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梁漱溟: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梁漱溟: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文/梁漱溟


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人類生活中,所秉持的態度(即所以應付問題者)有三不同;因而人類文化有三期次第不同。


第一問題是人對於“物”的問題,為當前之礙者即眼前面之自然界——此其性質上為我所可得到滿足者。


第二問題是人對於“人”的問題,為當前之礙者在所謂“他心”——此其性質上為得到滿足與否不由我決定者。


第三問題是人對於

“自己”的問題,為當前之礙者乃還而在自己生命本身——此其性質上為絕對不能滿足者。


梁漱溟: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第一態度是兩眼常向前看,逼直向前要求去,從對方下手改造客觀境地以解決問題,而得滿足於外者。 


第二態度是兩眼常轉回來看自家這裡,反求諸己,盡其在我調和融洽我與對方之間,或超越乎彼此之對待,以變換主觀自適於這種境地為問題之解決,而得滿足於內者。


第三態度——此態度絕異於前二者,他是以取消問題為問題之解決,以根本不生要求為最上之滿足。


問題及態度,各有淺深前後之序;又在什麼問題之下,有其最適相當的什麼態度。雖人之感觸問題,採取態度,初不必依其次第,亦不必適相當;而依其次第適當以進者,實為合乎天然順序,得其常理。人類當第一問題之下,持第一態度走去,即成就得其第一期文化;而自然引入第二問題,轉到第二態度,成就其第二期文化;又自然引入第三問題,轉到第三態度,成就其第三期文化。 


梁漱溟: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此其所由樹立,蓋從人類過去歷史文化反覆參證而得。古希臘人之人生蓋類屬第一態度,其文化即發於此;古中國人之人生蓋類屬第二態度,其文化即發於此;古印度人之人生蓋類屬第三態度,其文化即發於此。總之,所謂世界三大系文化者,蓋皆有其三不同之人生態度為根本。


然綜觀人類文化至於今日,實尚在第一問題之下;而古之人唯希臘態度適相當,又不久中斷;中國印度則均失序不合,其所成就既別有在。近世之西洋人乃重新認取第一態度而固持之,遂開人類文化新紀元,大有成就;迄於最近未來,殆將完成所謂第一期文化。在最近未來第一期文化完成,第二問題自然引入。人類必將重新認取第二態度,而完成所謂第二期文化。如是第三問題又自然引入,第三態度又將重新認取,而完成所謂第三期文化。此餘前書大意,欲得其詳,必審原書。


本文來源:梁漱溟《解一解中國人的謎》

圖源:網絡


梁漱溟:人類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有三不同


- 關於作者 -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原籍廣西桂林,生於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開封。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 。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鑑的經驗。一生著述頗豐,存有《中國文化要義》《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唯識述義》《中國人》《讀書與做人》與《人心與人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