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像走進了一所學校 | 八式訓練營營員體會

焦宏

通過45天的學習,網絡訓練營結業了。這45天,我們像走進一所正規的學校,進入春季的學習期。

在學習班裡,有老師講課,班主任輔導,教務組處理事務,每日上課必交作業,隔兩天去辦公室,康老師一對一輔導糾偏

同學們,在教室裡如同中考一樣,大家交流探討,老師經常來教室,再做一次課外講解,第一學期結束,同學們都收穫滿滿。

我們就像走進了一所學校 | 八式訓練營營員體會

我們真希望太極觀真這所大學校常年辦班,我們可以從高中班,大學班一直到研究生班畢業,為普及發展太極拳事業做出我們應盡的努力。

我學拳多年,各類學習班參加不少,學會了一些套路。但很多太極拳動作的心法功能都不知道。就連收功的含義:氣血歸丹田,內部能量長期保存培元固本等也是這期課,康老師深入分析才明白的。

通過八式班,在康老師全面講解輔導下,並通過自己邊練習邊體悟邊修正,對太極拳常用的心法功能有了清晰的理解與體悟,按照老師的指引,用意識引導動作使自己的獨立步穩定多了,行拳也通暢舒適了。

例如山澤通氣的腰帶胯轉,張弓射獵的腰轉立園,立地頂天的以身帶手,泥牛入海的開胯圓襠,三丹歸元的培元固本…雖然是八個功能,但它們可以組合在太極拳動作中,使自己的動作更能體現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的太極韻味來。

謝謝太極觀真的所有老師,你們辛苦了!期待下一學期開學。


俊紅

今天是上課的最後一天了,在這裡真誠的對康老師楊老師說一聲,老師辛苦啦!突然覺得時間是如此的短暫,老師講了很多東西還沒完全練到自己身上,還需要慢慢的去頓悟,去習練,學習的過程是明理的過程,是修性修心的過程,是理法合一的過程!同時也把我對八式的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式地昇天降,感受最為強烈的,就是在下降的過程中,小腿的面骨是向上的,整個下身就像一個個蹺蹺板一樣,身體的下落撬動面骨的上升,減輕腳與地的支撐力,覺得人的身體是如此的精妙;

第二式左右踏浪,感覺最為明顯的就是對根結的控制,胯跟兒帶動的腿做的是一個立圓,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一個更深的瞭解;

第三式

山澤通氣,在這裡老師強調的主要是相當於在胯的中間有一個隱形的盒子,左極生右,右極生左不斷地轉移,可以精細到某一個位置位置,確實如老師說的,慢慢的可以提高我們身體的靈敏度;

第四式張弓涉獵,一個是身體的對拉才能保持平衡,手往前,而與肩聯通的後面的部分是往下沉往後的感覺,另一個就是收腰提胯,然後放鬆之後,再往前,這樣一個小小的過程也是緩慢的,不偏不倚,方為中正;

我們就像走進了一所學校 | 八式訓練營營員體會

第五式空谷懸橋,是意識拎著身體往後,腿是隨著的,也就是老師強調的上為主,下為賓;第六式立地頂天,我體會比較深的,一個是重心的不斷移動,另一個是背脊的上下運動,而且要協調一致才行;

第七式泥牛入海,通過練習我感受到了上身慢慢的融入到這個胯中,原來也不知道什麼是開胯,什麼是裂跨,因為之前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跟著老師的步驟走,老師幹什麼,講什麼就聽什麼,這裡面明顯自己胯開的非常小;

最後三丹歸元,我覺得這裡面意念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放鬆,想象。另外老師在每一次講課的時候都強調了全身要放鬆,上拎而且整個運動的過程要勻速沒有停頓,尤其是支撐腿的運動老師強調的特別多,我想停可能就會滯,滯的話就會僵,僵的話氣血就不會流通,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所以我覺得整個過程應該是行雲流水的,不緩不急!

非常感謝康老師的精彩講解,康老師和楊老師的點評,必須要堅持不懈的去揣摩,習練,和同學們一道進步,當不辜負老師的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