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導讀:從古到今,玉是中國人的最愛。尤其看到了漢代王室貴族,穿著金縷玉衣下葬,可見中國人對於這個玉是有多麼的喜歡。那麼,自古以來,玉質的珍寶是數不勝數,其中的精品也很多。但其中價值最高的,要數這件由玉構成的稀世國寶。

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從古至今,玉都是中國人的最愛

這是一件玉佩組合,它的獨特之處在哪?首先,它的組件之多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多的玉禮器組合,一共有204塊配件組成,這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玉佩組。

其次,這204個組件,幾乎構成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邊有龍的鱗片、有大雁的羽毛、有滄海里的魚、有桑田裡的蠶、有兩條龍的纏繞、有龍和鳳的合體、有龍身人頭的組合、更有月落花開的高貴。

總之,只要人們能夠看得到的,或者想得到的生命,甭管是天上的、地下的還是水裡的,都匯聚到了這個組合裡邊,匯聚到了一個人的身上。所以,這個組合也就有了一個奇特的名字,“把世界帶在身上”。

那麼,這麼一個龐大的玉佩組合,究竟有著什麼特殊的含義,它的主人又是誰呢?為什麼他會想出這麼一套奇妙的設計呢?

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玉組佩,最多的玉器組合

話說1993年,山西考古研究所正在對北趙晉侯墓地,進行第四次搶救性發掘。而就在這次發掘當中,他們發現了一座墓穴組合,那就是西周時期的晉穆侯和他的夫人的墓穴。

這個奇特的玉組佩“將世界帶在身上”,就是在其夫人的墓穴裡發現的。不過伴隨著玉組佩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不解之謎,那麼都有哪些謎團?

首先,是墓葬形制不符合常理。晉穆侯的墓穴是甲字形墓,全長只有24米多一點兒。他夫人的墓卻是中字形墓,全長35米。也就是說,夫人墓比丈夫的墓穴規格還要高,這是讓人不可思議的一點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那是男尊女卑,自從母系社會之後,那就是男尊女卑,況且還在帝王之家,王后的地位怎麼也比不了國君。可是在墓葬裡邊,晉侯夫人的墓穴規格,怎麼就超過了丈夫一大截呢?

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提出過一種可能性。就是西周東周,兩週時期大王的女兒,嫁給小國的國主。比如說王的女兒,周王的女兒,嫁給了侯,那就不排除墓葬形制反常的現象。

可問題是,這位晉侯夫人又會是哪一國的公主呢?當時的發掘過程當中,在晉侯夫人的墓葬裡邊發現了兩件銅壺。它們的器形、紋飾和銘文全部都一樣,蓋口外壁和壺頸內壁鑄有銘文,一共是九個字,“楊姞作羞禮壺永寶用”。

由此,人們把這個壺叫做“楊姞壺”。那麼楊姞是誰呢?不用說肯定是墓主人,也就是晉侯夫人。可晉侯夫人她真的是一位公主嗎?有人據此又提出了質疑,為什麼呢?

因為在兩週時期,國君的女兒嫁出國還有一個慣例,那就是她在所駕到的國家裡邊,她的名字,就以其母國的國名和姓相連來稱呼。咱們來打個比方,比如說秦國國君姓嬴,那麼秦國的女兒嫁到晉國就稱她為“秦嬴”。齊國最早是姜姓,齊國女兒嫁到其他國家,那就成為“齊姜”。

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晉穆侯夫人墓裡發現的楊姞壺

按照這個規則,楊姞這個名字,就說明晉侯夫人是楊國,姞姓國君的女兒。然而在各種史料當中,並沒有姞姓楊國的記載,這個該怎麼解釋呢?

難道說,楊國在嫁完女兒之後很快就滅掉了?晉候夫人是楊國的最後一位公主,然後還沒有留下任何的記載和證據。所以,至今這件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組佩,它的主人究竟是誰?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那麼,這件最大的玉組佩,組件之多,形態各異,墓主人為什麼會有一個如此奇特的設計?它究竟代表著什麼呢?關於這些問題猜測很多。

有人認為,墓主人應該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喜愛一切的生命,所以把各種的生命的樣式,都融入到了玉組佩的設計當中。也有人認為,墓主人可能是他非常喜歡收藏玉。而這個奇特的玉組佩,把它們串起來只是他收藏的一種方式,本身這些組件之間可能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晉穆侯夫人墓葬裡發現的珍貴玉器

那麼,哪種猜測的可能性更大呢?在當時的考古發掘當中,在墓葬棺外的一個角落裡,考古人員曾經發現了一件青銅的方盒子,裡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玉器,整個墓葬的玉器加起來超過800件。

由此專家推測,墓主人在世的時候一定非常喜歡收藏玉。只不過,西周時期的貴族,在生活當中佩戴玉組佩,肯定不會有這麼長,這麼多。

而之所以會有這麼長的玉組佩,很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因為備受孃家和夫家的寵愛,得到的玉佩的賞賜非常之多。於是,她就讓人把幾組玉組佩,重新的組合在了一起。

那麼,這種猜測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史料研究發現,在西周時期,貴族之間的確盛行一種,由多件塊玉串聯組成,懸於身上的配飾,也就是今天的玉組佩。

因為,在西周時期佩戴玉飾是一種禮制,玉更是社會等級秩序的一種象徵。帶的越多,說明玉主人的身份等級越高。不過,這種流行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到了春秋時期,玉組佩更是趨向於簡單化了。一般只流行就係掛在腰間,像如此大型的玉組佩,到春秋時期早已就不多見。

古董承載的歷史,歷史上最多的玉禮器組合,幾乎構成了一個新世界

玉組佩和金縷玉衣都是來保護屍體的

那麼,在西周的晉侯夫人墓裡邊,為什麼還會有如此龐大的玉組佩?這麼設計的理念究竟代表著什麼呢?專家注意到,從文獻以及考古材料當中,反映出來的周朝時代的人,對於玉還有一種理解。他們認為在人死之後,玉可以保護屍體,使人不朽。

所以,拿大量的玉佩飾在生前使用,死後一塊隨葬入棺,覆蓋在身體之上,那就可以保護屍身了。漢代的金縷玉衣,也是這一理念的忠實的傳承。

所以,專家普遍認為,這才是這件大型玉組佩出現的真正的原因。通過玉“把世界帶在身上”,希望來生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是一種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