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當孩子向你發出信號時,請珍惜孩子的信任和託付,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媽媽興高采烈對況況說:“今天我看到鍾南山,李蘭娟和張文宏表態,可以開學了。我們困守斗室的艱難歲月終於要熬過去了!”不料,況況卻面無表情地說:“在家裡有什麼不好?我的學業又沒拉下。”媽媽想了想,自家兒子真是讓人省心,每天認真寫作業,閒下來還讀書,做家務。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可是悶在家裡,不能親臨教室聽課效果也不好啊!你就不想那些朝夕相處的同學們嗎?”況況冷冷地說:“除了童童和丫丫,那些狗東西一輩子不見才好呢!”

媽媽有點不高興了:“怎麼說話呢?怪不得老師總說你跟同學關係不好呢?我和你爸 可都是社交達人,你看我們的朋友……”

況況不耐煩地打斷了媽媽的嘮叨:“行了!你們好,我沒勁,不值得大家愛……”

媽媽還想說什麼,況況扭身進了房間,“咣”關上了門。

氣不打一出來的母親,在朋友圈裡和小姑姑發牢騷。小姑姑姑答應和況聊聊。

晚上,小姑姑通報了一個令人驚詫不已的消息。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況況在學校裡被幾個同學推搡,下腳絆,撕作業,造謠起外號,都持續幾個月了,你怎麼一點都不知道啊?”


媽媽目瞪口呆之餘,方才回憶起年前那陣子兒子總是不想去上學,身上還時常青一塊紫一塊。問他,悶著頭說:“上體育打球不小心碰到了。”

母親悲憤難抑:“這孩子受了欺負怎麼不跟爸媽說呀!”小姑姑冷冷地說:“況況說‘就算被打死了,也不會跟他們講’。瞧你們這爹媽當的!”

當孩子在外面遭遇了糟心事情,能不能及時向父母稟告傾訴,是衡量家長是否合格,親子關係是否和諧融洽的首要標準。很多傷害,就發生在父母對孩子的傾訴沒有正確做出反應,孩子的呼救信號沒有被家長收到之後。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北京某中學女生,在自己家父母眼皮子底下,被輔導老師多次性侵。女兒向父母提出換個輔導老師,家長還罵女兒不懂事,重金請到的不珍惜,直到他們無意中看了監控視頻,方才如夢方醒。

為什麼如此簡單的事情孩子卻不願跟家長明白講出來呢?

這就要看看,當孩子發出信號時,家長是如何應對的。

主觀強勢。《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當中,房思琪被老師誘姦後,滿心疑慮對母親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母親的強勢粗魯,政治正確的態度,讓女兒覺得自己很不正經,也就打消了從母親這裡找到庇護的願望,將苦水埋在心底,長期焦慮抑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不容分說。孩子回家告訴同學非要抄自己作業,被老師罰站。家長沒等說完就指著鼻子罵上了:“你有毛病啊,他說要抄你作業,你就給他抄啊,趕明他讓你去殺人你也去嗎?”母親哪裡知道,這個同學因為是教育局長家的公子,連老師都不敢得罪,明明是他的錯,卻要讓別人背鍋。老師同學都趨炎附勢,他一個小孩子敢說“不”嗎?急於責備,孩子失去了說出真相的機會,除了接受責罵,哪裡還奢望得到理解包容呢?

看不到孩子。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厭學,不想寫作業,哭鬧,黏人等狀況,那是孩子在試探著向家長髮出求救信號。家長對孩子的不乖很嫌棄,斥責壓制,只求聽話馴服就好,也失去了接收預警的機會,導致不良事件發生,後悔莫及。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沒有尊重。家長一看孩子的表現不符合自己標準,先就一股怒火衝腦門,一點也不講究方式方法,哪管孩子是否能將接受。

還記得那個轟動一時的盧浦大橋跳橋案嗎?

17歲職校男生跟同學發生糾紛被叫了家長。回家路上,母親一邊開車一邊責罵,兒子情緒激烈一句一頂。母親不顧橋上不準停車的警告,拉開車門要跟兒子面對面爭論。兒子一怒之下,衝到橋欄邊,一躍從橋上縱身跳下。

母親到底說了什麼十惡不赦的話,讓兒子決絕到以命抗爭的地步?

其實,母親的話未必多麼惡毒,但一定少不了這幾個詞:

不接納——送你來讀書的,你跟同學鬧什麼,吃飽了撐的嗎?

不認可——從來不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就是一味責備;

不共情——不能切身感受孩子的憤怒焦灼,而是站在道德高處批評。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當孩子發出信號被無視,被忽略,被誤解,被壓制,孩子心中父母家庭成為廢墟,黑洞,充滿心中的是無奈和絕望。

受了委屈不再傾訴;

受到傷害沒勇氣求助;

寧可走絕路,也不再跟父母說一句話。

失去了唯一的退路和強大的支持,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任命運的驚濤駭浪,將自己淹沒。

正如黃磊說的:“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麼。他在外面做什麼不重要,他會不會告訴你,最重要。”


黃磊: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做了什麼?


為人父母,如何給孩子說心裡話的機會,關乎孩子的安全與成長。

當孩子向你發出信號時,請珍惜孩子的信任和託付,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