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人買房子用商業貸款而不是公積金貸款?

厷瞳


我自己買房的時候就用的商業貸款,不是不想用公積金,是不符合公積金使用的條件。我記得當時查北京的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是北京買房或員工戶籍地買房,我買房的城市不符合這兩個條件,所以,儘管我想用公積金貸款,人家也不貸給我。


我還見過一些地方的開發商比較強勢,只接受商業銀行貸款,不接受公積金貸款,主要是因為公積金貸款的流程比較長,開發商急於回籠資金,當然沒準開發商和商業銀行之間也有利益輸送關係,很多開發商會指定幾個銀行貸款,有專門的銀行業務員負責貸款業務。


如果您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及催收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查看我的頭條號,我已分享了幾十篇催收相關的文章,如果那些文章還不能解決您的問題,歡迎您私信聯繫我。


鑰匙2020


公積金五年以上貸款利率為3.25,而商業貸款五年以上基準利率為4.9,LPR為4.75,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選擇公積金貸款好,問題是你得有選擇的機會。

公積金,全稱住房公積金,是國家為了促進城鎮住房建設,提高城鎮居民的居住水平而設立的長期住房儲金,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以下統稱單位)均應為本單位在職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公積金的繳存是由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比例繳納,一般為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5%~12%,單位繳存和職工個人繳存的公積金均歸職工個人所有。由於監管不到位,這項政策並未達到普惠的程度,現實情況是隻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會團體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規模民營企業為職工辦理了公積金,而絕大部分私營企業並未落實這項制度,實際上也是變相剋扣了國家給予職工的福利,因為不設立公積金,企業每年可以節約大筆資金。至於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勞動者就更不用奢望了。住房公積金以行政事業單位繳存比例最高,基本為上限比例12%,而私營企業基本為下限比例5%。實際上公積金已經成為一種不公平的歧視政策。

沒有繳存住房公積金,自然就無法申請公積金貸款,只能選擇商業貸款。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買房不用公積金貸款而選擇商業貸款的原因,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當然,有些樓盤開發商不接受公積金貸款,購房者也只能選擇商業貸款。

此外,由於公積金貸款的額度與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個人賬戶餘額有關,公積金貸款額度往往達不到購房的貸款需求,有時候也需要同時申請商業貸款,也就是常說的組合貸。


小豬房論


題主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是一個獨特的視角,但是複雜的問題可以想的簡單,但是做起來要簡單確實很難。

提到商業貸款跟公積金貸款,對於普通購房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利息的區別,公積金的年化息是3.25,房貸現在的年化息,基準是4.65還要加上60-80個基點,二三十年光利息差幾十萬,所以,只要是會算賬的人,都想用公積金買房。

但是公積金買房,有公積金買房的條件,首先是近一年不能斷繳,貸款額要根據繳存基數以及賬戶餘額而定,個人上限最高能貸50萬,夫妻雙方上限最多能貸65萬。

所以,用公積金買房,即使可以按照上限貸款,那麼剩餘的房款都是首付,也許在三四線城市以及其他小城市可以用公積金,但是在一二線城市,房價普遍這麼高的情況下,很多人是沒有那麼多錢付首付的。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組合貸款,公積金之外的剩餘貸款部分,可以用商業貸款,綜合利息會節省很多。

至於題主說的,自己掛靠單位,自己繳納公積金,一方面要自己提前繳納,但是繳納的額度以及時間要足夠長,再就是貸款額也是很有限的,中間存在的變數很多,可操作性不強。

所以,很多人不是不想用公積金貸款,只是條件不允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