覺入不敷出”,‘儘管作了本行行員的我,覺得生活比以前安定點”。他先是介紹了一番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我還是小家庭生活,夫婦兒女四人,女僕一人,月薪五十元,連膳費津貼等共八十餘元。”然後在這一前提下,制定自家的理財方案,在他看來一家的家庭理財首先是勤於工作,量入為出。統籌兼顧之下,他認為家庭衛生最為重要,“否則醫藥費一來,就要立刻打破預算的藩籬,無法維持收支的均衡”。由於缺乏完善的醫療保障和社會安全網,看病難成了普通受薪階級至為頭痛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