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有什麼準備工作?過程中該如何管理呢?

用戶62707834199


  • 水稻育苗有什麼準備工作,過程中該如何管理呢?

導讀:

目前,水稻育苗有兩種方法:水田育苗、和旱地育苗。兩種方法,大同小異,各有千秋,現逐一介紹

一、水稻水田育苗

早稻在清明前後育苗,這時氣溫忽高忽低不穩定。播種前谷種曬一兩天,有利於芽率提高,水田育苗首先做好秧田泥床,廂寬約一米左右,與塑料薄膜保持一致,水稻為了防治惡苗病,可用強氯精浸種消毒,24小時瀝出,用清水洗淨保溫催芽,出芽後撒入泥床上,拍谷入泥,用拱棚加蓋塑料簿膜保溫,將泥土壓勞薄膜四周,以防空氣進入,這樣谷種出芽快,到了10天半個月,棚內穀苗長到2寸高左右,外面氣溫30攝氏度時,塑料薄膜兩頭需打開小口放風,白天打開,晚上封閉,這樣出苗整齊,谷秧到了5寸,秧苗保持一定的水層,移栽前一個星期要揭開塑料薄膜,讓其自然生長,能起壯苗作用,栽入大田成活率高。二晚水稻、一季中稻育秧,正值夏季,這時氣溫高,育苗做好泥床,將谷種拍入泥土中,水中保持淺水層,不用拱棚覆蓋塑料薄膜。

二、水稻旱地育苗

旱地育苗,首先用"敵克松"或"高效多菌靈",對土壤苗床進行消毒,苗床含水量70%左右,就可放入塑料軟盤,然後將谷種撒入軟盤穴中,蓋上土層就可以了,不用塑料軟盤育秧,可直接把谷種撒入苗床上,拍谷入泥,用拱棚加蓋塑料薄膜,四周壓牢,膜內溫度保持30攝氏度左右,就可正常出苗,10天半個月左右,棚內秧苗2寸深時,外面溫度達到30撮氏度時,棚內溫度就有30度以上,這時塑料薄膜兩頭就要打開通風,以防高溫燒壞秧苗,當秧苗長到5寸深時,可揭露讓其吸收陽光雨露,讓其壯杆,栽入大田容易活捰。

以上就是水稻水苗旱地育苗技術。

如有不明之處,盼你留言諮詢。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答:1. 要對水稻種子的育苗田地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我們在培育水稻秧苗的時候,一定要把培育時間控制在40天至40四天之內。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的時間,我們可以選擇水稻種子播種的地址了,儘量選擇在海拔比較低的地方,以及逆風向、還有向著陽光那一面、水源充足、交通運輸十分便捷的地方,最好是在乾旱的田地或者是在自家的庭院進行中型的水稻大棚育苗。

2.營養土準備:

第一點要合理地配置營養土。

我們經常說只要把土壤肥力把握好,那麼就會中出比較優質的水稻苗。營養土,我們需要把肥沃的土地用各種優質的肥料進行科學的配置均勻的撒在土壤裡面,我們一定要注意土壤的選擇,一定要是結構搭配非常好,土壤肥力程度非常高,沒有任何的病蟲害、沒有任何的鉀鹽、沒有任何的雜草是最好的。一般水稻選擇種植的土壤是乾旱的田地或者是水田,沒有用除草劑的化學制劑的最上面的一層土壤是我們自己菜園裡用的土壤,我們對水稻種植的土地進行翻整最好是在秋季最好這裡我們一定要注意如果用草炭灰那就一定要讓草炭灰進行發酵後,再用7毫米的有小孔的篩子進行過濾一下,再把這個和肥料進行均勻的攪拌。

第二點,我們要對水稻種植的土壤進行酸化。

在準備給水稻進行苗床的土壤酸化時一定要有防治疾病,促進水稻苗茁壯成長等一系列的作用。水稻生長環境適宜的酸鹼平衡值在4.5至5.0,一般我們可以使用98%的濃硫酸,配置比例一般用500千克的營養土加3.5~4千克的濃硫酸。在配置上也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我們要先把濃硫酸倒入一個裝有少量水的杯子中進行稀釋後,再往杯子裡面添加大量的水配製成稀釋的硫酸溶液。在進行土壤酸化之前,一定要對水稻的苗床土壤進行酸鹼平衡值的一個測定,然後把稀釋後的稀硫酸溶液倒入營養土裡面,攪拌均勻然後讓他們能夠充分的混合。經過三天後,我們檢查處理水稻苗床的酸鹼平衡值,要達到標準範圍之內。

3.種子準備:

第一點,我們要把水稻種子進行一個晾曬,要選擇適合當地區域土壤種植的水稻種子,我們要選在晴朗的天氣,把水稻種子放在有水泥的土地裡面或者是地勢比較平坦的土地裡,經過三天的晾曬,再把這些土壤重新翻整後,要保證晾曬過的水稻種子具有一定的均勻性。把水稻種子進行晾曬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病原菌來提高水稻種子的成活率。

第二點,我們可以用鹽水進行水稻種子的選種。鹽水的配製是用1:13的比例進行配置,我們可以用食鹽12千克左右,再加上50千克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後。把水稻種子放進配製好的鹽水中,把它們撈出來,看到他們個體比較飽滿後,再用清水進行三次清洗,這樣是為了防止水稻種子出現不發芽的情況。

第三點,我們要給水稻種子進行消毒,一般來說我們要用1.5%至2%的生石灰進行一個浸泡,水面一定要高於水稻種子至少十釐米,不能夠用任何東西把它們攪拌,這樣會讓水稻種子表面的保護層破壞掉。我們可以用一些化學試劑,再加上自來水形成的溶液來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每天要對水稻種子攪拌兩次以上勁爆的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做具體的打算,比如說如果是在15℃下,我們可以把水稻種子進行一個星期的浸泡,這樣可以使他們有效積溫達到99℃。

4. 我們要給水稻的苗床進行週期性地除草。我們可以去藥店買一些溼性的粉劑來對水稻種植的田地裡面雜草進行清除,一般來說好忙使用除草劑都是用噴灑的方法。我們一定要注意水稻苗床一定要均勻平整,上面破壞了土壤,也要均勻平整,在使用除草至時候不能用水進行灌溉,不然這樣會讓水稻發生藥害作用。選用19%除草藥物的比例進行配置,每袋30克,可用於40~45平方米,採用毒土、噴霧法。注意苗。

以上是個人給大家說的種植水稻苗床的一些方法,你們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看法呢?歡迎在下面積極留言。





三農梅哥


南方和北方的水稻育秧方式、措施和技術有著很大的差異,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東北獨特的氣候特點決定的。

東北地區的水稻育秧,是在水稻育秧大棚中進行,利用育秧盤、苗床土以及育秧大棚進行旱地的高臺育秧,具體的技術措施以旱育、防病、稀播、通風等為主,主要的目的就在於培育稀播壯秧。


1、播前準備。苗床土是東北地區水稻育秧的基礎介質,苗床土要求有機質豐富、鬆散、過篩細土為主。由於近些年東北地區水稻栽培面積的增加,苗床土的來源也越來越緊俏,現在有一些稻農已經開始在本田取用苗床土了。篩好的苗床土還需要混拌壯秧劑來調酸、增加養分。


苗床土混拌壯秧劑是東北地區較為常見的做法,不同的地區使用的壯秧劑也有一定的區別,主要還在於不同地區 的土壤PH上的差異。因為使用壯秧劑的一個目的是將苗床土的PH值調節到4.5-5.5左右,這是最適合水稻秧苗生長的PH區間。比如說黑龍江的大慶、齊齊哈爾以及吉林的白城地區,由於屬於鹽鹼地,苗床土的調酸使用的固體或者液體酸劑的用量明顯要大於其他的地區。除此之外,混拌壯秧劑的另一個目的也是補充苗床土的養分,以滿足水稻大棚育秧期間對養分的需求。


2、芽種的製備。東北地區的水稻大棚育秧,主要以播種水稻芽種為主。目前也有一些稻農採取播種經過處理之後的幹種,但是這種方式的應用還是較為有限的。

水稻的催芽是比較麻煩的事情,常規的方式大概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催芽。將清選過的種子浸到10-13度左右的水中,浸泡大概8天左右。期間需要定期的換水,避免水過度變質造成芽種的無氧呼吸。在水稻的腹白處出現白色的輕微凸起之後,就可以升溫催芽了。一般來講是32度破胸、28度催芽。更換溫度適宜的溫水,將種子浸到溫水中,定期觀測水稻種子的溫度,以免溫度過高。大概經過24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出芽,在出芽率達到80%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撈出晾種準備播種了。


3、播種。播前需要苗床澆透底水,就可以播種了。覆土的厚度在一顆黃豆粒的高度左右。播後的苗床大概需要7天左右的時間能出苗,在苗床出現大量白色的立針之後就可以撤膜、澆水了。就可以進入正常的常規苗床管理階段了。


4、苗床管理。育秧管理階段主要以調酸、防病、通風、三看澆水這幾個措施為主。特別需要注意在2.5葉期的離乳期有可能出現的立枯病防治。

調酸。一般在水稻的育秧季中需要進行2次。畢竟水稻育秧期間需要經歷多次澆水的過程,會造成苗床酸性PH值的升高。所以,最好在2.5葉期的階段再次進行一次調酸的作業。可以使用固體或者液體的調酸劑來進行,通過調酸輔助進行立枯病的防治。


防病。主要是防治立枯病,通過科學通風、調酸、噴施殺菌劑等多重方式來進行立枯病的防治,保證水稻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正常生長。


通風。在水稻齊苗之後就需要酌情的每天通風。通過通風的方式降低棚內的溼度、降低苗床土壤的含水量,實現苗床旱育的目的。而且,通風也可以降低棚內的溫度,從而抑制地上部由於高溫而出現的徒長情況,從而達到培育壯秧的目的。


三看澆水。澆水是否科學,對水稻育秧的健壯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講,建議通過早晚葉尖是否吐水、床土是否發白、心葉是否捲曲來判斷是否需要澆水。而且, 在出現長期的低溫、陰雨天氣情況下,更需要酌情的澆水,避免澆水量過大增加立枯病的發病幾率。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