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濟南有千佛山,泰安有泰山,博山是啥山?

敲黑板!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博山,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泰山山脈的東麓,境內峰巒疊嶂,因多山而得名“博山”。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博山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南部,處在整個山東中心。

這麼厲害?沒聽過,不瞭解,不熟悉?不要緊!

想要征服諸位,當然要拿出看家本領——博山菜!

據《臨淄縣誌》載:“易牙善和五味,淄澠水合,嘗而知之。”

從先秦開始,博山就是一個善於烹飪的地方,時至今日,當地仍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家半把刀,滿城菜飄香”,可見博山的烹飪事業多麼深入人心。

一直以來,博山菜都像是山東人密不示人的寶藏,似乎只在省內流傳,並不被更多人知曉。

這次,我們要誇一誇博山菜了。

在山東,沒有一個地方開不了博山菜館。

不管在濟南、青島還是臨沂、濱州,一個當地人被朋友拉去吃博山菜,他也大概不會反對。

這一點,實在不容易。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招牌從不花哨,就四個字,竟也開了幾十年

因為山東各地飲食習慣千差萬別,遠不是一個煎餅大蔥可以概括的。

膠東半島靠海吃海,魯西南是煎餅的天下,濟南是各方美食的聚處,曲阜則有傲視齊魯的孔府菜……

一桌博山菜,能把整個山東管待得服服帖帖,靠的是什麼?

會是博山豆腐箱嗎?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端上一盤燒豆腐,四方大塊壘疊,澆一勺紅彤彤的芡汁,咬一口,豆腐裡瘦肉、冬筍、香菇、海米細剁成末,用蔥姜炒得噴香,炸豆腐金殼一裹,香裡透香。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也可能是一盤博山炸肉、一碗博山砸魚湯

博山人最愛吃“硬炸肉”,豬裡脊塊用蔥姜醃好,掛上生粉雞蛋打成的稀麵糊,下鍋炸好後,金黃裡透出醬油紅,越嚼越香,正宜下酒。

開一瓶當地有名的“黃河龍”,那是清冽不上頭的佳釀。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酒過三巡,桌上那盤沒動幾口的魚,拿回後廚,加醋加胡椒,打上蛋花,煮成一鍋濃濃的湯,一人一碗,提神醒酒。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當然這湯的賣相一般很慘烈

接著,是一盤薄皮大餡,形如元寶的水餃:

只有皮呈四方,兩角恰好能捏成元寶,煮出來皮裡透出菜肉餡色,才有資格叫博山水餃。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這還沒算上博山菜的終極大殺器——酥鍋

那是半個山東無人能逃過的鄉愁。誰家酸香味一起,一條街都知道該過年了。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一口大鍋裡,肘子骨打底,上頭是大片的白菜、再鋪一層大片的炸豆腐,整節的藕壘上一層,一張又一張海帶卷起,用棉線紮好,幾條青魚臥上,最上頭是肥瘦各半的帶皮豬肉。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加醋燜煮,豬肉膏腴流下,滋潤了魚、喂足了藕,煮香了海帶,浸透了豆腐白菜,待到吃時,藕段、海帶卷、炸豆腐改刀切塊,肉早已爛熟,青魚也連骨酥了,不用刀切,一夾即散。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每到搶車票的日子,讓山東人歸心似箭的,只怕一半是博山菜。

有說法稱“博山菜是魯菜的根。”

在受魯菜影響的整個中國北方,這話是莫大的讚譽了。

博山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南部,處在整個山東中心。

南北長49.4千米,東西寬20千米,這頭到那頭,抬腿就到,不大的地方,住著不多的四十來萬人。

但它所在的淄博,可太厲害了。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博山城區

淄博有一樣地理優勢,全省獨一無二:

南邊與臨沂接壤,正北有濱州,東北鄰東營,正東緊貼濰坊,西南接泰安、正西則是濟南。

一地通六市,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真不是誰都能有。

也許是這個原因,淄博與博山不少菜式,都與山東各地名吃隱隱有著血緣。

博山黑香腸與萊蕪香腸,做法與口味簡直是一母同胞;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淄川人蒲松齡筆下“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的西河煎餅,則是沂蒙煎餅、泰安煎餅的近親;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早餐卷豬頭肉,一定要鵝黃松軟的小米煎餅

黃米、糯米、紅棗、花生煮成的博山糗糕,與青州黃米糕一模一樣,粘糯甘甜。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山東話裡,“糗”的意思是極黏成坨。麵條糗了沒法吃,糗糕卻無人不愛

這些菜式材料易得、工藝精巧有度、分量厚實、口味鹹鮮,無一不是魯菜最顯著的特色。

因此,博山菜在山東人緣極好,人們甚至把魯菜的根源,導向了博山菜。

有人說扒肘子是博山菜,有人說黃燜雞是博山菜,還可能有爆炒腰花、拔絲地瓜……是真是假,當然早已無從稽考了。

但在2016年,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經過考察後,還是認定了博山為“中國魯菜發源地”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這一說法,確實存在靠譜的人文歷史條件。

博山東南八陡鎮,地下有煤礦,煤炭業自唐代開始發展,在宋元時期興盛。

豐富的產量、煤炭的普及度,為烹飪手法的進步提供了條件:

別處灶臺裡,燒的還是溼柴乾草,三下兩下點不著,博山人已經通過煤炭精確控制火候,開始爆炒一切了。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煤炭的興起,也促成了唐宋時期琉璃、陶瓷產業興旺發達,經久不衰。

今天,博山菜還有一道“琉璃地瓜”,與拔絲地瓜很像,將地瓜切塊炸熟後裝盤,澆上早已熬好的糖汁,色澤晶瑩,猶如琉璃。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工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城鎮繁榮,飲食自然發達,加以地區間的不斷交流,博山菜開始日漸成熟。

曾有傳說,康熙帝的老師,秘書院大學士孫廷銓回到博山老家時,把不少宮廷菜做法帶了回來。

這當然真假難辨,不過,故宮宮廷學專家苑洪琪老師,確實曾在《御茶膳房·膳底檔》看到過一道菜:

用香芹、蘑菇、筍丁、蓮子、紅棗、苡仁等原料放進油炸豆腐中,因為豆腐呈盒狀,裡面裝著多種原料的餡兒,看上去很像古代婦女梳妝的鏡廂,因此得名廂子豆腐。

這道與博山豆腐箱頗為相似的“廂子豆腐”,曾在乾隆帝膳單中出現過多次——

可能,他就是博山菜圈過的最大牌的粉。

博山菜品質的提高,一大部分源於博山男人的特殊。

博山男人喜歡老老實實在家做飯……

其原因,不外乎一個字:饞。

博山男人的饞,是有歷史淵源的。上世紀20年代,外國紙菸傳入中國,琉璃菸嘴一時成了搶手貨,博山造菸嘴的爐匠們,也跟著發了。

當時有位老中醫李茂亭,作了首歌謠《爐匠碰碑》,調侃這夥“暴發戶”:

先上永盛館,聚樂村飯莊,伸伸大拇指,就是有大洋,先要四獨盤,行件要六樣:海參燒鍋肘,大盤豆腐箱,十條銀絲捲,乾飯嫌冰涼,下上幾碗面,來碗雞絲湯……

有錢就吃,而且是花樣翻新,挑好的吃,其饞可見一斑了。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歌謠中的飯莊“聚樂村”至今存在,是博山知名老字號,圖為1919年聚樂村全家福

博山男人們,有事沒事就愛聚餐。

三節兩壽、親友相聚來一頓,誰家添了大件、換了傢俱,來一頓,人逢喜事來一頓,不喜的事也來一頓……

最過分的是,陰天下雨,也要來一頓。

幾個男人湊一起,哪怕就炒一盆肉片,打幾斤散啤,也要舒舒服服把這時間消磨了,他們管這叫“過陰天”。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80年代婚宴上的博山男人們

因為饞得出奇,博山男人在吃上,也漸漸自覺起來:

天天支使女人做飯,去滿足自己沒完沒了的口腹之慾,實在太不男人了。

人家給你做了飯還嫌這嫌那,是十足的懶漢二流子作風,為上進的博山男人所不齒。

於是,廚房裡忙活的,漸漸變成了男人。

做飯好吃,於博山男人而言,也是件有面子的事兒,飯來張口的甩手掌櫃,才遭人議論。

“博山男人半把刀”成了他們的新標籤——每個博山男人,都是半個廚師。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博山傳統酒席“四四席”

過去博山人辦酒席,家境好的才會請位廚師來操持,大多時候,自家就解決了。

即便廚師提刀上陣,灶前忙裡忙外打下手的,一樣是家中男性,水平夠高的人,才有資格參與。

肉丸打得爽脆多汁,炸藕盒麵糊半發酵,炸出來酥脆可口,恰到好處——誰也沒想到,他們的手藝能細膩到這份上。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細膩結實的博山肉丸,是當地家庭煮夫的基本功

後來下崗潮來襲,不少博山男人戴上高帽就成了廚師,又帶著一批灶臺邊上的大丈夫,四方操持筵席去了。

有人問,那為啥出了山東,就見不到博山菜了呢?

誰也說不清楚。也許是大家不願離家太遠,或是捨不得一菜一酒“過陰天”的悠閒日子。

這片沃土,這身本領,足夠他們安享一世,陶然以樂了。

博山菜:C位出道的山東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