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掉市中心“老破小”換成郊區“高大上”值得嗎?

隨著經濟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增多,不少人靠著自己的努力掙到了一些錢,於是買房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同時,也由於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從前人們買房講究實用,只要有房子夠住就很高興了,但現在人們更加註重裝修風格、大面積、好地段等等方面。不過,有能力支付十全十美房子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能湊齊首付就很好了。相同的錢,只能滿足地段或品質的其一,必須要捨去一個,這就很讓人糾結了。那麼市中心的“老破小”和郊區的“高大上”選哪個更好呢?

賣掉市中心“老破小”換成郊區“高大上”值得嗎?


一般來說,市中心的房子周邊設施都比較健全,學校、醫院、商區、交通站、公園等都離得不會太遠,而一些城市和地區的郊區可能相對差一些,雖然未來還會繼續發展,但需要賭時間,能建設成什麼樣還是未知數。不過,郊區的很多都是新建的小區,環境佈置會更加現代化,小區裡綠化會好一些,有的小區還有人工湖之類的,比較適合老人養老。相同的價錢,在郊區確實可以住的更舒適一些。

也許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很多人在購買之後都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不過也有人是真的選錯了。具體怎麼選擇,一方面要看居住城市的人口和限制措施,另一方面也是要看購房者自身追求。有些人天生就很明確自己想要什麼,那麼就選自己喜歡的,喜歡安靜、追求品質就去郊區,喜歡熱鬧、對居住環境沒有過多要求就買市裡,只要不後悔就值得。

賣掉市中心“老破小”換成郊區“高大上”值得嗎?


但是很多人並不確定自己的選擇,那麼就需要結合現實去考慮。如果購房者家裡有適學年齡的孩子,那麼理想學校附近的房子哪怕舊也值得考慮。如果購房者工作長期很穩定,無車就近,有車可以酌情選擇,這些自不必多說。

李嘉誠曾說過,選房的三個要素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被大佬的話點醒,想要保值就要重點參考這一項。但有人會質疑:“房子自住又不出售,管他保不保值呢?”,但凡事總會有個“萬一”不是?若真是遇到急需用錢的事情就能體現出差距了。而且有數據稱,房子是國民80%的家庭財富,甚至更多,很多老人去世後給兒女留下的遺產只有一套房子,再無其他,房價貶值就等於個人財富的縮水。因此,未來兒女接手了房子可能也會因為工作生活的需要而無法居住,只能變賣或者出租,如果地段行情不好,可能也就只能空置了,到時候可能還會致富高昂的空置稅,徒增了負擔,選擇的權利和範圍也小了很多。

賣掉市中心“老破小”換成郊區“高大上”值得嗎?


以前樓市大好的時候,人們有錢隨便買都能保值,以數量就可以取勝,而現在調整大洗牌,數量再多也會輸給潛力。所以很多明智的業主都開始“斷舍離”,寧可精簡掉手中地段不好的高檔住宅,也要選市中心的“老破小”。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選擇,這是作為投資者的角度去思考,而對於大多數自住黨來說,還是要以居住生活的方便性作為首要前提。那麼在經濟相當的情況下,你們買房更看重哪些方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