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女、梗 、網絡吃瓜 、謠言與後真相

阿拉善女、梗 、網絡吃瓜 、謠言與後真相
阿拉善女、梗 、網絡吃瓜 、謠言與後真相

阿拉善女、梗 、網絡吃瓜 、謠言與後真相

南方傳媒書院 陳敬宇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 烏合之眾 》

聽說這幾天有幾個網絡梗在各大微信群瘋轉,有關於阿拉善。

“阿拉善女”一詞這兩天幾成全網狂歡,從微信微博到天涯貓撲,話題如此一致情緒如此一統,可見男女之事果然是人之大欲存焉。以前自我標榜英雄的一群越野族,齊齊躺槍,各路車族忙不迭出來闢謠,稱英雄會實為乾淨之所,邀請髒模絕無可能。

這個事情有沒有,存在不存在,現在說不清,估計以後也難以說清。恐怕就跟當年的海天盛筵一樣說不清,也或者是背後的營銷套路,誰知道呢。有人黑他們嗎,是仇富陰謀論?恐怕都有。

小視頻軟件搜索阿拉善,確實有視頻,片段很短不知真假?微博鬧翻了天,都是嚷嚷著傳播不雅視頻的。

總之呢,一個新的梗,形成了。越野e族英雄會在宣傳中說,英雄會本不僅僅是為“比賽”而生,它是攜家帶口的露營生活,是聚朋會友的場所,也是廣大越野人的嘉年華,是一年一度的越野大遷徙。

但是網絡不這樣看了,最終演變為一場鹹溼荷爾蒙,充滿曖昧的全民造梗網絡狂歡 。

梗,似乎已成青年網民發聲新方式,今天在這裡談談網絡媒介素質。

我們知道,一般理性的人對尚未定論的事件,一般保持靜態沉默圍觀,保持沉默,安靜地關注、瀏覽網絡事件,既不參與評論、也不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參與轉發、也不擴大事件的影響,但是並不表明他們內心沒有態度,只不過不願意在群體中說出來罷了。

吃瓜群眾,圍觀吃瓜,這些人到底什麼人呢?一種解釋是,瓜可能是指瓜子,一群人坐在一起閒聊的時候,往往會以嗑瓜子,來打發時間。有網友突發奇想,把網絡論壇中不著邊際地排隊跟帖或閒扯的人,和嘮嗑時候嗑瓜子的人,聯繫起來,稱之為吃瓜群眾。

吃瓜群眾,一詞無關褒貶,但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吃瓜群眾,卻大有學問。

吃瓜看客,倒沒啥。還有一種圍觀,是行動派,這種圍觀往往主觀、衝動、偏激,不僅參與評論、討論、辯論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主張,而且進行轉發、傳播來擴大影響面,甚至有追蹤、挖掘、披露等行為,對事件態勢的發展影響很強。

在互聯網上,魚龍混雜。吐槽梗的人很多元,他們的受教育程度、生長環境、性別年齡、身份經歷、性格特點、道德情操、代表利益都不同,不少網民受自身水平和媒介素質侷限,頻頻做出違背網絡道德、擾亂網絡生活秩序的行為。

於是弄不清真假的梗,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網絡不斷炒作,衍生為後真相事件。

作家劉震雲有一部小說叫《吃瓜時代的兒女們》,對吃瓜現象進行探尋與思考,吃瓜——借網絡空間裡的言語狂歡,指涉現實空間、解構社會秩序、暗喻權力怪相、召喚人性力量。劉震雲用吃瓜群眾口中的“話”,將權力景觀與階層鏡像進行關聯,將個體孤獨與群體慾望進行鏈接,將荒誕隱疾與現實倫理進行觀照。他用“吃瓜群眾”看客的言語狂歡,用幽默荒誕的敘事風格、戲擬反諷的修辭方式,揭示身份異化、權力景觀與階層鏡像,以此召喚現實的真相。

權力景觀與階層鏡像,仇富背後的性幻和妖魔化解讀。

道德規範的執行,不具強制力,自媒體在蹭熱度的流量誘惑下,在不調查清楚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就大肆渲染,顯得盲目,引發道德恐慌,也使得人心更加冷漠。長時期的涵化培養,使得人心道德,不再對驚悚敏感反映,失去零容忍,認為見慣不怪,反正就是那麼一回事。

網絡圍觀這種事情,既形成輿論監督,又引發信任危機,有時成為網絡暴力,成為網絡謠言的策源地。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所論述的那樣,民眾狂熱而非理性的群眾暴力行為,是這個事件的根源所在。人民高呼著正義的口號,用某種極端甚至野蠻的方式,在精神上對事件當事人進行摧毀,當這種‘群眾暴力’發洩在了錯誤對象上時,所釀成的悲劇會是非常可怖的,足以將一個人的精神信仰徹底摧毀,甚於對肉體的損害。

虛假信息的泛濫、居心叵測的背後操作,信息的不對稱,也會使輿論監督走向反面——形成網絡暴力。

網絡言論自由,本來是個好事,外界負面信息一旦與大眾的道德觀、與公序良俗、價值觀發生碰撞,便會激起種種議論,產生情緒化吐槽。

網絡空間中原本“隱藏遊蕩”“目光渙散”的好事網民,一旦受到某些事件的號召,便迅速彙集聚攏,“目光”隨即發生直接調轉和聚焦,將事件中的被圍觀者暴露在“目光的聚光燈”下。這時,整個網絡空間,便變成了徹底的全景敞式監獄。

很多事情,在為搞清楚實際情況的情況下,很多網民在非理性的狂熱情緒支配下,發表言論過於偏激,最終背離初心,演變為情緒化的網絡暴力,過激者利用“人肉搜索”手段肆意妄為,將他人的真實身份、居住地址等隱私信息公開發布,進行惡意人身攻擊、侵害,擾亂當事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對於越野英雄會和阿拉善官方來說,要警惕自己陷入塔西佗陷阱,如果今年的事情說不清了,以後可能只會越描越黑,以後也說不清。塔西佗陷阱,常被用來形容組織或個人失去公信力後,說真話也好,闢謠也罷,都不再得到人們的信任。

後真相時代,一些人對謠言的關注,漸漸不再聚焦於是非對錯的價值理性評判,而是更多站在了自身立場看待問題,增加了感性和盲目的因素,有時候不是真事也變成了一種有鼻子有眼的真事。

移動互聯網時代,搞不清狀況的事情,經過網絡醞釀,經過無數個人或群體加工、增減、修補最終會產生異化,即便在後來的追求真相的過程中被證實或證偽,也很難消除以往的刻板印象。

早在二三十年前,阿拉善在人們印象中還是偏遠、荒涼而神秘的地方,說到旅遊業,也只是“兩頂蒙古包,門前再拴一頭駱駝”。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號稱全球規模最大的越野嘉年華,近20萬車輛、近70萬人次參與其中,是當地文化展示、沙漠探險、度假體驗於一體的國際旅遊金字招牌,這塊招牌要當心了,可別被髒模和粉色網絡輿情砸了!

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離奇、詭異、迷惘與卑汙,雖有抑惡揚善、輿論監督的動機,卻正在扭曲、汙損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網絡信息是改變人性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是社會的投影,也是道德的一面鏡子,公序良俗的迴音壁,光怪陸離的毀三觀新聞,在斥責的同時,也扭曲地影響了圍觀者,甚至會誘導、教唆、普及了扭曲。

借批判警示外衣,滿足獵奇偷窺心理,網民作為黃色新聞的合謀人,要學會拒絕。理性的網民是為了不讓罪咎蔓延,也不去傷害公序良俗,操斧伐痾時,有時候會忘記人性的脆弱和搖擺,往往把人性之惡,從軀殼中引誘出來。

互聯網是片海,對待各色信息,要保持清醒的辨識頭腦和防範意識,汲取網絡中的健康能量,對於虛假、媚俗、獵奇的黃色新聞,要學會甄別和說NO。有時候,黃色新聞會造成了大眾心理的變態化。

網絡鹹溼味道的狂歡盛宴,須守法,網絡發言責任重。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也不是沒有限制的自由,每一次點擊,每一次轉發,都可能是一次輿論風暴造謠的源頭,讓子彈再飛一會吧。

阿拉善女、梗 、網絡吃瓜 、謠言與後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