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的出路在哪裡?怎麼樣讓快餐走出去?

   近日,專注做早餐、賣包子的巴比饅頭將登陸A股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中式快餐的發展再次引起熱議。作為餐飲行業的最大賽道,中式快餐一直是入局者最多、店鋪數最多且高速增長的品類。然而,中式快餐表面看似繁榮,實則危機四伏。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一些中式快餐品牌的發展腳步越來越慢,有的頭部品牌還一度停止了擴張。有研究機構預測,中國快餐市場在2019年時增速將放緩至4%左右,未來增速將不到十年前的1/3。中式快餐集體遭遇危機,不管是深耕多年的老品牌,還是年輕的品牌都在求新求變。那麼,中式快餐“謀變”,出路在哪?

  中式快餐亟需“謀變”

  中式快餐是國內最早學習麥、肯標準化經營和系統化管理的品類。近30年的時間,中國消費市場格局和餐飲行業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快餐行業在各種內外壓力的夾擊之下,“被動”向前發展。

  市場需求變化

  餐飲市場消費主體由70/80後變為90/00後之後,新消費群體對中式快餐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的“便捷、吃飽”,到“便捷、吃好”,再到“不僅要便捷、吃好,還講求性價比”。

  “變則通,不變則壅”,不管是有底氣的老品牌,還是年輕氣盛的新中式快餐品牌,“謀變”迫在眉睫。

  中式快餐謀“四變”

  聚焦主產品,不斷優化 產品是品牌的基礎,也是品牌特色的最直接呈現。中式快餐的產品不再大而全,各個品牌都在極力打造主打產品,或者由原來的大而全轉向小而全,突出品牌特色。


快餐的出路在哪裡?怎麼樣讓快餐走出去?

  例如,2016年創立於鄭州的燜菜青年,將一道正餐餐桌上的大菜——么妹辣子雞變小份,做成快餐模式,與其他快餐品牌形成差異化,品牌記憶點鮮明,如今發展勢頭正猛。

  2變模式:現炒自助式快餐模式突圍

  廣州某寫字樓負一層連續出現了3家現炒自助式快餐店。第一家原本做牛蛙面不成功,在現炒快餐剛興起的時候看準時機,果斷轉變成了這種模式,受到辦公室白領的喜愛,中午生意爆好,店面起死回生。

  正如72街創始人周明所說,基於效率和成本構建的快餐2.0餐廳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只有充分結合中國人對味道的追求,中式快餐的連鎖之路才能越走越順暢。也正是在這樣的市場前提下,72街也在去年轉型了“大廚現炒”模式。

  3變結構:順應趨勢,提升外賣品質

  從快餐堂食角度說,雖然外賣一定程度上重創了堂食的營業額,但從整個行業來說,外賣給了快餐行業更多增量的市場機遇。

  快餐外賣的關鍵在於品質與衛生。中式快餐在逐漸適應了外賣市場節奏之後,也在根據產品特性調整烹飪流程、優化包裝配送等環節,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外賣。

  品牌的發展終究是要以消費者滿意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快餐的出路在哪裡?怎麼樣讓快餐走出去?

  4變渠道:快餐零售化 零售為餐飲提供了另一條選擇出路,中式快餐的零售化既是市場需求的結果,也是品牌主動謀求更多出路的表現。

  一些快餐品牌大眾知名度高,線下打開知名度之後,線上渠道擴展就相對容易了,類似餃子、燜菜、米線一類中式快餐,做零售很合適。

  一成不變的東西容易被時代淘汰,改變不一定被證明是對的,現在認準的這個方向也不一定就是品牌未來最終的發展方向。但是在市場需求和行業變革的壓力之下,中式快餐品牌必須根據市場做出優化、調整、改變,才能在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