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好习惯要“知而后行”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疫情在给我们带来不安的同时,也让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生活。疫情改变了我们哪些生活习惯?改变了哪些家庭观念?疫情期间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否值得长期坚守?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湛江部分市民。(据4月13日《湛江晚报》)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人们的卫生习惯改变按下了快进键。在湛江,戴口罩、勤洗手、聚餐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排队时相距一米以上渐成新风尚,这是每个人都乐见的。

湛江人的卫生习惯随“疫”而变,既让抵御病毒、保护健康的屏障更加牢固,也为打赢这场战“疫”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也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和压力,具有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重要关口,只有把良好的卫生习惯延续下去,慎终如始,才能避免疫情再度蔓延扩散。

令人遗憾的是,当下非常不易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一部分人又开始有所懈怠,口罩开始戴不住了,洗手也没有原先那么认真了,排队时“人贴人”的情况又多起来了……尽管大多数人也意识到哪些行为会产生“负能量”、哪些生活方式有“负作用”,但往往只图一时快活、不顾未来代价沉重。历经战“疫”岁月,我们更加懂得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退一步讲,就算疫情消失了,但我们并非生活在无菌环境中,良好卫生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一以贯之,而不是一天两天的心血来潮或者信誓旦旦。

能不能把好习惯坚持下去,需要每个人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所以说,对疫情防控所积累的好做法、形成的好经验,既要系统梳理和重新审视,更应固化延续下去,并成为一种常态。只有实现健康观念的更新和价值排序的重塑,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才能“习惯成自然”让每个人真正享受到品质生活。

保持好习惯需要“知而后行”,从思想认识上一点点领悟,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做起,久久为功才能逐步见效。一方面,弥补健康知识缺失的“欠账”,不能“偶尔为之”,而应走向制度化、系统化、精准化,让健康常识普及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并避免生活中的各种健康误区;另一方面,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上要树立规矩意识,从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从我做起,从管住嘴、迈开腿做起,将健康理念真正升华为科学、绿色、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湛江晚报 坚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