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如果拒不议和会怎样?难道日本真能打进北京城

在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之前,很多国家都觉得大清会赢得胜利,因为当时大清拥有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舰队,看起来很风光。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大清舰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时他们才明白北洋舰队风光的外表只是他的虚壳。如果当时的慈禧太后拒绝与日本和谈坚决抗争到底,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日本会不会将清朝灭掉呢?

很多人觉得如果当时清政府拒绝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拒绝和平谈判,日本也许会入主中原取代大清。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这要从甲午中日战争的本质说起。

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如果拒不议和会怎样?难道日本真能打进北京城


操纵战争的幕后玩家

甲午中日战争的真正幕后操手其实是英国。19世纪70年代,由于沙俄和英国两国之间的矛盾激化,英国为了遏制沙俄,急需在亚洲寻找代理国。一开始英国找的代理人是中亚军阀阿古柏,阿古柏曾经侵略过新疆。但是阿古柏当时既不想得罪英国也不想得罪沙俄,当起了和事佬,不愿意做代理人,因此英国就把目光放到了清朝身上。

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如果拒不议和会怎样?难道日本真能打进北京城


为什么选中了清朝呢?因为清朝当时很听话,而且是人口大国,看起来蛮有实力。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英国人还帮助左宗棠筹措了商业贷款,解决了军费开支问题,目的就是想看看清政府到底能不能担当此任。

经过了几年的战争,新疆除了伊犁基本被收复。之后清政府还以坚决的态度扬言一定要将伊犁收复,此举让英国对清政府刮目相看,从此之后大力扶持清朝。在洋务运动期间英国不仅帮助培养留学生,还在军工船政方面给予支持,清朝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建立了北洋水师。英国人费了好大力气帮助清政府建立的北洋水师并不是用来防日本的,因为当时英国根本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英国真正想要防的是沙俄,打造威海、旅顺两大军事基地就是要实行联清制俄计划。

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如果拒不议和会怎样?难道日本真能打进北京城


甲午战争以后,英国为何突然就不支持清朝了

清朝在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也没有闲着,在国内搞起了西化运动明治维新,他们已经把当时的局势看得很清晰了,日本如果要想发展壮大那么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那就是取代清政府,成为英国遏制沙俄的代理国。日本的蠢蠢欲动都被英国看在眼里,因此英国就在双方面同时下赌注,帮助清政府的同时也暗中扶持日本,英国就是想看看到底谁才是最合适的代理国。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初期,英国还是非常看好清政府的,在军火方面提供支持。然而清军却在这场战争中被打的落花流水,清政府的真实实力一下子被看穿,令英国人感到非常失望。清军当时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英国迅速将清朝抛弃,把目光转移到了日本身上。这就是甲午战争后期李鸿章买不到军舰的原因,因为英国已经不想再扶持清政府了。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日本将清政府的赔款全部用于发展军工业,因为他们明白要想得到英国人的扶持,就要积攒力量对抗沙俄。因此日俄战争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发生的。

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如果拒不议和会怎样?难道日本真能打进北京城


列强不会让日本独吞中国

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如果拒不议和会怎样?难道日本真能打进北京城


其实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日本都是列强的棋子。大胆假设,如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期清政府坚决不投降,那么日本有可能会打入北京城,最后大概会形成三股势力。第一势力就是被打得苟延残喘的清政府,躲回东北老家独处一隅。第二股势力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大臣,他们会在东南一带抱团取暖。第三股势力就是日本,但是他们的控制范围不会很广,也就集中在华北一带。

英国是不可能让中国和日本打得两败俱伤的,因为那样沙俄就会坐收渔翁之利。在西方列强的眼中中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没有人会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将这块蛋糕独吞。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