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理查德·塞勒教授,以表彰他在行為金融學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那些年,那些與CFA相關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尤金·法馬

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拉爾斯·彼得·漢森和羅伯特·席勒,以表彰他們對資產價格所做的實證分析。CFA二級權益類投資科目中的Fama-French model(俗稱三因子模型)開發者。但是這個模型並不是尤金法馬最著名的理論,他開創的最為著名的理論是CFA一級權益類投資中的有效市場假說。這個假說的發現不僅對後續研究影響深遠,同時還改變了市場實踐。也是他也是因此拿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Fama先生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已經是74歲了。而他的理論研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的就已經完成了,活得長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的諾貝爾獎。

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約翰·福布斯·納什

生於1928年6月13日。美國數學家,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約翰·C·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是電影《美麗心靈》主角的原形,作為一個優異的學霸,約翰納什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他患病的期間,雖然他的理論貢獻長期名列前茅,但是由於病症加身,他與許多獎項失之交臂。最終他在自己的努力下剋制了自己的病情並且繼續研究,在數學和經濟學中作出了重大的突破與貢獻,並且在94年成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CFA一級經濟學中的納什均衡理論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而在整理納什先生的資料時驚奇的發現他在21歲時已經取得了他的博士學位(有多麼學霸)。而他短短27頁的論文成就了今天偉大的博弈論科學。遺憾的是,納什博士與他的妻子在2015年的時候不幸遭遇車禍身故。

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馬科維茨與威廉·夏普

1990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的理論CFA考生而言應該絲毫不陌生,從一級的方差&協方差來衡量收益開始就慢慢的接觸他們的研究。一直到CFA三級Mean-Variance Framework都是作為組合管理的重頭戲。

馬科維茨不必說,他的《資產組合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一文中首次提出風險不應該只是下跌的風險,而是波動的風險這一觀念,並引入統計學知識研究金融問題。成就了一個里程碑式的理論。

夏普對經濟學的主要貢獻是在有價證券理論方面對不確定條件下金融決策的規範分析,以及資本市場理論方面關於以不確定性為特徵的金融市場的實證性均衡理論。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將馬克維茨的分析方法進一步發展為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即CFA一級中的CAPM模型。

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布萊克、邁倫·斯科爾斯與羅伯特·C·默頓

97年經濟學獎是由Myron Samuel Scholes 與Robert Merton 兩人共同獲得,而讓他們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正是大名鼎鼎BSM期權定價模型。BSM是由三個人的名字命名而來,除了Scholes和Merton,還有一位學者叫做Black。

在BSM模型之前,Black與Scholes兩人就開發出了初期的期權定價模型:BS模型。他們倆利用隨即微分方程等數學工具解決了premium與underlying assets的價格間存在非線性關係的難題。該公式就成為了期權定價的里程碑。

在此模型的基礎上,Merton對BS 模型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因而構建起了BSM模型。這個模型的地位在現代金融體系下對期權的定價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那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

不幸的是,Fisher black同學在95年的時候就去世了,享年57歲。剩下的兩位同學Merton與Scholes在97年獲得諾獎之際不禁感慨老友的離去,沒有撐到獲得獎項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