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的人為什麼要多學上一年或幾年?

致在醫學路上迷茫人的一封信

首先,感謝你能在現有的醫療環境下想學醫,那需要勇氣,如果你選擇了這條路時,恭喜你你以後的生活將會很充實,你的責任心,會促使你不停的學習。其次,為了讓你更好的規劃以後的生活,少走彎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作為過來人的身份,寫下一些建議和感悟,希望對現在各階段的你有幫助,做出一個最適合你的選擇。

在你選擇學醫之前,你不單單需要一腔熱血或者家人期盼,你選擇的是終生的職業,慎重選擇,一但選擇學醫就不要後悔,你的手裡握著別人的希望。在你選擇學醫之前有四個國家層面的意見:《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八部門《關於開展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5〕9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前兩個是指導醫學教育改革,目的是教育出更合格的臨床醫生,後兩個是指導醫院改革,目的是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三甲醫院傾向於疑難雜症與危重病。這四個意見你可以看不懂,但是我建議你看一看,因為現階段的所有醫學改革都是圍繞著這四個指導意見。

醫學生的大學可不是用來談戀愛的,但是我試了談了也不影響學習,所以選擇大學時一定要選擇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的地方。就環境而言,五年本科搬3-4次宿舍大有學校在,如果你選擇不好,你的大學時間一直在擔心下一年要生活在哪個城市,哪種環境中,安靜下來學習是很奢侈的。搬宿舍的原因,大一在大學擴張時建的新校,大二時發現新校不能滿足大二實驗需要,搬老校。在老校生活兩年,搬宿舍到見習醫院,見習醫院搬到實習醫院。如果你選不好學校,你就在一直搬搬,見習、實習階段在一直找找,找一個能學習的地方。大學之前,父母看著你坐下來學習。大學見習、實習階段,會有一群專業人員看著你不讓你在自習室學習。美其名曰好好見習、實習,還會有見習、實習醫院規定,自習室白天關閉,如果發現有學生爬窗進自習教室學習,罰款50元,通知學校,多次發現,停止實習見習,退回學校。每年的醫學院會上演兩次大戰,一次是暑假自習室搶奪戰,一次是寒假自習室搶奪戰,徹夜排隊、口誅筆伐、唇槍舌戰、先禮後兵、拳腳相向,只為找個穩定的地方學習,所以對你而言,找個穩定的學習環境是相當重要的。

在醫學院校中會有部分院校特立獨行,實習、見習醫院在幾百米外,校園安靜而美麗,同學和睦而團結,比如山醫,這種院校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成績足夠好,去吧,北醫、協和、山醫都不遠。這類院校不僅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更是沒得說。各種奇葩聚集地,什麼高考沒考好,考了全省幾名才來的,什麼第一年考了浙大不適應,復讀了一年才來的,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裡面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所以學習氛圍在這些學校不用自己找,隨便拉個伴就可以陪你看書學習,並且能告訴你如何高效的學習。在二類或者更低院校,你就要擦亮眼睛了,你可能跟著一群學霸,從大一開始早六點起床讀英語,晚十點回宿舍,洗漱完還要看書,五年下來,考研出來分數,你會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傻子。醫學繁雜,高效的學習對於醫學生很重要,背到你吐血也背不下來所有的醫學書,背書而不解,對於醫學生是大忌。找一群什麼樣的人做學伴呢,聊不完的知識點,比如學完應急反應,會有一群人想盡辦法把你的應急反應激發出來(這種行為是不建議的!),學習系解總會有人偷人骨頭拿回宿舍把玩(這種行為是不建議的,要還回去的,哈哈!)。

五年大學畢業,嚴格意義上你還不是醫生,所以需要考研或者規培,考研分3檔3類:前34所自主招生院校、A類地區、B類地區,基礎、科碩、專碩;規培分:委培、社會化、專碩並軌、本院規培等,由於具體講解太複雜上思維導圖,但是好像也很複雜!

學醫的人為什麼要多學上一年或幾年?

圖解:最曲折為綠色線,時間約13年+,難度一般。被認為前途最好的為藍色線路,時間約20年+,難度中等。 紅色線路為最順、時間最快,時間12年,難度最難。由於八年制博士,不被大多數醫院認可且八年後同樣需要3年規培+4年專培,15年醫學教育,所以未列入流程圖。基礎醫學碩士,如果畢業後選擇進臨床需要從新規培等,也未列入流程圖。由於作者未能掌握高考升學率、研究生升學率等數據,未能量化難度係數,但是根據作者個人經驗,最難線路在數量級在萬以上。

思維導圖也太複雜,我著重給你解釋的幾個點

1. 委培的意思是,5年本科畢業找到工作,一般1年後,所在單位委託上級醫院給予你規培,需要統一考試,待遇:工作單位提供基本工資,規培醫院給予國家規培補助,每月至少5000元。用人單位一般會讓籤賣身契後去規培,賣身契時間5-10年。本科畢業能找到工作算是撞了狗屎運、家裡財運亨通才能得到的,所以一般都籤。

2. 社會化規培,5年本科畢業後當年或更晚,報規培醫院統一考試後規培,待遇:國家規培補助:4000多元每月,還在上漲。

3. 專碩並軌規培,待遇:各醫院和學校自定減去學費。這也是專碩叫苦不迭的原因。

4. 社會化與委培,規培結束滿足條件的、考試合格的,可以獲得碩士學位。

5. 社會化規培學員,可以在三年之內的任意時間考專碩,但是謹慎選擇這條路,因為退培去上專碩,可能會面對碩士醫院不能註冊規培的情況。最好的選擇,3年之後考個學碩,個人建議。

6. 科碩主要是從事科研工作,畢業後也只能去上科博,也是最有前途的一幫人,但是需要很多前提條件並且四年之後的科博能不能進臨床是未知,就像現在的科碩想進臨床也很難,作為普通人,我還是建議上專碩。

規培結業或者專碩畢業的你,嚴格來說你依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專科醫生,沉思一下,最快也是開始學醫八年之後要想的事情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考博或者專培,走這一步你可能需要0~n年時間,0年來自研究生畢業直接考取專博,N年來自你如果工作了,可能永遠都不會上博士或者專培。專碩或者規培後,你可以選擇就業,根據現在的就業形勢,天地良心啊,太難了,會有一大幫科博競爭,他們手握一大把文章,腳踩七色雲彩,就是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專碩去找工作就是為了凸顯科博的優秀。專碩有幸找到工作,也是急診啊、康復啊、心臟超聲等科室。醫學碩士在家人和朋友眼裡,已經是晚婚晚育,有獨立思考,志向遠大的人才,殊不知他們是一群年齡一把,肉一把,頭髮剩一撮,工作找不到,科研無頭緒,兜裡晴空萬里的中年人。

專博的培養模式處於探索階段,專博擴招也剛開始,專培的培養模式也無從瞭解,希望會越來越好吧。醫生勵志。

以上雖然說了很多,你要明白幾個道理:

1. 學歷高,不代表臨床好。學歷和臨床能力關係不大,臨床能力取決於你從事所在專業臨床工作的時間和病員數量。

2. 小醫院求賢若渴,高學歷去小醫院會被重視。去了就知道了,恰恰相反。

3. 專碩只是幹臨床,學碩只是幹科研。後者說的對,前者說的欠妥。大學要求醫學專碩發文章才能畢業的很多,並且研究生階段你要不停的幫助老師搞實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都不能說,可笑的行為。

4. 上博士為了提高自己,這句話聽聽就行。

5. 科碩、科博是當醫生最好的路,這句話更別信,進醫院資格都沒有。

開始想用最少的字,把本科、研究生、博士、規培、專培等寫清楚,怎奈醫學太複雜,寥寥2715字一氣呵成,仍意猶未盡,但是碩士以後的事情我不瞭解,可能奔三的我對於醫學還是個新人,前路漫長,你自己去體會感悟吧,加油,在醫學路上一往無前的人。

作者:急診狼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