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趴睡酿成悲剧 这种奇葩育儿法可别学

近日,一段三个月大的婴儿疑似被亲妈付费学到的睡眠引导技术闷死的聊天记录截图在网上广为流传,引发网络热议。

事件详情

根据网友爆料,一个新手妈妈加入了一个睡眠引导付费群,这个群主要是训练婴儿与母亲分开、独立睡觉能力。

在睡训过程中,这位新手妈妈通过监控发现孩子的睡姿变成趴着睡且大哭不止,于是在群里发监控视频并圈自己的睡眠导师咨询,是否要帮孩子翻身。

群内答疑老师并未回复,群友支招“不哭可以不干预”。在群友安抚下,新手妈妈以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学会趴睡,实现了睡训目标。

在与群友交流育儿经验过程中,孩子的哭声逐渐平息。一个多小时后妈妈进房间发现孩子流鼻血,全身软了,赶紧送去抢救。有传言孩子窒息而亡,也有传言不是,具体死因未有确切答案。

4月19日,付费群背后机构“芝士小馄饨育儿经 ”发布声明,称该团队的原则安全第一,事发前已完成该妈妈的咨询服务,对网上传播的“宝宝趴睡事件”未核实信息将追究法律责任。并呼吁不要传播对涉及当事人隐私的记录。

事件传播

4月18日,知名母婴育儿博主“微微辣vera”爆料,“看了一个聊天记录,浑身发冷:一个4个月宝宝因为趴睡被捂死了”,开始引发小范围关注。

4月19日,网友“加糖馥芮白”转载了豆瓣鹅组爆料贴《妈妈加入“婴儿趴睡训练群”,孩子窒息大哭,妈妈还在群里面问问问!》,被@天涯历知幸 @安定医院好医生 @武志红 等大V转发,形成数个子传播圈。

婴儿趴睡酿成悲剧 这种奇葩育儿法可别学

在诸多大V发声关注下,婴儿趴睡窒息事件开始较大范围传播。4月21日下午,新京报我们视频等新闻媒体账号才开始报道此事,重点传播者还是以自媒体大V为主。

婴儿趴睡酿成悲剧 这种奇葩育儿法可别学

婴儿趴睡酿成悲剧 这种奇葩育儿法可别学

舆论倾向

孩子对于大部分父母而言,是自己的眼珠子、心头肉,十分的爱护和关心。三个月大的婴儿疑似因为睡眠训练闷死,让为人父母的网友们尤其感到愤怒和痛心,负面情绪占比88%。

婴儿趴睡酿成悲剧 这种奇葩育儿法可别学

一方面,网友痛斥该睡训机构所传授内容不科学,是“邪教”,呼吁有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谴责看到小孩挣扎而无动于衷的群友有些冷血。

根据“微微辣vera”爆料,涉事机构先免费进群咨询,建立基础信任,然后卖1对1十天课程,三人成团1999,课程结束后入vip群。通过贩卖焦虑,神化高价睡训课程效果“我儿子第五天自主入睡”,多平台推销,引诱妈妈拉帮结派的购买课程。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新手妈妈过于信任所谓导师,因为其“无知”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也有观点同情这位新手妈妈的遭遇,认为其固然“愚昧”,但失去至亲的悲剧并不是她想看到的,反而此事将对其造成极大的长期性心理创伤。

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位母亲的行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母亲基于监护关系对婴儿负有法定救助义务,并且有救助的可能性,且从这位母亲在微信群的聊天可以看出,其能够遇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依然“轻信能够避免”,最后致使婴儿死亡,其行为表现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睡训、哭免是否可取

睡眠训练、哭声免疫方式对于婴儿来说是有必要、合适的吗?婴儿睡眠要注意什么?看看心理学者与宝妈们怎么说。

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博士“采番茄的大虫子”:儿医都是反复强调要躺着睡。

育儿博主“七太太就是唐园园”:从来不相信某些大V吹上天的婴儿睡眠训练,当孩子是狗吗?什么“哭声免疫”,什么“哭声控制”!小婴儿哭就是纯粹的表达需求!

心理学者“李雪爱与自由”:婴儿6个月前跟妈妈处在共生期,这个时候,没有“婴儿”一说,只有“母婴”。 婴儿“独立入睡”承受着巨大的恐惧和煎熬,大哭大闹没人理之后,消耗掉大量能量,最终婴儿只能进入一种绝望的、麻木的、无力的低能量状态。这种状态,婴儿更容易猝死,因为能量太低,对身体的不适反应迟钝,比如呼吸受压迫,正常是要及时改变身体姿态,但是低能状态,心如死灰,求生欲低,可能就永远“一觉睡过去了”。

心理咨询师“可可的粽子妈”:不同的孩子对于安抚的需要会很不一样。睡训最大的问题是让婴儿去适应成年人定下的规则,而不是让家长去满足婴儿天然的需要。

临床医学博士“徐蕴芸”:婴儿睡眠建议分床不分房。白天清醒时可训练趴着,睡眠时绝对不可以俯卧。婴儿床上不要放置多余的玩具包括床挡,被子也不能过于厚重。

如何看待婴儿趴睡窒息事件

“父母不需要考试”是近年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往往出现在有关父母与子女有冲突的新闻中。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教育观点发生转变,造成了两代人呈现新旧对抗的现象。

上一代人多数仍抱着传统观念养育孩子,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未来的希望、养老的保障;而新一代人欲摆脱传统的桎梏,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希望给予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而这些号称有着某某国育儿证书的“导师”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实际上,无论新旧两代抑或国内外的父母,都或多或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更有竞争力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势必要赢在起跑线。如果再遇到有心的焦虑营销,“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再告诉你“别人家的孩子”是学习了某某课程变得这么优秀,急于求成的父母们极有可能一头扎进消费陷阱。

在“婴儿趴睡窒息事件”中,有人认为养育孩子不该轻信几个网络上的博主。不可否认,网络信息繁杂难免有人在其中浑水摸鱼趁机盈利,但网络上也有许多硬核知识,这需要网民自己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据2019 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有 8.54 亿;其中,初中学历的占 38.1%;高中、中专、技校共占 23.8%;大专占 10.5%;本科以上占 9.7%,还有 17.9% 没上过初中。受限于自身的知识教育水平,大部分人很难做到万事都能有一双慧眼看清真相。

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有些小病小痛上网一搜就“绝症”了。自己拿不准的事最好咨询正规机构的专业人士,比如感觉不舒服上网不如上正规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有问题能早发现早治疗,没问题也能心安了。

此外,研究人体健康的产业,到底有没有合理性、科学性,如果有相关部门给公众做一些指导,或许一般人就没很容易就上套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