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神做媒

故事:民間故事:神做媒

話說從前,前山莊有個叫杜大洋的年青人。父母在一次流行病中雙雙去世,只剩下他一人過日子。別看小杜年紀不大,卻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再加上勤奮不怕苦,引得許多人誇讚。可是就是因為窮,遲遲說不到媳婦。

這天,家中沒有什麼事,決定去後山上砍點柴。他拾掇一下,拿著挑子就往後山而來。來到後山後才發現,多日沒有來,靠近的乾柴基本被人砍光了,只好往裡去找找。

誰知道,越往裡樹越稀,他只好停下來,看看周圍,能不能找些不成材的樹砍一下。然而,村稀的地方樹卻長得粗大,很少有好砍的乾枯樹枝。他呆住了,怎麼辦?回去吧,天已經不早了。不回去吧,又沒有供砍柴在柴源。正在犯難為。忽然,聽到有人呻吟聲。他四下望望,發現不遠處山石邊上睡著一個人,聲音是從那兒傳來的。

杜大洋心想,這人怎麼睡這兒的呢?難道他也是來找柴打,沒找到地方砍就生病了的?人到難處,應當幫幫,至於柴可以暫時不砍。想到這,他趕緊往那人跟前走去。

越走越近,看那身打扮,是個女的。杜大洋站了下來。這深山之中,怎麼有個女子的呢?不由站了下來,心想,這深山裡邊,一個女子睡在那兒,我如果去看看,那孤男寡女的,出現意外怎麼辦?然而,那女子的呻吟聲又響起來,好像是專門哼給他聽,想他去救似地。杜大洋猶疑了一下,還是去看看。

他來到跟前一看,放心了,看那樣子是個老太婆。他扶起那老太婆問:“大媽,你怎麼睡到這深山之中?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老太婆眼皮也不動,邊哼哼邊說:“我是山南的,迷路摸到這裡,找不到家了。小哥,你要救救我啊。”

杜大洋說:“好吧,大媽,你家在哪裡?我送你去吧。”邊說,邊到一邊砍了一根樹枝做成柺杖,遞給那老太婆。

故事:民間故事:神做媒

“這是哪裡呀?什麼方位?”老太婆接過柺杖問。

杜大洋把大體方位說了一下,那老太婆說:“我明白了,往這走吧。”說著,老太婆指了方向給杜大洋,杜大洋扶著她,一步一步往前走。

走有沒多遠,那老太婆坐了下來說:“小哥,我實在走不動了。你看怎麼辦?”

杜大洋四下看看,選了幾根木棍,做了一個架子,將那老太婆拖著。走一會,架子又壞了。杜大洋說:“老人家,還有多遠?我揹你吧。”

老太婆四下看看說:“你能行嗎?我估計還有一二里才到呢,讓我休息一下自己走。”

杜大洋說:“一二里?不遠,還是讓我揹你吧。這麼大年紀,怎麼迷路到那麼遠。”

老太婆說:“人年紀一大,就忘記路了,早上起來,天上點霧,不知不覺摸那麼遠。現在叫你這個小哥費力了。”

杜大洋說:“人都會老的,迷路是正常的,不過是在深山,如果遇到虎狼與壞人,那就有問題了啊。”

兩人邊走邊說話,不知不覺走有一二里,果真看到一個小四合院。這時老太婆說:“小哥,放下吧,這幾步我能走了。”

杜大洋放下老太婆,擦擦汗,只見老太婆已經到了門前喊:“丫頭,開門啊。”

門,吱呀一聲放開了。從門內走出一位水花白俊的姑娘。

“奶奶,你天一亮到哪裡的呀?我四處找你也找不到。”那姑娘邊說邊來到那婆婆跟前挽著她的胳膊。

“丫頭,你沒有看到客人嗎?還不請人家進來休息一下。”老太婆說。

那叫丫頭的一抬頭,與杜大洋兩眼相對,兩人都愣了一下。

那丫頭說:“大洋哥怎麼到這裡了?”

杜大洋也認出是莊上一位姓楊的女子,小時候還在一起玩過,後來舉家搬走,就沒有見過面,她怎麼到了這裡的呢?見那丫頭喊他大洋哥,臉紅紅說:“你……你是秀秀?你也怎麼到這裡了?”

那姑娘說:“快進屋再說吧。”

兩人來到院子裡,院中空無一人,只有一棵歪脖子楊樹,被風吹得輕輕搖擺著葉子,好像歡迎大牛到來。

兩人進了屋裡,見那老太婆坐在一張椅子上,見兩人進來就笑咪咪地說:“我為你們準備的小家庭怎麼樣?”

大洋愣了一下,再看秀秀,臉都紅了說:“奶奶,還不知道人家大洋哥同意不同意呢。”

老太婆轉頭笑嘻嘻地對大洋說:“杜小哥,我為你找這個媳婦作為救助我的酬勞,你看怎麼樣?”

大洋的臉也紅了,只是兩眼望著腳尖,乾咳,說不出話來。

老太婆一下子笑出聲來說:“你秀秀盡孝葬父母,小杜哥勤勞又好心助人,是一對好夫妻,可看來你們兩人都不想在一起,是我這老太婆多管閒事了啊……”

大洋撲嗵一下,跪到地上說:“謝謝老人家成全。”

那姑娘一見也跪了下來說:“謝謝奶奶。”

那老太婆伸手拉住兩人的手說:“既然你們都沒有意見,這兒就是你們的家,好好在這裡過日子吧。我走了……”邊說邊把兩人的手拉到一起後,自己鬆開,轉身出去。兩人追到外邊,已經不見她的蹤影!

故事:民間故事:神做媒

這時秀秀告訴大洋,她家搬到外地一個親戚家,沒幾年那兒也遭災,父母去世,她把父母安葬後,那裡人想欺負她,她就連夜逃走,一路要飯來到這後山,遇到了剛才那位老人家,她把我帶到這裡,說她也姓楊,叫我喊她奶奶,她負責幫我找個郎君……

杜大洋心想,這個楊奶奶是什麼人啊?……半年後,他路過山神廟裡,有一個神像,很像那位老婆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